标题:把“四大品牌”锻造成卓越全球城市的金字招牌——评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举措
正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品牌,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期,某城市提出将“四大品牌”锻造成卓越全球城市的金字招牌,这一战略举措无疑是对城市品牌建设的一次深刻思考和创新实践。
首先,“四大品牌”的锻造,是对城市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这四大品牌可能涵盖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力量打造,能够形成城市品牌的独特性和辨识度,从而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城市的良好形象。
其次,将“四大品牌”锻造成金字招牌,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品牌的力量不容小觑。通过品牌建设,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投资和人才,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再者,这一战略举措有助于推动城市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在锻造品牌的过程中,城市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这将为城市的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然而,要将“四大品牌”锻造成卓越全球城市的金字招牌,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精准定位:要深入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找准“四大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品牌定位准确。
2. 创新驱动:在品牌建设中,要注重创新,不断推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以保持品牌的活力
相关内容:
“进一步提高‘上海服务’辐射度,彰显‘上海制造’美誉度,增强‘上海购物’体验度,展现‘上海文化’标识度。”在24日召开的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推进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打响“四大品牌”是上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家战略、着眼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
新时代有新使命,新坐标须新作为。早在市委去年12月举行的学习讨论会上,李强就提出,在新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着力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卓越”二字,让人印象深刻,置身于“追求卓越”的时代语境中,打响“四大品牌”是题中应有之义。
上海一直在奔跑,常常在领跑。一提到上海,人们会想到无数个流光溢彩的“第一”,会想到“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还会想到五个中心的定位: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上海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答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大品牌的提出,让世人又一次领略到上海的宏大抱负与务实气质。
毋庸赘言,从“上海服务”到“上海制造”,从“上海购物”到“上海文化”,均已可圈可点,让世人倾倒。无论纵向比还是横向比,四大品牌建设也取得了可观成就,但是,上海禀赋决定了追求不会停歇,让“四大品牌”打得更响、传得更远、影响更广,正是对此的生动诠释。
打响“四大品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已被载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四大品牌建设堪称卓越城市的一部分。更应该看到,这是上海更好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好排头兵、先行者的重要行动。由此看,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彰显了上海的责任担当,不仅有益于上海发展,更能为整个国家发展提供了价值坐标和注入了充沛动力。
与去年的学习讨论会相比,此次的推进大会将路线图细化为“施工图”,将时间表升格为“实践表”。例证是,市委、市政府不仅印发《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还发布四个《三年行动计划》。如果说四个《三年行动计划》是对《若干意见》的具体落实,那么,对标和对表,让蓝图变为现实就是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打响品牌”这四个字,李强既分别妙解,更提出了期待与要求。“打”就是要有措施、有行动,“响”就是要在国内外叫得响,“品”就是要质量高、品质好,“牌”就是要有竞争力、影响力。要找准主攻方向,聚焦重点发力。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将这四个字的内在张力释放出来,将上海市的精气神展现出来,假以时日,“四大品牌”就能被锻造成金字招牌。
“上海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一股子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锐气。”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只要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上海的未来就更加值得期待。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民众更有获得感,一个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正款款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