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黑伞挑战IPO路途坎坷,蕉下加速布局户外和美妆市场略显急躁
随着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户外用品和美妆行业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在这其中,蕉下作为一家专注于时尚生活用品的公司,近年来在户外和美妆领域发力明显。然而,与此同时,另一家以小黑伞起家的品牌在冲击IPO的道路上却遭遇了不少挑战。
"小黑伞IPO路途坎坷"
小黑伞作为一家以伞具为核心产品的公司,曾经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品质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冲击IPO的过程中,小黑伞遇到了不少困难。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小黑伞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小黑伞的营收增长速度放缓,盈利能力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对于小黑伞来说,IPO不仅是对其财务状况的一次检验,更是对其品牌战略和产品创新的考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小黑伞需要深思的问题。
"蕉下加速布局户外和美妆市场"
与此同时,蕉下作为一家新兴品牌,近年来在户外和美妆市场表现出了强烈的野心。通过不断推出新品和跨界合作,蕉下试图在两个领域都占据一席之地。
在户外市场,蕉下推出了多款功能性强的户外用品,如防晒衣、遮阳帽等,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
相关内容:
在近年来的新消费品牌浪潮中,蕉下凭借着一把"防晒小黑伞"迅速崛起,在铺天盖地的营销手段的加持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脱胎换骨,年营收实现从3.85亿元至24.07亿元的巨大跨越。
然而,短期内的爆发性成功并未能给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伴随着两次冲击IPO的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裁撤公关部、重构市场部门等组织架构的调整,企业更深层次的问题正在浮出水面。
网红品牌蕉下想要成功上市,只有流量还远远不够。
本文首发于大象新闻客户端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大象新闻记者 王含冰随着气温转暖,防晒品牌又迎来了自己的主场。
近日,硬防晒品牌蕉下注册了新款物理防晒乳产品——蕉下倍护物理防晒霜,或将于今夏上市。这意味着作为硬防晒品牌代表的蕉下,开始在美妆领域发力。
此前,2023年,蕉下从防晒服扩展到“轻量化户外”领域,推出气绒冲锋衣等户外单品,如今再度布局美妆赛道,被业内视为为以后再次冲击上市增加筹码。
曾经的蕉下,曾是防晒服领域妥妥的“一哥”,而如今,面对竞争越发激烈的硬防晒赛道及后来扩展的户外与美妆领域,蕉下能否继续保持领先,已经不再是板上钉钉的事。

内忧外患夹击,IPO恐遥遥无期
2013年,蕉下以“双层小黑伞”切入防晒市场,通过“科技感”营销和时尚设计,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在那个畅销的防晒雨伞均价仅30元左右的市场环境下,成功把遮阳伞的价格提升到近200元,是同类竞品天堂伞价格的四倍左右。
以伞为中心“开枝散叶”,蕉下又将防晒产品逐步拓展至防晒衣、帽子、口罩等,形成“防晒全场景”产品矩阵,2021年线上零售额达24亿元,市场份额超12.9%,稳居行业第一。
然而,短期内的爆发性成功并未能给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22年4月和10月,伴随着两次冲击IPO的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裁撤公关部、重构市场部门等组织架构的调整,让人们意识到,外表光鲜的蕉下,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问题。
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
根据蕉下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9-2021年,蕉下的营销开支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和11.04亿元,分别占 32.4%、40.7%、45.9%,逐年增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2021年,其研发费用在营收中占比分别为5.3%、4.6%、3%,逐年下滑。
除此之外,成立之初便施行的代工路线也让蕉下面临品控难、易被平替等问题,难以形成自己的护城河。
如何应对消费者对产品“技术空心化”的质疑,未来是否考虑整合供应链或自建工厂,记者就以上问题向蕉下所属深圳减字科技有限公司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市场并没有留给蕉下太多时间调整,随着防晒市场进一步打开,越来越多品牌期望从中分一杯羹。
在网购平台搜索关键词“防晒衣”,仅显示出来的品牌就有30个,价格大多在150元左右,其中不乏波司登、优衣库、迪卡侬等大品牌,还有更多白牌更是将价格卷到50元以内,但款式与品牌服装相差无几。
“同质化的东西太多了,第一年两年还认蕉下,现在其他品牌做的也不错还便宜,为什么要选择蕉下?”互联网上一位网友的留言获得不少点赞,也暴露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防晒领域,蕉下重金砸出的品牌影响力日渐式微。
“资本会评估一个品牌的市场容量与复购率”,大象财富特约观察员、《销售与市场》高级研究员窦林毅表示,防晒产品的强季节性特征天然会导致营收结构失衡,复购率低,加之防晒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蕉下正在失去行业头部的地位,企业上市的最好时机恐怕已经过去。
逐梦户外路漫漫
如何让消费者在秋冬还能想起蕉下?在户外风暴劲吹的当下,蕉下毅然入局。
2023年,蕉下首次提出“轻量化户外”的概念。与硬核户外不同,蕉下试图把户外大众化,包括露营、City Walk等,为此还率先发布了《轻量化户外行业白皮书》,主打年轻人当下所追捧的“松弛感”。

在郑州市一家蕉下门店,记者看到,蕉下最初打开市场的爆款单品“胶囊小黑伞”,如今仅占据收银台前方的一个小货架,而冲锋衣、速干裤等户外单品则摆放在门口显眼的位置,平均价位在400元左右,立柱上“蕉下·轻量化户外”字样被突出显示。
“之前是春夏生意比较好,这两年上了气绒冲锋衣还有一些轻薄羽绒服之后,秋冬生意也不错。”店内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尽管秋冬单品的推出有助于缓解线下店面的季节性压力,但记者在网购平台搜索“冲锋衣”时,相比于其他专业品牌动辄10万+、20万+的销量,蕉下主打的“气绒冲锋衣”销量仅有1万+,且没有进入同品类销量榜单,显然蕉下在户外领域仍未打开局面。

“蕉下现在面临着双重压力,一个是防晒领域的压力,另一个是户外赛道的压力”。窦林毅表示,跨领域竞争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蕉下在防晒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的情况下,进军另一个竞争更加激烈赛道,“两手抓反而可能什么都抓不住。”
“无论是防晒还是户外,蕉下的品牌定位都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窦林毅表示,当前,蕉下既冲不进高端市场,又卷不进平价市场,相比横向拓展品类,不如将防晒主业做深做实,并向高端市场迈进,“做实防晒衣品类,在款式上、面料上做更进一步升级,才是长久之道。”
发力美妆赛道
然而,不等蕉下在户外领域站稳脚跟,一场由户外品牌掀起的“防晒生态战”再次打响。由骑行、露营、徒步等运动热潮带动的“全场景防护”需求,让各大户外品牌纷纷盯上了“防晒霜”这块蛋糕。
据了解,蕉下近期注册的新款物理防晒乳产品并非其第一款美妆类产品,2020年开始至今,蕉下已经先后储备过7款防晒类化妆品,包括防晒喷雾、防晒乳等,所有产品SPF值均达到50+。其天猫旗舰店上架的99元/100ml的防晒喷雾销量达1万+。

无独有偶,户外鞋服企业骆驼日前也推出美妆子品牌“骆驼户外美妆”,发力夏季防晒市场及护肤市场,并在天猫开设了防晒护肤品专营店——“骆驼晒宝”,上架21个SKU,产品线覆盖户外防晒、皮肤清洁、功效护肤。
尽管户外服饰品牌和防晒化妆品的用户画像存在重叠,服饰企业可借助既有客群实现精准转化,但业内人士表示,户外品牌跨界美妆并非那么简单。
以蕉下为例,其跨界美妆依旧采用代工模式,轻研发、易被平替等问题依旧存在,在资生堂、欧莱雅等专业护肤大牌林立的美妆市场,如何同国际巨头拼产品力、拼市场份额,跨界玩家必须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
与此同时,如何突破专业美妆品牌构建的信任壁垒,让消费者选择购买自己的产品,依然是品牌营销的一大挑战。手握防晒、户外、美妆三张牌的蕉下,未来想要突围,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稿件为大象财富原创,未经大象财富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及其他组织不得转载、复制、重制、摘编、展示、改动或建立镜像。如已转载,请自行删除,如需转载或合作,请联系:0371-65888889;邮箱daxiangcaif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