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品牌在中国市场近年来确实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表现:
### 原因:
1. "经济波动":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2. "政策调整":中国政府近年来对高尔夫球场建设进行了限制,影响了高尔夫市场的扩张。
3. "健康观念":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运动项目的选择更加多样化,高尔夫的吸引力相对减弱。
### 表现:
1. "高端品牌":高端高尔夫品牌如Titleist、TaylorMade等在中国市场仍然保持强劲的销售势头。
2. "中低端品牌":中低端品牌则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一些品牌甚至出现了销售额下滑的情况。
3. "球场经营":由于政策限制,一些高尔夫球场经营困难,甚至出现关闭的情况。
### 应对策略:
1. "市场细分":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2. "拓展市场":除了中国市场,高尔夫品牌可以拓展其他市场,如东南亚、欧洲等。
3. "创新营销":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新兴渠道进行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
总之,高尔夫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挑战,但同时也存在机遇。通过调整策略,高尔夫品牌有望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关内容:
界面新闻记者 | 覃思悦
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美国高尔夫装备和服饰公司Acushnet本月公布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综合净销售额同比增长4.6%至6.21亿美元(约合44.98亿元人民币),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5.0%。
Acushnet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vid Maher表示,公司的业绩增长有赖于公司旗下Titleist高尔夫球杆销量的增长。“我们的高尔夫设备业务在本季度处于领先地位,这得益于新款Titleist GT发球杆和球道金属杆的成功推出以及对Titleist高尔夫球的强劲需求,”
Acushnet成立于1910年,最早靠橡胶制造业务起家。1930年,该公司建立了高尔夫分部。有意思的是,随着时间推移,Acushnet后来才关注的高尔夫业务越做越好,最早的橡胶业务声量反而越来越小,最终于1994年被卖。
Acushnet官网显示,公司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尔夫用品制造商之一。Acushnet公司将高尔夫业务细分为五条产品线,分别是高尔夫球、高尔夫球杆、高尔夫球鞋、高尔夫手套及高尔夫配件。这些高尔夫产品分别由Titleist、Footjoy、Pinnacle三大品牌出售。

另一家头部高尔夫厂商卡拉威(Callaway)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卡拉威公司Topgolf Callaway Brands本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2024财年前三财季累计收入33.15亿美元,去年同期累计收入为33.88亿美元,同比减少2.15%。公司盈利能力也有下滑:2024财年前三财季累计净利润6500万美元,去年同期累计净利润为1.72亿美元,同比大减62.23%。
在高尔夫装备在主力欧美市场需求下滑的背景下,该公司于今年9月宣布将把集团拆分为Callaway及Topgolf两家独立公司,以实现让Topgolf独立上市的目的。未来一段时间内,Topgolf将放慢扩张速度以提高经营效率:2025年,Topgolf的新场地开发计划缩减至中等个位数。在计划中,推动同场馆销售盈利增长和提高营业利润率成为Topgolf的工作重点。
Acushnet业绩仍能增长很可能是因为其差异化运营。界面新闻发现,Acushnet产品主要面向专业球员和业余资深爱好者,产品通过球会专卖店、高尔夫用品专卖店等渠道销售,品牌的用户黏性不错。
早在2010年,Titleist公司就推出了高尔夫优选系统,为不同消费者选出最适配的高尔夫球,强调以球的不同种类来帮助球手获得更好成绩。这一系统后来也运用在高尔夫球杆的销售上,因为上果岭的停球能力与球杆控制是球手最关注的性能部分之一。而高尔夫球杆往往是高尔夫线中客单价最高的产品,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上述Acushnet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
不过,无论是Acushnet还是卡拉威,都面临着欧美高尔夫市场需求疲软的问题。美国高尔夫市场凉意明显,还在成长中的中国高尔夫市场或许能成为一个突破口。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高尔夫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在中国市场,2020年高尔夫运动市场规模约为102.6亿元,同比增长4.4%。另据中国高尔夫协会,2016年-2020年国内高尔夫球参与人数高达3000万人,并还在持续增加。且随着殷若宁、林希妤等本土明星球员数量的增多,中国年轻高尔夫爱好者的占比预计还将进一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