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职棒(MLB)的衍生品牌MLB在中国关店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不一定意味着品牌在中国市场全面“凉了”。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市场策略调整":企业有时会根据市场反馈和策略调整,对销售渠道进行优化。关店可能是品牌在重新布局零售网络,以更有效地覆盖目标市场。
2. "经济环境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对中国市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企业可能会根据经济状况调整运营策略。
3. "消费者需求变化":随着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某些产品或渠道可能不再符合市场需求。MLB可能需要调整产品线,以适应消费者新的购物习惯。
4. "竞争加剧":中国市场上体育用品品牌众多,竞争激烈。MLB可能面临来自其他品牌的挑战,需要通过关店来优化自身竞争力。
5. "供应链问题":全球供应链受到疫情影响,可能导致MLB在中国市场的库存管理和物流成本上升,影响盈利。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MLB在中国市场仍有其独特优势和潜在增长空间。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应对策略:
1. "加强线上销售":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扩大线上销售覆盖面。
2. "提升品牌形象":通过品牌合作、赞助体育赛事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 "产品创新":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4. "渠道优化":对现有零售网络
相关内容:
以生产棒球周边闻名的美国品牌MLB门店正在陆续关闭,这是品牌要撤出中国了吗?还是另有隐情?

最近,小编在北京多家商场发现,不少MLB正在做促销活动,为撤店做准备。目前,朝阳大悦城四层的MLB门店正在进行全线产品7折的促销,而位于长楹天街二层的MLB已于6月30日撤店。
小编从朝阳大悦城MLB店长处了解到,目前,国内的MLB门店均为美版MLB门店,已确定全面撤店,美版MLB产品目前已基本无货,且今后也不再生产。大悦城店近期也会关闭,后续会由韩国MLB代理商接手继续开店。
小编梳理了一遍目前MLB的线上线下门店信息发现,这个品牌的授权情况还挺“乱”的。
MLB全称为Major League Baseball,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周边品牌,除了美国本土之外,MLB在中国和韩国也分别有代理商。
其中,中国的代理商是上海艾动实业有限公司,国内大部分MLB实体门店都是由这家上海艾动公司开设的。
据上海艾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和MLB的授权期已到期,且双方不再续约,中国境内MLB门店将在近期全部关闭。
MLB的韩国代理商是F&F集团。这家韩国公司成立于1992年,并于1997年获得了MLB的韩国特许经营权,除了MLB,该集团旗下还有童装潮牌MLBKIDS、户外品牌Discovery Expedition、意大利奢华羽绒服品牌Duvetica等。
2019年初,F&F集团携MLB进入中国,独立进行产品设计、销售和品牌运营。和上海艾动公司代理的美版MLB不同,F&F集团的MLB属于韩版,设计上区别于美版。F&F集团在中国除了开有MLB实体店,MLB官方天猫旗舰店也是他家开的,目前粉丝数量已达到296.1万。

MLB天猫官方旗舰店代理商和部分线下实体门店并非同一家公司
这家网店的资质信息显示,店铺企业名为丰梵(中国)商贸有限公司,由韩国F&F集团100%持股。
从财报不难看出,MLB是韩国F&F集团的现金奶牛,2020年,该集团837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营收中,一半都是这个MLB品牌贡献的。但韩国本土市场几乎贡献了该集团的所有销售额,也就是说,截止到2020年,韩版MLB的主战场依然在韩国本土。

在采访过程中,小编还了解到,除了上述两大代理商,MLB在中国还有其他零散代理商,比如newera(纽亦华)就是MLB棒球帽的代理商之一。
据newera店长介绍,他们与上海艾动公司代理的MLB完全是两码事,newera属于MLB直营品牌,两者销售的MLB商品款式不同,特别是帽子有一定区别。

由于有多家代理商,且各自都拥有自主设计生产权,这也导致市面上的MLB产品看上去大体相似,但细节各有不同。因此,国内不少消费者感觉对韩版和美版MLB傻傻分不清。
有消费者表示,从代购处购买MLB棒球帽的话,鉴定就很麻烦,美版和韩版虽然款式基本一样,但细节、防伪码等都有区别,真假难辨。
小红书上专门有博主发帖提供MLB产品的鉴定。一名小红书博主表示,国内的MLB版本和韩国生产的MLB帽子不一样,韩版质量没有国内质量好,价格也比国内便宜。

“体育衍生品牌乃至代理商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体育产业的普及度有关。”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耿志伟在接受小编采访时对MLB在中国市场更换代理商一事给出了上述结论。
耿志伟解释称,相对于中国市场,日韩的棒球运动和棒球产业更具有普及性,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更具有潜在的象征性消费,对棒球运动以及衍生品更有认同感。MLB品牌主要为赛事衍生品,已经属于时尚服饰,而非棒球专业设备,如果没有大量的棒球爱好者作为消费基础,相应的品牌发展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棒球人群整体规模约4100万,活跃人群2100万。相比具有全民关注度的篮球和足球等项目来说,这样的人群数量可谓杯水车薪。
横向对比NBA的体育产业和周边商品的发展情况,可见还是需要从业爱好者形成规模产业后,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供应商提供商品,进一步形成效应。
“粉丝经济的带动作用,已经让使用价值模糊,跟风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多看中象征性价值。”耿志伟认为,MLB在中国市场的热度还要看中国消费者购买时的动机,如果多数人是因看到明星带货下单,则是追随时尚潮流,并非是运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