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商旅文体”融合带热假日经济
近年来,连云港市充分发挥“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优势,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文化供给、创新文体活动,有效带动了假日经济的热度,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
一、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连云港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了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如海滨风光、历史文化、红色旅游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连云港市还积极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推动旅游市场共同发展。
二、丰富文化供给,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连云港市注重文化供给,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如举办国际海洋文化节、连云港国际马拉松赛、连云港市旅游推介会等,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连云港市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三、创新文体活动,激发假日经济活力
连云港市积极创新文体活动,激发假日经济活力。如举办各类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假日市场,还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假日经济繁荣
连云港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假日经济繁荣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另一方面,简化行政审批
相关内容:
原题:“融合消费”带热假日经济
清明节前后,连云港市消费市场活力迸发,各大商贸综合体、文旅景区、乡村采摘基地纷纷推出特色活动,以文化赋能商业,以体验激活消费,形成了“商旅文体”深度融合的消费新格局。惠民促销、沉浸体验、生态采摘等多业态联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假日生活,更推动了消费市场提质扩容,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商场消费
体验与优惠并重
清明假期,连云港各大商场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促销活动,以场景化、互动化的活动内容,以及实实在在的折扣优惠,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
万达广场在清明节期间举办了花朝节活动,通过祭拜花神、十二花神献舞、汉服巡游等传统节目,营造了浓厚的古典氛围。同时,融入了踏青游古风市集、玩游戏闯关等现代元素,弘扬了传统节日文化。消费者凭闯关凭证可以在星巴克、三福、万达影城等品牌店领取折扣券和到店礼。
与此同时,中央商场举办了“走,一起去踏青”主题活动,利群广场推出了“春悦焕新·礼遇全城”主题活动,苏宁广场举办了连云港首届花“吃”节系列活动。此外,家得福、保真等超市围绕春季消费特点,开展了“烧烤季”“踏青季”“轻食主义”等主题促销活动。这些惠民促销活动有效积聚了人气,拓展了春日消费市场。
监测数据显示,清明期间,全市消费市场总体平稳有序,复苏态势显著。全市重点监测的28家重点商超实现客流量83万人次,同比增长18%,累计实现销售额6547.9万元。
街区活动
文化民俗与时尚潮流相融合
假日期间,南城庙会也火热举行。本届庙会推出了“云端逛展”模式,借助线上直播为传统民俗文化插上了“云翅膀”。多个本地人气主播走进庙会,通过直播间实时展示非遗展演、特色美食等精彩内容,带领网友沉浸式“云逛”庙会。文创摊主化身“带货”达人,现场推介限定周边产品,掀起了抢购热潮。音乐达人边逛边唱,将庙会的热闹氛围通过直播镜头传递到了每个角落。神话故事人物扮演巡游队的精彩表演,更是将庙会气氛推向了高潮。
此外,随着天气渐暖,海州商业街区的夜间消费也显著增长。数据显示,海州商业街区所属的陇海步行街、盐河巷、民主路老街、海州花鸟鱼虫街区等6条街区,客流量累计达73.7万人次,营业总额突破3700万元。其中,夜间客流量较假期前增长了60%,夜间消费占比约55%。因季节更替、气温回暖,服装鞋帽类店铺销售火爆,约占总销售额的36%。
乡村采摘游
体验自然乐趣
清明假期,乡村采摘游也成为连云港市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东海县黄川镇桃李村的草莓大棚和黑林镇柏盛蓝莓基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在黄川镇桃李村,错落有致的草莓大棚迎来了大批游客。温室大棚内,红艳艳的草莓挂满枝头,游客们手提小篮,体验着采摘的乐趣。游客胡丽丽自诩为“草莓通”,这次采摘期待已久。她介绍:“这种白色草莓叫‘粉玉’,口感清甜,还有淡淡的奶香,市场上很少见,所以专门来采摘尝鲜。”基地负责人表示,假期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高端草莓品种供不应求。
与桃李村相距40公里的黑林镇柏盛蓝莓基地,人气同样旺。园内种植的优质蓝莓果实饱满、口感清甜。游客们穿梭在蓝莓果树间,一边采摘一边品尝。
小长假撬动大市场。业内人士指出,清明假期与春日经济的碰撞,再次激发了全市消费市场的活力。连云港市商贸企业通过一系列体验感十足的“春日仪式”,将节日与节气、文化与习俗相融合,商场创新体验、街区文旅融合、乡村生态采摘等多业态协同发力,形成了“假日经济”的新增长点。(张明兴 陈诚)
来源: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