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作为国际知名体育品牌,在中国市场有着广泛的消费者基础。如果阿迪达斯承认在中国犯错,这可能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市场敏感性":在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非常敏感,尤其是涉及到民族情感、文化认同和道德标准等方面。如果阿迪达斯在某个具体事件上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和抵制。
2. "政策法规":中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外国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如果阿迪达斯违反了这些规定,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3. "社会责任":作为企业,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外,还应承担社会责任。如果阿迪达斯的行为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的,可能会损害其品牌形象。
至于为何悔悟已经晚,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 "影响力扩大":如果错误的行为被媒体放大,或者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其影响力可能会迅速扩大,导致阿迪达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纠正错误。
2. "消费者记忆":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一旦品牌形象受损,即使阿迪达斯做出悔悟,也需要时间和努力来恢复消费者的信任。
3. "时机选择":如果悔悟的时机选择不当,比如在负面事件持续发酵的时期,可能会加剧负面影响。
总之,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犯错后,如果悔悟已经晚,可能是由于市场敏感性、
相关内容:
近期,很多跨国公司,包括那些国际知名运动品牌都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和半年报。
而因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运动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基本和上一个财年差不多,仍延续了疲软态势。
在前不久,阿迪达斯也公布了它的第二季度财报。据财报显示,其第二季度营收55.9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92亿元,同比增长了10.2%;但它同期净利润却只有3.0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2亿元,同比下降了24.2%。
其中,它在大中华区的营收同比下降高达35%,这也是它在大中华区的营收连续5个季度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几年,大中华区还是阿迪达斯最重要的增长市场之一。2020年前,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曾一度实现销售额连续23个季度的双位数增长。
而当地时间8月9日,阿迪达斯CEO罗思德在接受德国媒体《商报》专访时表示,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之所以会大跌,主要是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另外阿迪达斯自身也“犯了错误”。

依照罗思德的说法,所谓的错误就是阿迪达斯“不够了解中国消费者,所以给中国的运动品牌留下了竞争的空间”。
然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罗思德代表阿迪达斯认了错,但实际上却含糊其辞,避重就轻。
他所谓的“不够了解中国消费者”,听起来好像就是客户对产品预期出现了偏差,然而事实可是比这个要严重得多。
在去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阿迪的总营收都实现了正增长,但是大中华区却是唯一一个销售额负增长的地区。
根据当时财报显示,在阿迪达斯各区域市场中,其它区域的营收都已经超过了2020年同期,说明这些区域都已经渐渐从疫情中恢复过来了。但唯有大中华区的收入,还不如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下降了15.9%。
而第一季度,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还非常出色,当时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5.9%。
之所以形势会急转直下,正是因为当时阿迪达斯也插足新疆棉事件,结果惹来国人愤怒,遭到强烈抵制。

刚开始时,阿迪达斯还显得挺乐观,其CEO认为抵制阿迪达斯的中国人只是少数,并不会影响阿迪达斯在中国的业绩。结果在去年8月份,二季度和半年报出来后,他又酸溜溜地说“中国的市场需求已经偏向中国本土品牌而非全球品牌”。
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份,也就是抵制潮发生后的第二个月,阿迪达斯在天猫的销售额就大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与此同时,李宁和安踏等国产品牌的销售额则出现了显著增长,比如李宁旗下的“中国李宁”,在天猫的4月份销售额飙涨了约8倍,安踏旗下品牌整体销售额也大涨超过五成。
所以说的确切一点,阿迪达斯犯的错不是“不够了解中国消费者”那么简单,而是它触碰到了中国人的逆鳞,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而且它的犯错是主动的,是恶意的,所以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抵制。
另外这也不是阿迪达斯犯的唯一的错,它在大中华区的业绩之所以持续下滑,除了因为新疆棉事件遭受中国人抵制外,也因为它的产品质量在不断下降。
原来先前因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阿迪达斯等一些国际运动品牌,开始把生产线从中国搬去了东南亚那边。结果呢,那边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明显不如中国这边生产出来的产品。
而因为阿迪达斯产品质量下降明显,中国消费者也是能够感受得到,所以开始转向其它产品,阿迪达斯在中国的业绩,自然是雪上加霜。

不过虽然现在阿迪达斯CEO罗思德“认错”了,但他却不认为中国会最终放弃西方品牌,表示“中国市场会回来的,而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但事实上,中国虽然确实不会一刀切,放弃所有西方运动品牌,但如果阿迪达斯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那么它最终还是会被中国放弃。
先前在面对中国市场业绩不断下滑的情况,阿迪达斯也在想办法进行“开源节流”,以挽回颓势。
其开源措施,主要有推广电商,优先考虑中国和其它已开放的市场等;在节流方面,则包括降低管理层薪酬、取消一些市场活动等。
比如在今年整个二季度,阿迪达斯都没有经营性现金流出,营销预算下降了25%,连欧冠和奥运会的相关营销工作都暂停或者取消了。
只是到现在为止,这些措施都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在二季度末,他们的库存增长了49%,达到了52.13亿欧元的新高。

其实在中国,除了阿迪达斯外,像耐克等运动品牌也都遭遇了同样的困境,只是程度没有阿迪达斯那么严重。
专业咨询公司博圣轩就表示,2022财年,国际运动品牌在中国市场基本呈下行趋势。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跟阿迪达斯都差不多,包括耐克等品牌,也都牵涉了新疆棉事件,从而受到了很多中国人的抵制。
另一方面,中国的运动品牌,比如李宁、安踏,还有鸿星尔克等则在纷纷崛起。
相比阿迪达斯和耐克等洋品牌一边吃着中国的饭,一边砸中国的碗,中国本土的运动品牌,则在疫情等公共安全事件中,大力捐钱捐物,赢得了众多国人好感,知名度和销量都节节攀升。
而且现在这些本土品牌的产品质量,也在变得越来越好,很多品牌,其质量都已经不输于甚至要大大优于阿迪达斯等产品。所以不但赢得了众多国人好感,也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信任。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不断强大,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变得越来越强,不会像以前一样,总认为洋品牌好,用着更有面子,现在大家反而更愿意使用本土品牌的产品,甚至以此为骄傲。

当然,我们也没有刻意排斥洋品牌。像斯凯奇,它现在在中国的的业绩就非常不错。
该品牌在中国第一季度销售额达到了18.2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同期销售记录,同比增长高达26.8%;第二季度销售额则达到了1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根据斯凯奇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1年财报,其全年销售额达到了62.9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市场零售总额达22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
而斯凯奇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它没有犯阿迪达斯那样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