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上衣被P掉LOGO引发舆情,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客观性应当优先于美观。以下是几点评论:
1. "尊重与敏感度":作为公众人物,市委书记的形象往往代表着官方形象。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当更加注重尊重和敏感度。P掉LOGO可能被认为是对品牌和形象的侮辱,尤其是当这个品牌与市委书记的职责有关联时。
2. "舆情管理":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任何小错误都可能迅速发酵成大问题。因此,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官方应迅速做出反应,以避免舆情进一步扩大。
3. "客观性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客观性都应当是处理问题的首要原则。美观固然重要,但不应以牺牲客观性为代价。在这个案例中,即使是为了美观而修改了图片,也可能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质疑。
4. "透明度与沟通":官方应保持透明度,及时向公众解释事件的原因和处理结果。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猜疑,有助于缓解舆情。
5. "反思与改进":此类事件的发生,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更加注重细节,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总之,市委书记上衣被P掉LOGO引发舆情,提醒我们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应始终将客观性放在首位,同时注重舆情管理和沟通,以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关内容:
P掉LOGO是要隐藏什么信息吗?所穿衣服不同,这是同一次调研吗?这些疑问,或指向廉政问题,或指向作风建设,都不是小事
9月3日,河北“南宫发布”刊发的南宫市委书记杨某某调研文章图片中,杨某某身上的POLO衫疑似被P掉了LOGO,引发网友猜疑。《市委书记杨某某到经济开发区调研》一文共配了三张调研图片,图中杨某某身穿黑色POLO衫,但图一的衣服上有品牌LOGO,图二和图三衣服上没有LOGO,疑似被P掉了。

↑调研文章内图一、二(“南宫发布”官微截图)
4日,南宫市有关部门回应称,因考虑图片美观,制作人员P掉了杨某某衣服上的LOGO,该件POLO衫是两三年前购买的,当时花了五六百元。媒体记者在“南宫发布”微信公众号检索到,杨某某曾在2021年6月的一次调研上也穿过该款POLO衫,调研文章配图无异常。
不能怪网友敏感、多疑。网友质疑这件被隐藏商标的POLO衫价格不菲,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近年一些领导干部因为身上衣服、手表而“翻车”的例子,不乏其例。
在公共场合中,市委书记的穿着并非小事。就拿这起事件来说,一次领导调研,着装却给出了不同信息,传递了多个疑点:P掉LOGO是要隐藏什么信息吗?所穿衣服不同,这是同一次调研吗?这些疑问,或指向廉政问题,或指向作风建设,都不是小事。
正因如此,当地官方很快释疑,称杨某某一行人于9月3日确实进行了调研活动,文章所述也是客观真实的。经初步核实,在该文章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员发现图二、图三杨某某POLO衫上的LOGO过于明显,特别是图三上的LOGO与纺线锤造成视觉上的冲突,不美观。因为图片上传时需要压缩,制作人员在压缩时顺便把这两张图片中POLO衫上的LOGO去掉了,“没有对图一P图,是因为该图LOGO不明显”。工作人员并称该件POLO衫是领导两三年前购买的,品牌是滨波,当时花了五六百元。
至此,事件有了“合理”解释。不过,一次正常的调研,一次正常的穿着,为何却出人意料地引发舆情?这是值得人深思的。
从传播上讲,客观真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政务信息,“客观大于美观”都是铁律。对于政务发布的制作人员因为不美观而去P图,绝不能简单视作“画蛇添足”和无心之失。这样的信息发布后,一则有损政务信息的真实性,二则反有“此地无银”之嫌,容易造成传播上的“翻车”,进而影响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这样的教训,显然是值得更多地方引为镜鉴的。
此事还有未竟之疑,制作人员P图,究竟是个人行为,还是有人授意,也需要进一步查明。如系有人授意,涉及到哪些流程,哪些人,需要有所交代,至少为梳理流程,健全机制,堵塞漏洞计也须如此。而无论属于何种情形,一次本该正常的信息发布,却发生了诸多“不正常”,值得人们更多的思考:制作人员“担忧”的,是图片美观,还是领导形象?这样的貌似“杞人之忧”背后,有没有为权力讳、为尊者讳的媚权观作祟呢?找到答案,或有利于从根本上减少类似传播“翻车”现象。
红星新闻评论员 文阳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