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政府考虑转让Stellantis集团旗下停产品牌,这一举措可能是为了吸引中国汽车公司在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以下是对这一情况的分析:
1. "意大利政府的考虑":意大利政府可能希望通过转让停产品牌,吸引外资企业投资,推动当地汽车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此举也有助于提高意大利在国际汽车市场的影响力。
2. "吸引中国汽车公司":中国汽车公司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布局,寻求海外市场扩张。意大利作为欧洲汽车工业的重要基地,具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对于中国汽车公司来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3. "Stellantis集团":Stellantis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停产品牌的转让将有助于Stellantis集团优化产品线,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4. "潜在影响":
- "意大利汽车产业":吸引中国汽车公司投资,有助于意大利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 "中国汽车公司":在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有助于中国汽车公司拓展欧洲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 "欧洲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公司的投资将促进欧洲汽车市场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整个市场的竞争力。
总之,意大利考虑转让Stellantis停产品牌,以吸引中国汽车公司去当地建厂,是一个多赢的举措。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推动意大利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也将为欧洲汽车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相关内容: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嘉欣
继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本地化生产成为关注的重点。此前欧盟多个国家已经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补贴吸引其到欧洲建厂,现在意大利又开出了新的吸引条件。
据报道,为了激励中国汽车公司在意大利投资设厂,意大利政府考虑通过法律手段接管跨国巨头Stellantis集团旗下已经停产的两个汽车品牌,将其使用权转让给中国汽车公司。
据了解,这两个品牌均代表了意大利汽车的经典形象,Innocenti(因诺桑提)和Autobianchi(边赤汽车)先是被菲亚特收购,在生产了多款经典车型后,于在上世纪90年代末停产。前者主要生产廉价小型车,代表车型为意大利版Mini车型,后者则主要生产高档城市车型。
这也意味着,如果中国汽车公司去意大利投资建厂并接手这两个品牌后,将会增进与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并且为品牌海外销售渠道的建立提供良好基础。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MG名爵,该品牌于1924年在英国牛津成立,为英国当地家喻户晓的汽车品牌。2005年,南京汽车集团收购MG所在的罗孚汽车公司及其发动机生产分部,后南京汽车集团被上汽收购,MG成为上汽旗下的汽车品牌。去年全年,名爵在全球销售了84万辆,占上汽集团海外销量的七成左右。
据界面新闻了解,MG名爵在欧洲部分大型城市的市中心设有展厅来经营与售卖汽车,除此以外,其在欧洲的部分销售渠道还采用店中店形式,在雪铁龙、雷诺等品牌的经销商4S店中搭建展位。今年,上汽集团旗下另一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开启出海,其也依托MG名爵在海外的销售渠道进入中东、南美等市场。
据当地媒体报道称,意大利工业部长已在国家专利和品牌办公室为这两个品牌注册了与现行图案不同的新商标。不过据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目前这两个品牌仍归Stellantis集团所有。Stellantis方面表示,已经看到媒体报道,但未从政府方面收到有关任何此类计划的消息。
去年12月,意大利已经通过一项法律使得政府可以接管至少停用5年的品牌,这样一来,政府就有权将品牌转让给计划在意大利进行投资或将生产活动转移至意大利的公司(包括外国公司)。报道也指出,该法律草案仍在接受意大利审计法院的审查,意味着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还有待确认。
意大利此前就一直希望通过补贴来吸引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赴欧建厂。
据报道,意大利曾宣布在2025年至2030年投入60亿欧元为电动汽车购车者和制造商提供激励措施。今年,意大利政府又宣布推出一项新的激励计划来鼓励购买电动汽车和混动车型,以及污染更少的燃油车型,不过目前来看这些政策对产量的促进作用仍不明显。
除了意大利,欧盟其他国家也提供补贴条件以吸引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当地设立工厂,目前比亚迪已在匈牙利投资建设了一家电动汽车工厂,奇瑞在西班牙的工厂将于今年年底之前开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