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的姊妹品牌GU自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相对稳定。GU作为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以其平价、时尚的特点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具体到韩国市场的退出,主要是由于韩国国内消费市场变化、竞争加剧以及品牌战略调整等多方面原因。至于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以下是几点概述:
1. "市场扩张":GU在中国市场持续扩张,增加门店数量,并拓展线上渠道,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2. "产品创新":GU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多款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并不断推出联名款,与流行文化相结合,增强品牌影响力。
3. "消费群体":GU在中国的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品牌定位与消费群体的匹配度较高。
4. "销售表现":根据公开报道,GU在中国的销售额持续增长,表现良好。
总体来说,尽管GU在韩国市场的退出可能会对其全球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影响,但在中国市场,GU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过,品牌的表现也受到市场环境、消费者偏好、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来还需关注其在中国市场的具体动态。
相关内容:
据悉,GU于2018年9月进入韩国市场,迅销集团方面表示,由于当下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对结构调整的需求,该集团决定将在今年8月前关闭在韩国市场的三家GU实体门店,网上店铺也将在7月底关闭。那么,GU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又如何呢?
据了解,2013年9月,GU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设了一家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门店,这也是该品牌首次踏出日本本土市场。然而,在随后的近七年中,GU开店速度极慢。该品牌官方资料显示,目前该品牌在中国内地市场仅有13家实体门店,其中11家在上海,另外2家分别在苏州和广州。而其姊妹品牌优衣库在中国市场已有约750家门店。
此外,在中国市场,GU的线上渠道相对较窄,仅在天猫旗舰店开通了线上服务。中国商报记者查询发现,该店铺的粉丝量约为484万,与优衣库天猫旗舰店2158万的粉丝量相差甚远。
从产品而言,GU的设计与优衣库相似,主打舒适、简单款式,但GU的售价要比优衣库便宜30%-40%,一件羽绒服的平均售价在300元左右,一件短袖T桖大多也在百元以内。记者浏览发现,该品牌单品月销量最高超过8000件。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评价相对较高,不少消费者认为,该品牌价格低廉,设计、穿着舒适度以及产品质量还不错,性价比较高。
扩张慢、渠道窄的GU业绩却一路走高。迅销集团2020财政年度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去年9月1日至今年2月29日的六个月内,GU表现良好,总收益为1322亿日元,同比增长12.9%;经营溢利为158亿日元,同比增长12.0%。
服装行业专家吴少波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GU无论是在日本本土市场还是在海外市场的扩张速度都较慢,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该品牌创立初期的定位,即与优衣库形成价格上的互补。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该品牌开店成本、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此外,由于其性价比较高,收获了较为稳定的粉丝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相比Gap、Forever 21等快时尚品牌来说,GU缓慢而稳定的发展路线似乎更具有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