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织里,位于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是中国著名的童装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童装之都”。织里的童装产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童装产业为核心,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以下是织里成为“中国童装之都”的一些关键因素:
1. "产业基础":织里拥有庞大的童装生产企业集群,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了从小童到大童的各个年龄段,包括服装、鞋帽、玩具、饰品等。
2. "产城融合":织里在发展童装产业的同时,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商业街区和生活社区,实现了产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
3. "市场导向":织里童装产业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设计研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 "品牌建设":织里积极推动童装品牌建设,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童装品牌,如“巴拉巴拉”、“红蜻蜓”等,这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对织里童装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提供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6. "人才引进":织里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7. "国际交流
相关内容:
(改革开放40年)浙江织里:产城融合孕育出的中国童装之都
中新社浙江织里9月10日电 题:浙江织里:产城融合孕育出的中国童装之都
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
伴着灯光、踏着音乐,数十位五六岁大的儿童模特在T台上有模有样地展示今年秋冬童装的新品。在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童装设计中心三层,一场关于儿童服装的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童装设计师和供货商前来观看。
历史上“遍闻机杼声”的织里,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调整,现今已成为“中国童装之都”,过去“一个扁担两个包,走南闯北到处跑”的家庭作坊式童装产业,如今占据着中国童装市场半壁江山。

资料图:第三届“中国·织里”全国童装设计大赛总决赛,童装小模特展示作品。中新社发 熊然 摄
上世纪70年代末,现织里所属的轧村一带村民,自发在本地及外地售卖手工制作的枕套、童装绣片等绣品,并形成集市,这一星火很快成燎原之势,拉开了织里童装产业的大幕。
“经过40年的发展,织里镇先后建立起中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两大成熟童装市场”,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庆瑜表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织里镇完成了从“农民创业”到“产业创新”,再到“产城融合”的华丽蜕变。
“中国织里童装城”和“中国服装设计研究中心童装分中心”于1997年9月成立,织里逐渐摒弃小而散的发展模式,打造面向童装产业的服务平台。此后十年间,相关的印花、绣花、砂洗、面辅料企业不断成长,劳动力市场、联托运市场等也相继升级,2015年全镇童装类企业达8362家,从业人员约20万人,织里童装产业集群规模突显。
浙江省2003年提出“八八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省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织里镇政府按照“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础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以增强童装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打造织里童装金名片。
然而,织里童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6年的两场大火,让织里童装产业意识到无序发展的严重后果。省市区投入3.5亿元人民币,将13800多个房主(业主)1060幢建筑的生产区、生活区水平分离,彻底整改存在了20多年的生产、经营、居住“三合一”生产模式,将织里镇从一个乱哄哄的“大工厂”转变为管理有序的“经营城市”。
“进入21世纪,童装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并开始向品牌化和‘微笑曲线’两端发展”,着力提升设计和销售能力”,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区委书记吴智勇介绍称,近些年童装产业的规模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并逐步向安徽、河南等周边省份外溢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织里镇于2013年投资2000万元打造中国织里童装设计中心,经过五年发展,已成为织里童装流行趋势、流行品牌的发源地。
“吸引我来这里创业的原因是政策优惠,配套服务齐全。”入驻该中心三年的童装设计师胡丽琼说,她创立的设计公司主打儿童羽绒服、夹克、外套,一个月要设计一百多个款样,一年上千款,市场需求量很大。
胡丽琼说,设计中心服务到位,不仅租金全免,提供免费样衣制作间,还经常举办新品发布会、带领设计师进行专业培训。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织里规模庞大的传统童装业逐步向网络童装市场转型。2012年织里镇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阿里巴巴·织里产业带”,并形成三大“淘宝村”,截至2017年底三村共有近2000家电商企业。
其中2013年创立的大河社区,吸引了新织里人方强。从小作坊到开设三家天猫网店,方强按需供应,助推生产升级。“未来我们希望实现线上线下的订单,通过生产系统直达物流端,快速发货”,方强颇有信心地说。
“时尚看巴黎,童装看织里”,这既是织里童装的自身定位,也是织里人未来的奋斗目标。吴智勇指出,改革开放40年、“八八战略”实施15年的实践经验,成为推动织里改革、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未来他们将助推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