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河市作为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近年来在提升城乡建管水平和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具体措施和成果:
1.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
-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共享。
2. "基础设施建设":
- 加大对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
- 完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
3. "生态环境保护":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绿化工程,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 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4. "城乡环境整治":
-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居民生活环境。
- 加强对城乡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5. "住房保障":
-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居住条件。
6. "公共服务提升":
- 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加强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
7. "社会治理创新":
-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
相关内容:
![]()
rong>
2024年,新改扩建市政道路3条、市政管线22条,新增和美乡村15个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四批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和第六批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三河市燕郊镇大石各庄村入选第六批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大石各庄村已有450多年种植梨树的历史,现有皇冠梨75000棵,梨园种植面积1300亩,其中,百年梨园就达350亩。该村以梨花节、采摘节等系列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植入多元文化元素,打造“百年梨园·醉美大石”农业旅游文化品牌。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即将带来的同城效应和环球影城的外溢效应,依托中医药科普园项目,集中整合村内闲置民宅、闲置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梨园+中医+民宿康养”项目,拓展“百年梨园”文化新领域,打造燕郊镇民宿旅游经济新亮点。2024年以来,三河市凝心聚力加强建管工作,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卫生、优化服务功能、提升治理水平,努力营造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城乡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三河市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孤山片区回迁安置小区工程进度过半。新改扩建市政道路3条、市政管线22条,完成思菩兰地道桥泵站扩容改造、京秦高速三河西出口拓宽改造,金谷大街公共交通综合枢纽一期工程竣工投用。南水北调北三县供水工程(三河段)主管线完工在即。黄辛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东兴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双拥主题游园。成功争创廊坊唯一的全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河北省水网先导区建设试点县。乡村振兴扎实推进。2024年,三河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完成粮播面积31.3万亩,获评中央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示范县。改造提升农村公路36.6公里,完成农配网工程30项。新增和美乡村15个、精品示范村2个,大石各庄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美丽休闲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村街达107个。2024年,三河市成功举办廊坊市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促成助农金融合作6884万元;发布“三河净菜”区域公用品牌;与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等单位合作设立农业科技研发项目4个。“三河小熏鸡”入选农业农村部《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三河鸡蛋”“三河小柴公鸡”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大道羽成无抗鸡蛋”获评全国特质农品。省级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工作获评优秀。绿色发展底色更浓。2024年,三河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10,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275天。新增造林1204亩。国省市考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引泃入潮获评河北省五星级幸福河湖。(记者 王洋洋 编辑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