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榜样」系列之品牌故事:从“黛玛诗”现象看河南服装的未来
一、引言
近年来,河南服装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尤其是“黛玛诗”这一品牌,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河南服装产业的代表。本文将从“黛玛诗”现象出发,探讨河南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二、黛玛诗品牌简介
1. 品牌背景
“黛玛诗”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服装企业。公司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拥有员工1000余人。自成立以来,黛玛诗始终秉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服装产品。
2. 品牌特色
(1)设计理念:黛玛诗以时尚、简约、舒适为设计理念,注重服装的舒适度和实用性,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2)产品定位:黛玛诗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产品涵盖男女装、童装、家居服等多个系列,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品牌形象:黛玛诗以优雅、大气、时尚的品牌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三、河南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河南服装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据统计,2019年河南省服装产业总产值达到100
相关内容: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保平
在河南近500万服装从业者,2000家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中,黛玛诗被誉为河南服装行业的骄傲,更是河南服装行业的明珠。
与河南多数服装企业品牌定位中低端消费不同,黛玛诗时尚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秀娜说:“黛玛诗定位为高端时尚女装,品牌单件均价不低于3000元,经过近10年跨越式发展,黛玛诗已经成长为国内一线女装品牌,在全国一线高端女装市场为河南赢取了一席之地。”

精于设计——创造时尚潮流
对于时尚产业来说,软件比硬件更重要,没有创意和设计,再好的厂房、设备都没有价值。
为此,陈秀娜拿出了“十顾茅庐”的韧性和诚意,一次次奔波往返国外国内,把所需的人才一个个聚拢到一起。她请来了意大利、法国、韩国的设计师,找来了国内一流的制版师,购进了欧洲、日韩的面料,聘请了国际、国内的营销策划团队,引进国际高端的生产设备,制定执行了严苛的产品生产、检验流程,建立了产品体验中心,进驻了国内高档商场,在郑州这个对“时尚”缺乏敏感度的地方,开启了一个以“世界的黛玛诗”为目标的恢弘的时尚事业。
品牌总监弗兰克先生(意大利),意大利时尚学院院长;设计总监Erasmo S.先生(意大利),前法国品牌ELIE SAAB高级设计师,兼任意大利研发中心负责人;技术总监托马斯先生(法国),前Dior技术顾问;品牌印花设计师伊拉西玛T女士(意大利),前Dior、NIKE印花设计师......这一串名字,凸显了黛玛诗一流的国际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意味着巨大的人力成本投入,陈秀娜认为,这正是河南服装企业发展的“魔咒”,一是服装高级人才奇缺,二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不舍得投入,这就培育不出高端品牌。
掌控市场——打造百年品牌
与我省其他服装品牌不同的是,陈秀娜是做市场起家。
21年前,她从一家小服装代理店开始创业,陈秀娜依靠清晰的战略眼光建立了全国市场销售网络,2010年,她依靠十多年的创业经验和对市场的精准掌控,创立黛玛诗(D’modes)品牌,开启了一个本土服装品牌的快速发展之路。
自己创造品牌,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风险,为保证品质,陈秀娜对黛玛诗面料的选购要亲自把关,样衣生产出来后,不仅亲自试穿,还要带回家亲自水洗,以消费者的心态全过程感受产品的质量。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的同时,黛玛诗在渠道管理上也有自己的坚持,只发展直营店,为了保障品质,拒绝加盟,全部是直营,因为直营可以统一标准化输出。据了解,黛玛诗是目前郑州唯一一家进驻全国高端商场的服装品牌,不同于其他品牌走批发市场、开专卖店的营销模式。
如今,经过多年努力,黛玛诗已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生产、品控和销售体系,成为细分市场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目前在北京SKP、上海第一八佰伴、天津友谊、东莞海雅等一线商场开设了80多家直营店铺,市场覆盖27个省市自治区,基本完成全国性布局。2018年,在民营经济相对疲软的大背景下,黛玛诗却实现了20%以上的逆势增长,业绩可谓十分亮眼。

积极奉献——为河南服装产业鼓与呼
近年来,作为十三届河南省人大代表,陈秀娜的目光从企业转移到整个服装行业,河南服装行业的问题令她忧心忡忡,她时刻在为行业发展鼓与呼,给政府建言献策。
陈秀娜说,河南服装行业体量大,拥有规上服装企业2000家,各种服装经营体16.7万个,服装从业人员480万人,亿元产值的服装企业40多家,整体年产量达到17亿件以上,年生产总值3000亿以上;但是河南服装占据的多为中低端市场,品牌附加值较低,单纯依靠产品来赚一些薄利,这与河南的服装行业的目标不匹配。
陈秀娜说:“ 黛玛诗的成功,说明河南能够打造出一流的时尚品牌,河南2000家服装企业,如果都能够有自己的品牌,都能够实现成功转型,那我们的服装产业将蔚为壮观,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亿产业。”
陈秀娜呼吁,全省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服装行业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服装行业抛出大礼包,吹响冲锋号,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