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明专栏:《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打脸的写实(又懂玩)

论製作规模、製作水準、到最难的创意水準,韩国近代的娱乐文化软实力之高,说服力是去到你无法质疑的地步,当你看见一个节目,又变成一个全球现象。

《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我是在坊间完全未形成Hype时开始看的,第一集,忍不住多次按Fast Forward,那《体能之巅》式熟口熟面公式,用硬件和规模作为in your face的味精,香港人会懂得抗拒,知道飊高音不等于好声音。

(图片来源:《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

序幕(有点像厌闷的amuse-bouche)过后,「黑匙」(庶民高手)80选20淘汰赛作为头盘,节目已经美味鲜活。

第一个回合,没有食材限制、没有规条约束、时间充裕下(100分钟)煮出自己的看家拿手菜,在最自由的条件下,输了只能怨自己。可说是「考题最公平」的入门试。

那些已成名的「白匙」专业主厨作壁上观,我倒认为没有什么阶级意味,他们都是在现实中成功通过了事业的黑匙阶段,才来到今天的,试早已经考过了。(那位冇嗰样整嗰样拌饭大王好想打巴佢)

(图片来源:《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

第二回合,黑白匙只揪(单挑)两个只能活一个,食材如抽盲盒,斗煮出一道更佳的料理,评判还要蒙眼试食,如品酒蒙瓶blind tasting,是「评审最公平」的一关。

盲食材稍为削减了专业名厨的优势,盲品则令人想到法院外,那蒙着双眼的「正义女神(Justitia)」,代表大公无私,一视同仁,不过两位评判不是拿着天秤和剑,后者可换上大汤勺,意义雷同。来到这裏,我会心笑了,大乐。

现今的所谓食评、权威指南、KOL、Foodie和主厨/餐厅,到底令世界「美食圈」形成了怎样一个系统和大小利益私相授受的生态?一蒙眼,无简介,没唱说故事,没有跑在主厨前面声嘶力竭的公关大队,一切名字、名气、关係、架势、连视觉摆盘,通通不是factors,归零,回到最纯粹,老老实实以味道、层次、架构定高低。互相抬轿,没了;名气先入为主,没了;视觉掩眼法,都没了。是否一种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阅读更多:《黑白大厨》沉稳、领导力强「三星」IG大起底

(图片来源:《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

第三回合,团体战,考合作性和领导能力。食材分两海鲜与肉两组对垒,供应有限先到先得。从来知道,运作一个厨房,如同管理军队,官阶职能分明,yes chef!是,长官!听命如山,岂能个个都是长官?俗语有云:“too many cooks”,这一回合摆明是玩那些白匙的吧,把他们打落凡间,却也是现实厨房运作的真考验,能成为最后厨中最强,不能只懂单打独斗,ego先行。这不是片厂裏的《鱿鱼游戏》真人show,根本是真实世界的《饥饿游戏》。

(图片来源:《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

这一round最过瘾还是「评审的真实」。98个素人加2位专业评判,大众口味话事,人多为大,没道理,不专业,正如社交媒体的公审,当中没有知识要求、不讲品味资格,某程度示範了所谓「民主」的缺点,「多数暴」(tyranny of the majority)之蛮。真正懂得的人,两位评判同时应为更佳的,可以输掉,专业只佔2%的人口。最最反映现实,Bravo!正如不够好看的电影可以票房大卖,或Marvel动漫英雄片的真理。

(图片来源:《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

败部复活战,便利店找食材考创意,限米煮限饭,考急才和resourceful,第一回合的相反,限时40分钟,没有华丽多姿的丰富食材,想求生,先置于绝地,嘿,好玩。(这一回,也是有利黑匙,骄生惯养的白匙难道何不煮肉糜乎?)

第四回合,黑白两阵混合成队,经营餐厅,营业额斗高。考定位、运作、设计菜式、成本控制、临场应变等。那是从chef,兼顾restaurateur之能了。考生意头脑和阅读「市场」能力,不是地表最强的Noma,都说自己的餐厅没有可持续性吗?

(图片来源:《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

看见不少批评,说这一回合「含金量」最低,因为生意额由现实的吃货KOL,以获赠的金额任吃任点构成,没什么评分準则。我又笑了,好波。

咪就係咁啰!现实中那些KOL,大部分就是什么都不懂,没什么文化,就是有低俗流量,就被招待吃吃吃吃吃,他们作为一个集体,捧出了一些人气店了,大众羊群照跟,没有含金量就对了。再一次,超写实,不见血,讽刺着饮食界种种不敢恭维的现象,不用宣之于口,写实得拍案叫绝!

(图片来源:《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

第五回合:人生料理。又是对现今美食界的讽刺?听过一位年轻的法日系大厨说:「最怕个餐单又是说一大堆stories」,好好的弄好料理吧。在这环节你会发现,处理不好,很多故事都比菜式动听,又或者两者相扣不深,有陈述,欠演绎,遑论意境。(拿坡里美味黑手党的确赢得实至名归)Stories,不过是另一种摆盘。

(图片来源:IG@iichart、@sun2_food)

决战前夕,第六回:无限地狱,限时、限定食材,限定时间(每次30分钟),斗煮豆腐菜式。Edward Lee的六道菜式,起承转合,由豆腐冷汤、到前菜到主食到甜品,根本是一个完整menu,不像其他对手「东一忽西一忽」,由意念至完成度,功力到功架,完胜。是他,只手,把整个节目,推到高潮,把这回合,煮成整个series重头而惊艳的主菜。

最后一战:押上招牌的终极。于我,冠军在之前的回合已经诞生,Edward Lee使出万佛朝宗了,最后一战有点反高潮。不似单尾甜物,更像轻如清味蕾的pre-dessert。但Edward Lee就有本事端出过尽千帆的风景,年糕semifreddo配辣汁,伴一杯马格利香瓜鸡尾酒,赢成条街。他那种简单但构思细密,正如说高手浑身都是破绽,根本毫无破绽一样。

阅读更多:Netflix《黑白大厨》冠军权成俊实力遭受低估?

(图片来源:《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

这就带到我要问这个节目的问题了 -

有没有造马、内定,或者多少人为操作成份?

黑白对决第一回,剩9黑11白,两位评判都刚巧复活一位黑匙,又齐齐整整11黑对11白了?

餐厅营运战,业绩最差的两名,相距真的刚巧有那么近,要斗到最后一刻吗?

(图片来源:《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

一切都为了戏剧效果?包括最终由业余黑匙胜出,比起专业大师夺冠更有noise?

营运餐厅那环节,设计菜式推出之前,不是都会试菜吗,Edward Lee那队的牛肉,会未试就推,留一个尾巴负责表演即场执生?

我真的想问,评判安成宰说,讨厌为了摆盘漂亮就加入毫无用处的食材,那为了「好看」,设计一条长长的走廊要参赛者走好一段路才端上菜,食物温度更不对了,他不介意?

(图片来源:《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

场面,为大而大,那堆无限地狱的豆腐,要那么多吗?没有觉得很浪费,或不要如此玩食物?尊重资源的态度呢?

最后,我最期望的画面,是有进级或至优胜者戛然抽身,磊然放弃,留下一句:I quit this game。

食物,不是竞技。

(当然不会,懂玩重要)

阅读更多:盘点韩国必吃《黑白大厨》餐厅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