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人物通过从“抄版样”起步,逐步发展至创立株洲服饰首个“快时尚”品牌,展现了其独特的创业精神和市场洞察力。以下是对这一过程的简要分析:
1. "抄版样阶段":在这个阶段,这位人物可能通过模仿市场上的成功款式,快速掌握市场流行趋势,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基础和销售经验。
2. "设计阶段":随着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他开始注重产品设计和创新,力求在款式、材质、工艺等方面有所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
3. "专卖阶段":在品牌发展过程中,他可能采取了专卖店模式,以提升品牌形象和客户体验。专卖店模式有助于建立品牌忠诚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4. "快时尚品牌":快时尚品牌强调快速反应市场趋势,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时尚、新颖的产品。这位人物创立的株洲服饰首个“快时尚”品牌,可能具有以下特点:
- "快速响应市场趋势":通过紧密关注时尚潮流,迅速将流行元素融入产品设计,满足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
- "高性价比":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时尚产品,吸引广大消费者。
- "优质服务":注重客户体验,提供专业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升品牌口碑。
总之,这位人物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成功地将株洲服饰行业带入了“快时尚”时代,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时尚、实惠的选择。他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
相关内容:


▲刘立中在整理一批新上架的服装 记者 戴凛 摄
姓名:刘立中 | 年龄:44岁 | 职业:“魔美名作”董事长
从地摊市场到“鸟笼”市场,再到宽敞明亮的通透市场,如今的芦淞市场群已经成为盛名远扬的“中国服饰名城”,这正是改革开放留下的印记。
在这里,一批批创业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来自邵阳的刘立中,就是其中的一位。
20年前,刘立中带着8000元钱来到株洲芦淞市场,20年后,他创立的品牌加盟店在全国已突破 600 家,年销售额超过7亿。他所创立的品牌“魔美名作”是株洲首个“快时尚”服饰品牌。
1从造型师到服装店老板
上世纪90 年代初,20 岁不到的刘立中离开家乡,到湘西怀化独自闯荡,成了一名美发造型师。
虽然在记者看来,这份职业和现在的工作“八竿子打不到边”,但刘立中却归结道:这都是创造美的行业。
1994年,刘立中转行到了服装行业,真正开始了他的造梦之旅。他和朋友在怀化开了个服装店,和株洲的缘分也从此开始。因为生意还可以,每隔一周左右,他就会坐火车跑一趟株洲。
刘立中回忆说,当年从怀化来一趟株洲,坐火车需要 10 多个小时,但为了省钱就不舍得买卧铺票,所以挤在火车车厢的夹缝间度过了不少不眠之夜。
2带着8000元来株二次创业
就这样忙活了3年多,刘立中也不过才积累了8000元。在他看来,只有跻“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1998 年,刘立中带着 8000 元的积蓄来到株洲,又和亲友借了点钱,开始了二次创业。
其实在来株洲之前,他就摸清了这里的多种“玩法”。他在合泰租了个 200 平方米的房间,请了几个裁缝师傅做加工。同时,他又在芦淞市场租下了一“鸟笼”般的微型档口做销售。前店后厂,让他比一般经营户的货源更加充足。
“反正哪个款好看好卖,我们就买回来让裁缝照着做。也有的是外地客户提供的版样,好看的我们就多加工一些自己卖。”刘立中说,当时大多数加工厂和店铺都不讲究什么设计,也没有什么品牌的概念,大都是互相“抄”。
这一招的确见效快,刘立中生意不错,很快就积累了不少客户人脉。仅仅3年后,刘立中的档口就扩大到4间,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而这一时期的刘立中,也正是当时不少芦淞服饰商成长的样板。
3花15万元年薪请设计师,这在2005年是天价
然而,这样“依葫芦画瓢”的发展模式,问题开始逐渐显现。由于没有自主设计,市场产品同质化、无品牌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2005年,当市场群不少服饰商仍沉迷于“抄版”时,刘立中却决定跳出这个“圈子”。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从广州请来了一名设计师,尝试自主服装设计。
“大家都不愿意在设计上增加太多成本,但要转型,这是必须要走的路。”刘立中说,他给设计师开出的年薪为15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有不少同行听说了这事以后,认为“这只会增加成本,毫无必要”。
一开始,刘立中对设计师的作品也不是很满意,感觉支出与回报并不相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设计作品与品牌的磨合越来越好,开始慢慢走上正轨。
由此,刘立中的“爆款”也越来越多,生意相比其他商家来说更加稳定。
4再造一个“品牌梦”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 2010 年前后。刘立中发现,无论怎么努力,他的服装年销售额都难以突破 7000 万元,甚至还倒退到6000万元。
“当时大多数芦淞服饰商都遇到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做批发品牌,很难突破这个‘天花板’”。刘立中说,当时的芦淞服饰仍没有什么叫得响的品牌,但外地服饰升级转型已经风起云涌。
刘立中意识到,品牌越来越重要。2010年,刘立中去了趟广州,又去了沿海多地了解行情,感触极深。他举例说,当时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服饰企业,通过走连锁专卖的发展路径,凭借紧跟潮流的风格以及精致的设计,已经培育出了以纯、森马、真维斯、阿依莲等知名“快时尚”品牌,很多年销售额过20亿元,最高的甚至达到50亿元。
“之前自己做了个品牌叫‘靓点小可人’,但感觉名字不够国际化,于是决定再造一个品牌。”2011 年,刘立中启动品牌研发。刘中立说,“魔美名作”就是英文“MerMaidDream”的英译名,意思就是“美人鱼的梦想”。而为了这次改革转型,他不仅拿出了所有的家当,还向亲友借了一大笔钱,决定赌上一把。随后,他在广州设立设计研发中心,正式走上“设计+专卖”路线。
5 600多家加盟店遍布全国
逐渐退出批发渠道,刘立中正式转型至专卖渠道,全力以赴打造专卖品牌“魔美名作”。他把设计总监的年薪开到100万元,还培养了一批新生代设计团队,其成员每年都要赴欧洲、韩国、日本等地,吸取最前沿的时尚元素,并运用到“魔美名作”的设计中。
2011 年,“魔美名作”通过湖南卫视《快乐女生》栏目进行推广,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迅速打开了市场。刘立中介绍,目前其品牌加盟店已遍布全国20余个省份,共600多家,经初步估算,这些店铺的年销售额可达到7亿元以上。
对话刘立中
服饰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
记者:有些老板总觉得花钱做设计不值,或者设计师请来不久就辞退了,你怎么看?
刘立中:设计师和品牌定位本来就有一个磨合的过程,老板不能太急于求成。有的设计师才上任1个月,老板就觉得没见到“爆款”而辞退设计师,这是很急功近利的想法。建议最好能形成设计团队,这样设计师能有更多交流,能更快融入这个品牌。
记者:对株洲服饰产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刘立中:服饰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相关部门可组织一些专业培训,提高本土人才素质,做大做强本土品牌。另外,各个市场的老板也要敢于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跟上时代的脚步。
来源丨株洲晚报
编辑丨微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