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衣恋集团,作为一家以学院风格服装闻名的企业,近年来在经营上遇到了困难。关店和抛售资产是企业在面临困境时采取的常见措施,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分析:
1. "市场环境变化":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服装品牌面临着来自新兴品牌和线上渠道的激烈竞争。衣恋集团作为传统品牌,可能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导致业绩下滑。
2. "经营策略调整":关店和抛售资产可能是衣恋集团调整经营策略的一部分。通过关闭效益不佳的店铺,集团可以减少运营成本,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同时,抛售资产可以为集团带来一定的现金流,缓解财务压力。
3. "财务困境":衣恋集团在关店和抛售资产之前可能已经面临财务困境。通过这些措施,集团试图改善财务状况,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4. "品牌形象受损":频繁的关店和资产抛售可能会对衣恋集团的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消费者可能会对品牌的长期发展产生担忧,从而影响购买意愿。
5. "行业竞争加剧":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衣恋集团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针对衣恋集团目前的困境,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加强产品创新":关注消费者需求,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相关内容:
记者 | 张馨予
编辑 | 周卓然
拥有40年历史的韩国时尚巨头ELAND衣恋集团在危机中越陷越深。
衣恋集团旗下拥有E·LAND、Prich、Roem、Plory、Paw in Paw逾40个品牌。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上半年,衣恋集团销售额出现公司成立以来首次两位数的季度下滑,衣恋集团陆续关闭了位于大邱、仁川的多家门店。
从9月起至年末,衣恋集团将给公司总数超过1/3的、超过1000名的管理人员实行阶段型无薪休假。此外,衣恋集团今年出售了20多家门店停车场的10年期经营权,以筹集约7亿元人民币的流动资金。

衣恋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线下门店网络也正逐渐萎缩。
4月25日,衣恋集团旗下快时尚品牌SPAO广州富力海珠城门店正式关闭,这是该品牌在华南地区的首家及唯一门店,开业时曾引起轰动。SPAO在中国最辉煌的时期一度开出超过50家门店,但2017年之后沈阳、北京、重庆、武汉、成都、青岛的部分店铺相继关闭。目前,SPAO在国内拥有10余家门店。
除此之外,衣恋集团还在持续出售旗下资产。
2017年,衣恋集团把旗下品牌Teenie Weenie卖给了中国的维格娜丝时装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锦泓集团),交易价约50亿元人民币。2019年,双方因买卖合同纠纷闹上法庭,衣恋集团希望锦泓集团能支付欠掉的转让价款4.54亿元和逾期付款违约金。
衣恋集团与锦泓集团的纠纷最近有了结果。10月20日,锦泓集团发布公告,称其与子公司拟与衣念上海(前身为衣恋集团在中国注册公司)等相关方签署及执行《和解协议》,双方达成全面和解,和解款项共计4.76亿元。

2019年,衣恋集团则把旗下三个品牌K-Swiss、Palladium和Supra通过E-Land Footwear USA Holdings公司出售给特步国际,交易价为2.6亿美元,以现金交易。
衣恋集团抛售资产的目的是改善财务结构。衣恋集团的负债率连年攀升,2013年末曾达到399%。据悉,衣恋集团的长期目标是将负债比率降到100%。
未来,数字化转型或是衣恋集团的发展方向。
据央视财经报道,衣恋集团未来将关闭韩国的亏损店铺,巩固核心门店经营,以网络为中心重新规划公司发展。今年以来,韩国网上消费增速明显,8月网上购物交易额同比增长三成。
而在中国,衣恋集团同样专注数字化。
衣恋集团从2019年末与零售科技企业上海驿氪达成合作,搭建线上小程序商城,将生意转到线上。疫情以后,消费者对线上购物的需求增加,衣恋集团小程序商城也在3月中旬通过10场直播和3场秒杀实现3天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
除此之外,衣恋集团也在对实体门店进行更新。3月,衣恋集团与上海伯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后者将帮助衣恋集团进行全渠道商业模式布局,构建新零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