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也喜欢看叶缝中漏出来的阳光。树叶在阳光中被风吹动,一片片在树梢反光,闪烁如海上磷光我也爱看,更邀请家中那位一同呆望。那光景,是活的。却不知前者原来有个日本名字,叫「木漏れ日」(komorebi)。
有了名字,就有仪式感,就浪漫了。

(图片来源:《新活日常》剧照)
Wim Wenders的《Perfect Days》(港译《新活日常》,台湾叫《我的完美日常》),非常文青,安静,怀旧,自得,充满仪式感,与其说是清洁职人、不如说是清洁僧人,在修他的道之故事。非常浪漫。
如禅如道,无欲无求,生活是简单的,岁月是静好的。平山先生每天清晨起床,都行礼如仪,梳洗剃鬚,照顾盆栽,穿上工衣,袋好零钱,出门。看看天,感受一下温度和天地,像对世界说声早晨;买一罐投币咖啡,开车,听音乐,还是卡式带。马路、闹市,还是安静的。

(图片来源:《新活日常》剧照)
他到东京各个公厕清洁,一丝不苟地、笃定地,近乎虔诚。每一处都光洁如新,一尘不染,就是他的尊严所在。他那年轻同事的马虎草率,对照他的认真仔细,是可以Hea做的,但他的态度是对工作和自己的尊重,没有其他,也不需要其他。
午饭时间,到神社看看老树,吃份三文治,拿出菲林相机拍树梢叶缝的光影漫妙瞬间。下班了,回家,上澡堂,到同一间小店吃饭。临睡前阅读,又一天。有某种契合自然的美。

(图片来源:《新活日常》剧照)
第二天一模一样的过,一模一样的虔诚清洁,一模一样的拍下树梢光影,一模一样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当下。寡言,观察,八风吹不动。日常里有什么突发,可以。照顾走失的小孩,被他妈妈嫌弃,同事需要帮忙,可以调整改变,仪式稍缓,心态不变,和谐不改,他的日常是上善活水,不是刻板死水。又不是强迫症。
周末休假,到同一间洗衣店,同一间二手书店,同一间晒相舖,同一间餐厅,周而复始。活在自己世界,但不是孤岛。又或者是活孤岛,不是荒岛,平行时空一样,东京是东京,我是我,又与东京同在。正如「现在是现在,下次是下次」,享受每个简单的当下。

(图片来源:《新活日常》剧照)
单身独活,一个人都可以尽兴,陪伴他的有六、七十年代的英美摇滚乐,The Velvet Underground、the Kinks、Otis Redding、Patti Smith、Nina Simone、Lou Reed等,路上、家里,feeling good、Redondo Beach、House of the rising sun、perfect day,挟一众音乐图腾,殿堂文化符号,Wim Wenders是多么的屈机。
熟练的导演知道,这样成立了平山先生的生活仪式之后,不足够就这样撑两个小时,于是加入了变数。姨甥女的突然出现、餐厅老闆娘有访客,前者令他背景肌理更立体,后者令他的情绪更立体,完美日常更丰富了。

(图片来源:《新活日常》剧照)
姨甥女离家出走找舅舅,让我们看见他来接女儿的妹妹,有司机的,看来家中是富裕的,说明了平山先生的生活,不是被动,不是生活迫人,是一种选择。职业无分贵贱,他选择了安于一个劳动者的尊严与自得。
餐厅老闆娘突然有访客(原来是三蒲友和),平山先生对老闆娘的感情是暧昧的,有点颜色,但留了白。二人河边萍水相逢,横来是生命无常的消息,便一起喝酒,一起重拾孩童趣味玩小孩的「踩影游戏」。活好每一个当下,活好每一次偶然。

(图片来源:《新活日常》剧照)
一切的恆常,和偶有的变化,看似重複,但每个当下,都专注、都自得、都有情。安静是情、留白是情、歌中有情、书中有情,这境界,是苏轼说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
每一个komorebi的瞬间都不一样,正如流水每一秒的状态都不相同,阳光晒在脸上的感觉每次都有别,书本文字的温度也意随心变。
《Perfect Days》是Wim Wenders版的庄子「道在尿溺」,善恶在卑微里无差别存在,美丑亦一样。本片因「东京公厕计划」而诞生,始于2020东京奥运,安藤忠雄、隈研吾等建筑大师,在涩谷打造了17间注重设计美学的公厕,颠覆大众对公厕骯髒可厌的形象,也望在奥运时突显东京的待客精神。计划发起人是Uniqlo集团的二公子、执行董事柳井康治,原本想为这些厕所拍摄4 条短片和摄影集,团队找上了温德斯,导演却说:拍部长篇电影吧!日本有这样的企业家,出色滋养着日本的软实力,比盛事更盛事,有深度、里程,也具国际性。

(图片来源:《新活日常》剧照)
这种职人精神,主角可以是超市收银、或者猪肉佬、甚或银行出纳员,如果你读过村上春树和久石让的生活作息,其实也是差不多规律和行礼如仪,只是职业比较接近劳动基层,那种朴实无尘之安然,公厕变成「和平与尊严的小圣殿」,感觉便更强烈,更浪漫了。
有时会嫌这个完美日常也缔造得太甜,太浪漫。一切都那么屈机了、美化了,主角还要是《失乐园》的情欲男神役所广司:「唯一接近死亡的感觉﹐是和女性同时射精到达高潮之后。那一瞬间﹐在急速袭来的失落感同时﹐全身萎困﹐丧失对现世的一切欲望与执着」。从那个瞬间来到现在这个瞬间,朴素的立地成佛之人。如果洗屎坑的是竹中直人、是林雪一类演员,才是真正的朴素吧。当然,那是纪录片,不浪漫了。

(图片来源:《新活日常》剧照)
(潘源良说顶唔顺平山先生执垃圾时没有戴手套和清洁时没有口罩(me too),我也顶唔顺他那件一定弹到成身屎尿的工衣,下班后挂回家中不换不洗连穿几日,算啦,浪漫嘛,不要看得那么细)
平山在送走姨甥女、与妹妹道别时痛哭,看了有点不以为然。既安然遁世,离开rat race,活在自己的泡沫与世无争,又爆喊?(最多是微泣吧)你不是很禅的吗?有点违和的高级cliché了。

(图片来源:《新活日常》剧照)
反而他看见那位有点神志不清的露宿者,也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其他人不相通,眼神中飘过一抹物伤其类,余韵无穷。
F说从来不喜欢无目的、节奏慢的电影,但本片她大爱。其实她看懂了。不是关于快、慢,是关于当下,每一个时刻,你进入了,就不觉、没有了快慢观念的。日出、日落、风轻吹过髮端、阳光在肌肤上漫游,去感受,是关于存在,不关目的。
哲人说,智慧是不必因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兴奋,是懂欣赏寻常小事而欢喜。

(图片来源:《新活日常》剧照)
或者日本人也需要遁入自己的泡沫忘记世界的忧患,过去几十年的经济低迷何必面对,《Financial Times》近日才报导 “Japan’s standard of living has fallen to last among G7 countries”,GDP负增长、人口老化,就继续做个老文青吧。役所广司在最后一个长镜头,浪花淘尽人生,尽显康城影帝的功架。
「我们的尊严不值多少钱,但他却是我们真正拥有的。他是我们最后的一寸领地,在那一寸领土裏,我们是自由的。」就浪漫到尽,甜到尽吧。
只要你愿意,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就在: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