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它的发展与社会的文化氛围、价值观和公众的接受度紧密相关。如果脱口秀不再谈论“男女对立”这一话题,杨笠们作为脱口秀演员,他们的未来发展可能会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内容多样性":杨笠们可能会转向其他更加多元和包容的话题,比如社会现象、个人经历、文化差异等,这样可以使他们的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2. "观众接受度":观众对于脱口秀内容的偏好是多元化的。如果不再聚焦“男女对立”,可能会吸引那些更倾向于轻松幽默、娱乐性强的观众,同时也可能失去一些对性别议题感兴趣的观众。
3. "社会影响力":在“男女对立”这一话题上,杨笠们可能会失去一部分社会影响力。但如果他们能够转向其他有深度、有社会责任感的话题,也有可能获得新的社会关注和影响力。
4. "职业发展":在脱口秀领域,杨笠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比如参与不同类型的节目、参与影视作品等。
5. "个人品牌":如果杨笠们能够成功转型,他们的个人品牌可能会更加成熟和多元化,这对于他们的长期职业发展是有益的。
总的来说,杨笠们如果不再聚焦“男女对立”,他们依然有很长的路可以走。关键在于他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容,以及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不断创新和适应,他们完全有可能在
相关内容: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已落下帷幕,杨笠最终获得了年度第6名的成绩。观众们心里清楚,相较于第三季年度第4名的成绩,在高手林立、脱口秀行业整体水准节节提升的今年,这个成绩其实不降反升。但在有些人眼里,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怎么看都像是出于观众的包容、笑果的强捧,因为杨笠的表演,已经不那么好笑了。
杨笠,不再犀利。
火,源于争议
在节目中表演脱口秀的杨笠,曾是一个情绪懊丧、表情松垮、语调随意,又面带笑意自嘲和调侃的女子。她调侃和谈论的这些内容,仿佛更应该出现在昏暗咖啡馆的姐妹局里,三五好友举杯浇愁,坐在对面的她单手抬肘,指间夹着根半燃的烟,目光穿透一切:
“男人,你不知道他的小脑瓜里在想什么,他明明看起来这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普信男”的由来)
“有的男同学,他考了40分,可开心了,跑来跑去,好像在说:‘你看,我是个傻子’。”
“男人,垃圾。”
“作为一个单身很久的人,我经常绝望地发现,那些比我优秀很多的女生,她们的男朋友,我竟然都看不上。”
一个女性在发泄情绪,展示狭隘,暴露偏执,以求共鸣,她的表达再正常不过。而当这些发生在舞台上,观众们会心大笑,掌声雷动。他们一方面感到被冒犯,另一方面惊讶于她的勇气。
2020年夏天,杨笠火了以后,网络上对她的不满、质疑和诘骂越来越多。这些诘骂,一部分来自男性,另一部分来自女性。一些男性指责杨笠挑起性别战争,仇视和矮化男性形象,三观令人不适。一些女性抨击杨笠表演尺度太大,语言逻辑感缺失,自我表达过甚,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他们都忘了,在同一个舞台上,男演员们也曾吐槽自己的女朋友有洁癖,老婆爱化妆,女性朋友太强势;女演员们也曾多角度多层次吐槽直男、表达女性身材焦虑、容貌焦虑,陈述男女不平等的成长经历……男人中有渣男、垃圾,爱装;女人中也有渣女、绿茶,爱作。他们也忘了,杨笠也曾以同样的“不友好”,来吐槽女性,并且自嘲。
杨笠的问题是,没有把火力集中在某一个具体的对象上,而是对准了普遍且广大的男性群体,伤害面积着实太大。“男人”就成了她口头的一个符号,用来承载失意(表达情绪)、表述困境的工具。
立,失衡博弈
进入公共场域里的两性对立话题,始终挑战的是社会对这一敏感问题的包容性。
我们的公共场域里,从来不缺少男性对女性的审视、判断,有的是集体无意识,有的是个人无意识。而杨笠以大胆、泼辣的言辞,描画了自己女性视角里的男性角色形象,证明了独具个性的女性在舆论场上的生存,是多么艰难。
平心而论,如果有观众觉得杨笠的脱口秀表演缺乏深度,尺度过大,且逻辑感缺失,等等,以及存在其他问题,这无可厚非。但是,暂且不论表演水平的高低,脱口秀是一种艺术创作,如果网友拿现实行为与艺术创作来做具体比对、一一印证,然后攻击演员,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所谓的男女对立话题,以及它所引起的争议,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长期以来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是几千年来人们心中两性价值观的博弈和失衡,以及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两性差异的认识度与包容度所走向的两个极端。
杨笠不能代表整个女性群体,杨笠的情绪也只是她自己的具体而微的情绪,即便曾经引起部分女同胞的共鸣和部分男同胞的反感,也不过是触发了一个女性或男性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某个属于自己的具体的感想而已。笑就笑了,这又能改变什么呢?而那些因此不适的男同胞们,真的打算对号入座吗?
无论如何,当男女对立话题可以公开地、理性地、充分地被讨论,大众也可以松弛地、不带心理隔阂地接受有关两性的一些略带偏激的调侃和言论,并客观地看待和分析它们,我们也可以允许一些人在公共场域里自由表达自己在这方面的个人情绪,这才是这个社会本身的进步。
变,并非妥协
“就是这个工作(脱口秀)我虽然一天都没干过,但我就是懂。”
2020年夏天,言辞犀利的脱口秀演员杨笠火爆出圈,一句“普信男”将她推向了男性的对立面,同时也收获了热度和流量。2021年夏天,杨笠再次登上《脱口秀大会》第4季的舞台,开场依旧猛烈:
准备好听到一些犀利的男女话题了吗?
这一年我学会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轻易地调侃男性。
如果非要调侃,只调侃成功的那部分。
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一个男的如果生活过得不如意的时候,会变得多么的丧心病狂,多么的歇斯底里,莫名其妙,无理取闹。
简单来说,就是跟女的一样。
怎么样?没想到吧,我“疯”了。
……
这一场表演,充满了对过去一年自己卷入“性别对立”骂战的处境和心情的调侃,看似依旧犀利,却是一种剖解自己的态度。按照李诞的说法,她迈出了“主动跟这个世界和解”的一步。
这种改变,在她接下来的几场表演内容中肉眼可见。她从对男性的精准“打击”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自黑、黑观众、黑自己的弟弟、黑脱口秀同行,仪态之慌乱、尺度之失衡,给观众一种她已经“走火入魔”的错觉,而这,恰恰是她脆弱的表现。这种策略上的变化,似乎在告诉我们,她不是“疯了”,或许是“怕了”。
谈论“男女对立”话题究竟是个性使然,还是哗众取宠?答案可以见仁见智。话题的选择,内容的创作,如果不能从自己的具体生活和细节中提取笑料、笑点,不能体现独特的观察和思考,就会失去让观众共鸣的能力。杨笠这样的奇袭型选手,当她的表演中缺少了突破尺度的表达,表演本身就变得平庸了。
杨笠还能走多远呢?观众的笑声,始终是包容的,充满惯性。
2019年9月,杨笠在虎嗅网的采访中表示:“我不想走捷径,更不是带着恶意、猥琐的心态去做这件事,我就是觉得这个东西值得一说。”
2020年8月,面对界面新闻的采访,杨笠又说:“我觉得脱口秀可能真的无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让大家增进了解,找出一些大家过去没太想过的角度,包括我说的关于女生的一些困惑也不是觉得谁故意要伤害我,我只是觉得肯定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些事,我说出来了,大家的隔阂就会变少。”
2021年7月,某化妆品牌为杨笠的代言写下这样的文案:“有人表达,就会有人质疑。这个世界不是只有黑与白,和解和接纳才能让内心更加强大。让美更加多元,给你在疑问中表达的自由。”
我们的确需要更加多元的表达,因为在疑问中表达的自由是可贵的、至高无上的。(宋沅君)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