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瘦即是美」成了主流的审美标準。哥伦比亚艺术家 Fernando Botero 却以「肥嘟嘟」的人物画作和雕塑闻名。Botero 近日辞世,享年 91 岁。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位艺术家另类的「圆美」美学。

(图片来源:Botero The Legacy, Inc.)

《Mona Lisa》。(图片来源:Fernando Botero)
从斗牛士到艺术家
Fernando Botero 1932 年 4 月 19 日出生于哥伦比亚。他的母亲是位裁缝,从事推销员的父亲在他四岁时就去世,自此他的叔叔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角色。十二岁时,叔叔让他到斗牛士培训学校学习,然而 Botero 似乎对画公牛比真的公牛更感兴趣。后来十六岁的他在麦德林的报纸上发表了第一幅插图,这幅描绘公牛和斗牛士的水彩画也就开展了他的艺术生涯。他利用卖画的钱进修艺术,1950 年代更搬到马德里,入读圣费迪南皇家美术学院深造。

后来 Botero 的作品不时也会看到斗牛的场景。(图片来源:Fernando Botero)
「Boterismo」胖子的由来
Fernando Botero 以「胖嘟嘟」的人物形象闻名于世,原来这是源自他于 1956 年创作的一幅作品。当时他特意把意大利传统弦乐器 Mandolin 的音孔画得很小。他发现只要细节缩小,物件的外型轮廓就会被扭曲放大。

《Still Life with Mandolin》。(图片来源:Fernando Botero)
这奠定了他日后「Boterismo」的创作风格:无论绘画或雕塑,他总是把人物精緻小巧的五官集中在脸部中央,让原本圆润的脸型和体态看上去份外庞大。

《La Ballerina》。(图片来源:Fernando Botero)

(图片来源:Botero The Legacy, Inc.)
「发福」的蒙罗丽莎
对 Botero 而言,他不是单纯地「画胖子」,而是要探索不同形态带来的感官享受。他认为艺术中的美与现实中的美无关,就算畸形中也隐藏着美。在众多作品中,相信最为人熟悉的是他所画的蒙罗丽莎,丰腴饱满的样子略显幼态。于 1959 年创作的《Mona Lisa, Aged 12》也是他首度获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典藏的作品。

(图片来源:Fernando Botero)
除了蒙罗丽莎,在他笔下《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也逃不过发胖的命运。相比原本温婉的形象,《Vermeer’s Studio》中的少女多了一份憨厚,非常有趣。

《Vermeer’s Studio》。(图片来源:Fernando Botero)
Fernando Botero:艺术是远离生活艰苦的避难所
Botero 也会创作以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主题的作品。1990年代,他画了一系列以哥伦比亚毒枭 Pablo Escobar 为主题的作品;2005 年,他以画作回应了伊拉克囚犯在阿布葛雷布监狱中受虐待的事件。

(图片来源:Fernando Botero)

(图片来源:Fernando Botero)
带点卡通风格的画作看上去多了几分风趣幽默,彷彿残酷的现实也没那么难耐。与其说他讽刺时弊,不如说他视创作为现实的出口,正如 Fernando Botero 所说:
「艺术应该是一片绿洲,一个远离生活艰苦的地方和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