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十九岁的我》获颁最佳电影引争议,香港电影金像奖是小圈子游戏?

《给十九岁的我》获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发最佳电影,引爆争议,网上一直发酵,网民抨击香港电影金像奖,有人提出罢看金像奖甚或罢看香港电影云云。最新有昔日影人(今Youtuber)萧若元对金像奖发出严厉指控,他说:「金像奖就是个小圈子游戏,主席尔冬陞和副主席文隽要全权负责,其他人都係傀儡!」他翻查资料,指金像奖是由电影发展局拨款约970万举办的,而《给十九岁的我》导演张婉婷正是电影发展局「资金审批委员会」召集人,又是「电影发展局副主席」。所以他推论,是张婉婷批準拨款,金像奖才搞得成,金像奖投桃报李,就把大奖颁了给她。对这种讲法,还有其他Youtuber和应。

《给十九岁的我》获颁最佳电影引争议,香港电影金像奖是小圈子游戏?(图片来源:IG @hongkongfilmawards)

《给十九岁的我》获颁最佳电影引争议,香港电影金像奖是小圈子游戏?

这是一个阴谋论,推论尔冬陞、文隽因(利益)颁奖给张婉婷。其实金像奖除了製作费,落手落脚的员工有支薪外,九成参与的都是义工。阴谋论的特点是它无法证实,也无法推翻,它会一直阴魂不散,让人和人失去互信,让相信的人相信。

(图片来源:《给十九岁的我》剧照)

金像奖当然是「小圈子游戏」,世界上所有奖项都是小圈子游戏。一些影展、例如台湾金马奬(它属于影展)、法国康影影展都是由数十个评审坐下来开会决定所有奖项的,其实更小圈子。反而因为香港金像奬仿傚的是奥斯卡,设立了投票机制的。尔冬陞表示今年奥卡斯的选民人数达九千多人,而金像奖约有二千名投票人。按它的机制运行,其实没有人能预测赛果。

其实如果真正要全民投票,就是看票房数字,因为观众都是掏腰包,拿真金白银购票的,反而网上常有网民投选十大电影,我最喜欢的男女演员等等,往往容易全部变成了偶像明星主演的作品得奖。

閲读更多:2023香港电影金像奖完整得奖名单

(图片来源:《给十九岁的我》剧照)

尔冬陞要负全责?

萧若元对金像奖的指控,意思是尔冬陞和文隽主宰了一切,甚至大有指控金像奖造马给《给十九岁的我》的意味,这可能吗?我们再看一次金像奖的评选机制,电影由开始经两轮评选,第一轮由120名业评审(50%),加约2,000选民(50%)投票决定,每个奖项最高票数的五位,成为获提名作品;第二轮评选,专业评审佔55%(75人),属会会员佔45%,有些人指55%(那75位专业评审)佔了大比例,很容易被操控,但其实规矩定明:一,这75人是在业界属会中抽籤出来的;二,每一个人只可连续两年出任专业评委,不能连当三年。而每个专业评委只要有作品提名金像奖,就会失去专业评审资格。那么,既然谁当专业评审要抽籤,又年年不同,到底有没有人能事先控制谁投今年的票?也没有人能控制今年的战果?其实大家心里有答案。

(图片来源:《给十九岁的我》剧照)

看到《给十九岁》校方又想退出,但又得了最佳电影,不会放映这尴尬状态,很多人不明白为何金像奖不设退选机制,造成今天局面。其实这制度的原意也是保护电影工作者,因为过去拍电影过程往往有很多纷争,提名的是片主,但提名后出现片主和工作人员有争拗,片主会想退选,或选择改掉提名名字。制度这样定,不能改也不能退选,其实出于善事,一心想保护各电影工作者不被片主欺负。

(图片来源:《给十九岁的我》剧照)

如果你在网上重看2月的金像奖记者会,尔冬陞在接受访问时已发生了《十九岁》的风波,当时尔冬陞说:「第一轮评选时这事情未发生,没有人在考虑这件事,它是由2月5日才开始的。」记者会尾声,有记者突然说校方刚公布了想退选,问尔冬陞会怎处理,当时尔冬陞还问:「咦,他们在那里公布的。」当时他也不知道。

(图片来源:《给十九岁的我》剧照)

「其实如让《十九岁》赢得最佳电影的机制,咪係七年前让《十年》(2015)赢得最佳电影的机制啰,你不能输打赢要。」一个电影人说。

2016年《十年》得最佳电影惹起很大风波,有人猛烈批评金像奖的机制,大家都应该记得香港影业协会理事长洪祖星曾指《十年》获奖黐线,他说制度不公,应改为一人一票(原来他支持一人一票),结果原来制度坚持了下来,反而选民人数,如今的机制比八年前争加了(第一输专业评审由100加至120),第二输由50加到75)。」网上也有论者说二十年前是刘青云、郑秀文,二十年后也是刘青云、郑秀文,这赛果是刻意打压年轻电影工作者,电影人说:「论选民人数,如今人数比《十年》时多了,论选民年纪,过了五年选民也一定比以往年轻了。」

(图片来源:《给十九岁的我》剧照)

若不是爆发争议,《给十九岁的我》得最佳电影,本是历史性大事。2009年张经纬纪录片《音乐人生》获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最终没有获大奖(得了新晋导演),已是港产纪录片与金像奖最佳电影的最近距离。早前因为《给十九岁》而引至《音乐人生》主角黄家正撰文提及,一直反对影片放映使用部份内容,涉及他与父亲之间关係,本来导演张经纬答应了不会剪进电影里,但后来反口,结果导至黄家正一度与父亲决裂,有家归不得,那是后话。

(图片来源:《给十九岁的我》剧照)

《给十九岁》因为片中两个女主角,在二月爆出一直甶反对电影公映,但不果,她们披露了影片最初只是要拍摄DVD,后来变成了长片(其实你只是把一个女孩的私人 Status公开已不道德了吧)。更严重的是拍摄过程之中,有威吓女同学修改同意书有法律责任等等手段,拍摄团队也一直没有否认。只要以上属实,这都不是争议,而其实是丑闻了。

《给十九岁》导演之一郭伟伦在台上说:

「经历多月无可理喻折腾,拍咗先算、剪咗先算、上咗先算。」

等言论,不但是公关灾难,更是对全港市民的侮辱,他透露了两个月前张婉婷说要致歉,其实一直都没有认为自己有做错,非但如此,还觉得自己含寃受屈,备受欺凌,十分无辜。这对群众来说,一切错都是你错,他们没有反省,自然是无法理解,令人愤怒。

(图片来源:ViuTV香港电影金像奖直播)

但事实并不只如此,因为《给十九岁》是经过金像奖的评选机制投出来的,它已证实了,在业界里面,有好多人觉得以上的纪录片伦理其实并不太重要,至少不比我们认为的重要。只要作品有感动到我,团队又花了十年的精力拍摄,那又怎能抹煞了呢?以上论调,我就听过不少年轻电影业工作者讲过,他们都是事件爆发后仍然力挺《给十九岁》,认为它值得获奖的,当中不少是女孩。两个月前如此,两个月后,金像奖的结果也再证明了是如此。

閲读更多:《给十九岁的我》惹争议|导演张婉婷犯了甚么纪录片基本伦理?

(图片来源:《给十九岁的我》剧照)

电影圈工作很辛劳,的确有「电影人帮电影人,作品最重要」等思维。一边认为作品最重要,另一边觉得你伤害了人,还敢拿出来自称「今生无撼」,到底有没有良知?两种看法的人,如今仍然没有对话。

业界人士对最佳电影、甚至是最佳导演等奬项品味都有差距,这本来很正常,但道德上也有这么大的差距,这才是问题所在。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