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品牌在美国市场取得显著成绩,背靠中国制造实力,成功征服了美国微软。据报道,该品牌产品在美国市场一日爆卖2万台,年入近10亿。
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我国制造业的强大支撑。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不断升级,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为我国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下是广州品牌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几个原因:
1. 品质保证:广州品牌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
2. 创新驱动:广州品牌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3. 品牌建设:广州品牌在美国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产品销售奠定基础。
4. 合作共赢:广州品牌与美国微软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5.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品牌国际化,为广州品牌在美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总之,广州品牌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充分展示了我国制造业的实力和品牌竞争力。未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升级和品牌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将不断提升。
相关内容:
与许多80后、90后一样,连优也爱游戏,“各类大作出了我都会买,但这几年太忙,买了也躺在Steam(全球最大的游戏发行平台之一)里吃灰。”毕竟,作为国内手柄出海头部品牌GameSir的合伙人、海外事业部负责人,他的任务很重:一方面是销售端,新款手柄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推出,需要匹配上拉美的新市场;另一面是品牌端,继拿下微软在硬件领域的生态合作伙伴“头衔”后,GameSir想继续与多个国际知名游戏IP展开合作,通过联名产品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声量。根据行业机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游戏手柄市场销售额达到了56.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1.93亿元),北美市场是最大的需求方,占到34%左右,欧洲、中国、日本也是重要的市场;从品牌分布来看,全球前五大游戏手柄制造商中,中国厂商北通占据一席,索尼、微软、罗技和雷蛇,总占比在47%左右。而内行人看准了其中隐藏的趋势——如今,以拉美、东南亚为主的非北美市场起势极快,同时中国手柄硬件配件商家通过出海,正在快速攻入五大手柄商以外那块高达53%的“蛋糕”,包括了飞智科技、GameSir(总部在广州、品牌中文名为盖世小鸡)等国货品牌。在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一款GameSir的G系列游戏手柄,最低售价约为40美元(约合人民币292元),定价最高的手柄则可以卖到90美元(约合658元)以上——凭借小小的游戏手柄,GameSir目前的销售规模近10亿元,出海市场份额更是占到了一半左右。以400元的均价推算,品牌一年光是海外市场能卖出超百万台的手柄。“不仅是主机市场,移动端手游对操作体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适配手机的游戏手柄也成为了风口。”在连优看来,游戏手柄在近几年已经成为内需与出海市场兼顾、潜力极大的一门生意。
每年都超100%增长,手机游戏普及带火新需求
游戏手柄的需求增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2013年,80后创业者马尧创立的GameSir,还是一个专注于模拟器运营的平台,专注于开发将最早游戏主机运行程序移植到安卓等手机系统的技术,在全球积累了8000多万的用户。但随着玩家增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许多用户在游戏论坛上提出了几个类似的诉求——“不想在手机上戳屏玩游戏”“怎么提高手游的操作体验”。与之相对的背景是,随着2012年到2013年,安卓和苹果iOS系统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提升,手游市场在全球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那几年,一些高热度的游戏频繁出现,尤其是《王者之剑》等ARPG类游戏崛起,手机的游戏机功能逐步被唤醒,移动端游戏的品质和玩法深度都有提升,吸引了更多核心玩家。移动端用户的呼声和需求,让GameSir有了转型硬件生产的想法,到了2015年,品牌正式推出了第一款适配手机端的游戏手柄——G1系列。
经历团队“腰斩”、销量瓶颈后,它靠拿下微软合作“翻盘”
2019年,GameSir遭遇首次增长瓶颈。其销售额增速从2017年至2018年的约100%,骤降至20%。“因为那两年出的G系列产品,市场反响不如预期,我们后来复盘,发现主要是设计理念与用户需求脱节,我们太追求技术创新,却忽略了手柄的核心体验—— 耐用性和适配性。”市场跑不动的时候,团队士气也开始受挫,海外营销团队的人力直接被“腰斩”,连优的队伍一下子从50人锐减至20多人,“很多跟着一起创业的老员工离开,说实话,那段时间挺难熬的。”连优回忆。但这一段“蛰伏期”并非毫无收获。连优与团队由此更加关注不同市场的用户调研和真实反馈。他们敏锐地关注到,海外市场的手柄消费者仍以主机玩家为主,而且一般依托索尼PS、微软XBOX等平台,形成生态集群。那么如果GameSir能成为这些平台官方认证的硬件合作伙伴,是否更容易推动产品打入这个集群,既可以吃到这个生态体系下既得的人群效益,还能依托平台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声量?巧的是,2020年前后,微软在游戏端重推的业务之一,就是XGP订阅服务(Xbox Game Pass)——过去主机或PC端的3A大作,售价动辄在几百元,而玩家可以用每月几十元的性价比价格加入微软的游戏会员体系,体验任意感兴趣的单机大作。伴随这部分会员增量的提高,整个微软的游戏业务也需要更多硬件生态厂商的配合。连优尝试与微软沟通,寻求旗下主机游戏平台Xbox生态合作,再次撞在了游戏产业开展会员拉新的点子上。“当时,我联系上了微软负责这块业务的商务总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连优向他发了一封简短的邮件,还附上产品说明书。“没想到对方很快回复,我们寄送样品。”在后续三个月的沟通中,连优觉得有三点打动了微软。“一是GameSir品牌自主研发的霍尔摇杆,展现了产品开发的能力;二是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每一个授权的手柄都能达到微软所需的高品控标准;三是我们刚好正在加强海外用户运营和市场推广,这让微软看到了合作的潜在价值,最终促成了这次合作。”在微软联合推动下,GameSir针对Xbox云游戏在PC、主机、移动等端口的适配场景,设计出首款授权产品X2 Pro,支持多个端口游玩XGP平台的游戏,最终拿下了微软官方推荐外设的授权合作伙伴头衔。“这次合作也让我们明白,产品必须融入游戏玩家生态圈子,而不是单纯卖硬件。”品牌继而推出了支持主机、PC、手机三端的多款产品,将品牌年营收额推到了近10亿元,尤其是在微软的背书下,GameSir在国际玩家圈层的认知度快速攀升,海外销售份额目前在总盘里占到了5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