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品牌兴农|三穗鸭:小鸭子“孵”出大产业
正文:
在我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有一种特色农产品——三穗鸭。这种鸭子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餐桌,更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一、三穗鸭的历史与特色
三穗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盛誉。三穗鸭以当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和饲养方式著称,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品牌兴农战略的推进,三穗鸭逐渐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二、品牌兴农,助力产业发展
1. 政策扶持
为了推动三穗鸭产业发展,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市场拓展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三穗鸭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品牌建设
三穗鸭品牌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通过举办三穗鸭文化节、开展品牌推广活动等方式,提升了三穗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产品品质,打造高品质的三穗鸭品牌。
3. 产业链延伸
三穗鸭产业链的延伸,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三穗鸭产业链已涵盖养殖、饲料、屠宰、加工
相关内容:
黔山秀水育美味,将军故里出名鸭。这里的“鸭”,指的便是三穗鸭。
三穗鸭,又叫三穗麻鸭,与北京鸭、绍兴鸭、高邮麻鸭同誉为中国地方“四大名鸭”,也是贵州唯一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水禽类品种。三穗鸭个头小、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美,无论是红烧、炖煮还是烤制,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口感和香味。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拥有600多年的养鸭历史,素有“麻鸭之乡”的美誉。邛水河,作为三穗鸭的天然摇篮,为其生长繁衍提供了优异条件。传统的“炒谷孵化法”更是保证了鸭苗的品质,为三穗鸭产业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三穗鸭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基础,为百姓铺设一条宽广的致富路。
在保留传统养殖技艺的基础上,三穗县积极引进智能孵化机,借助现代科技力量,鸭苗的孵化效率和存活率大幅提升,同时养殖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为适应市场的多元需求,三穗县还积极拓展鸭子的养殖种类和用途,从单一的三穗鸭养殖向多品种、多用途转变。不仅丰富了产品线,也增强了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三穗县深入实施“品种提升、品质提升、品牌提升”的“三品”提升工程,狠抓三穗鸭产业发展。通过加强品种提纯复壮和选育工作,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三穗鸭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据中新网报道,2023年,全县鸭出栏726.3万羽,鸭蛋产量13800吨,蛋制品加工1.5亿枚,屠宰加工鸭480万羽,实现三穗鸭产业综合产值12亿元。
三穗县将三穗鸭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县一业”来抓,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如今初步形成了种质资源保护、选育改良、种苗繁育、养殖基地、屠宰(蛋品)加工、饲料加工、羽绒制品、餐饮服务、品牌建设、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三穗鸭全产业链发展模式。2023年,三穗鸭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具备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潜力。
目前,全县有鸭制品精深加工企业6家,2023年实现加工产值1.1亿元。在产品研发和加工方面,三穗县围绕三穗鸭的特有品质,开发出三穗黄焖鸭、血浆鸭、老鸭汤、卤鸭、酱鸭、太子老鸭汤和绿壳鲜鸭蛋、皮蛋、咸蛋等20多种鸭肉鸭蛋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成为印在当地人心中的家乡味道,更吸引着八方来客前来品尝。
2023年3月底,三穗县到佛山顺德进行招商对接,联系相关企业,聚焦广东、佛山、顺德人民的喜好,对研发三穗鸭系列“预制菜”进行精深加工、精准销售,推动三穗鸭融入“粤港澳”。三穗县系列举措进一步延伸三穗鸭产业发展链条,有效带动当地养殖户增收致富。三穗鸭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和模式,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注入了新活力。(武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