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户外运动服装品牌年销售额达到18亿人民币,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显示出该品牌在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当这样的品牌申请IPO(首次公开募股)时,其名称的选择往往会引起公众和投资者的关注。
如果该品牌的名称引起了争议,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文化敏感性":品牌的名称可能涉及敏感的文化元素,比如地域、历史或宗教,这可能会引起部分消费者或投资者的不满。
2. "市场定位":名称可能不够国际化,难以吸引海外投资者或消费者,或者与品牌的市场定位不符。
3. "法律问题":品牌的名称可能与已存在的品牌相似,导致商标侵权问题。
4. "公众形象":名称可能被认为不够专业或不够高端,影响品牌形象。
5. "媒体和公众舆论":在社交媒体和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下,名称的争议可能会迅速放大,影响品牌声誉。
对于品牌名称的争议,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处理方式:
- "内部评估":品牌内部应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评估,考虑名称的潜在影响,并决定是否需要更改。
- "公众沟通":如果决定更改名称,品牌应通过官方渠道向公众说明原因,并积极沟通新名称的内涵和意义。
- "法律咨询":在更改名称之前,应咨询法律专家,确保新名称不会侵犯他人权益。
- "市场调研":在确定新名称后,
相关内容:
4月28日,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根据招股文件披露,伯希和品牌成立于2012年,专注高性能户外服饰及装备,产品涵盖服装、鞋类以及装备及配饰,定位于兼顾城市通勤与户外探险需求的生活方式品牌。
从业绩来看,2022-2024年,伯希和的收入分别为3.78亿元、9.08亿元、17.6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4.3%、58.2%、59.6%;净利润分别为2431.1万元、1.52亿元、2.8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1.27%。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2024年零售额计算,伯希和已成为中国内地市场三大本土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之一,市场份额达到5.2%。
目前,伯希和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在线上,主要依托天猫、抖音、京东等平台自营旗舰店,2024年线上销售额占比超过76%。

在线下,截至20224年底公司已在内地布局146家门店,未来计划继续扩展线下零售网络。
此外,伯希和特别强调其自主开发能力。旗下PT-China技术平台专注于面料创新、防护科技及功能设计,被公司视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壁垒。
此次赴港上市,募资用途主要用于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强化多渠道销售网络、提升数字化能力等。
就在伯希和冲刺资本市场的关键时期,关于品牌命名的质疑声却在近日骤然升温。
据财通社援引南都报道,有网友翻出2015年4月1日某微信公众号推文截图,内容写道:“1878年,一个名叫保罗·伯希和的男婴出生于法国巴黎。1908年,他前往中国敦煌石窟探险,购买大批敦煌文物,带回法国。1991年,为了纪念并传承其伟大的户外探险精神而创立了PELLIOT(伯希和)品牌。”
来自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敦煌市文化馆等的官方发文曾指出,保罗·伯希和在1908年敦煌之行中,非法得到7000多件文书和400多件绢画等艺术品。
虽然伯希和目前在官网中宣称,品牌源于“伯牙抚琴,高山流水”的传统故事,强调人与自然的连接,但品牌名称与这段敏感历史存在联系,引发了网民争议。
在股权结构方面,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刘振、花敬玲夫妇分别直接持有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5.1%及28.08%,二人共同控制伯希和约63.17%的表决权。自伯希和成立以来,二人在该公司的管理及营运方面采取一致行动。此次IPO完成后,二人将继续为伯希和的一组控股股东。
此外,利辛利伯和腾讯投资分别持股伯希和11.1%与10.7%,为第三、第四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