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W绿茶的品牌初探与思考
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复兴,绿茶作为中国传统茶饮的代表,正逐渐受到全球消费者的喜爱。W绿茶作为一个新兴品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以下是对W绿茶品牌初探与思考的几点分析:
一、品牌定位
1. 精准市场定位:W绿茶应明确目标消费群体,如年轻时尚人群、茶文化爱好者等,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喜好。
2. 品牌调性:结合目标消费群体的特点,W绿茶应塑造一个时尚、健康、具有文化底蕴的品牌形象。
二、产品研发
1. 原料选择:选用优质绿茶原料,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确保产品品质。
2. 产品创新:在传统绿茶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创新产品,如低咖啡因绿茶、果味绿茶等。
3. 包装设计:采用简洁、时尚的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吸引消费者。
三、品牌传播
1. 线上推广: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开展线上营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
2. 线下活动:举办茶艺表演、品鉴会等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W绿茶的品质和魅力。
3. 媒体合作:与知名媒体合作,进行品牌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四、渠道
相关内容:
原创作者:李金华
本文经楚天盛策划机构张总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尊重原创。
W绿茶是我认识的第一个陕茶品牌,也许基于这个缘起,从十几年前第一次见闻W绿茶以来,我便对W茶多了些关注,同时也增添了些个人的体验与思考。W绿茶作为陕西茶界的资深代表,多年的辛勤耕耘,已初步打造了区域市场的发展根基,在企业资产增值与市场资源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市场存量依然领先,但品牌建设缺乏战略统领,离心乏力。老实说:W绿茶这些年的品牌建设之路,已愈发空洞与游离,其品牌精神、品牌内涵、品牌形象与品牌实施等环节日益板结化!
作为身处局外的旁观者,同时也是品牌策划的深耕者,我曾多次喟叹之,惋惜之,因为,W绿茶的愿景、品质与志向卓尔不群,所谓“志存高远、茶化苍生”!但现实的状况是:由于品牌化营销的隔靴搔痒和南辕北辙,消耗了W绿茶市场的期望值,W绿茶的品牌曲线过早呈现出衰竭之像,同为一地之遥的DY绿茶,其后势之勃发,则愈显W品牌建设的迟缓与乏力!
我曾品味过W绿茶的清雅芬芳,也体验过茶店与会所的专业服务,也从众多朋友、茶者交谈中体察到众所不同的感触,结合我所见闻与专业之思考,特提出我的一些拙见,以期能为陕茶品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W绿茶的品牌发展迷思
1、品牌定位欠精准,未能支撑企业资源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势能;
W绿茶号称“15年专注打造中国绿茶差异化第一真品牌”,可以看出W绿茶在格局上的眼界和雄心,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说法本身就存在逻辑的悖论,而且在表述上也易于引发非议。首先,差异化是特色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而品牌自身并不是差异化的反映,差异化的是品牌的定位与发展模式和路径,通常品牌只是商品的精神标识与消费潜在的承诺;其次,“第一真品牌”是对市场,只要不是伪劣品,都是真品牌,而问题在于“第一”与“真”在逻辑上并没有实质意义,反而会给人以“一叶障目”的自大之感,殊不知,在茶叶品牌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别人的差异化就存在高低之嫌吗,比如“竹叶青”、“八马”等,何况,W绿茶的品牌差异化反而并不那么特立独行!品牌定位就是要解决品牌长期竞争活力的占位问题,这是排他性的、长效性的根本策略,切不可大而化之,一言概之!
2、品牌诉求缺乏章法,平淡且雷同,品牌张力无从谈起,罕有入心之作,随性任性;
首先要明确的是核心广告口号(即SLOGAN),其次需分别建立W绿茶的企业文化、W茶文化、重点消费与市场的营销诉求,最后是针对特定主题在策划相应的品牌宣传语,这些品牌诉求务必整体保持风格和精神内涵的一致性,张弛之道,贵在策划者深刻而敏锐的专业功底与市场体验,否则,难以入心、入情、如理。
比如,竹叶青广告语浓缩为 “平常心,竹叶青”,简洁、明了的广告语,不仅便于传播,易于品牌认知,而且使品牌文化感更加强烈,并蕴含了“禅道”韵味,也使“竹叶青”新的形象更加立体。
3、品牌形象建设严重滞后,视觉体系与品牌发展与市场营销难以匹配;
传播理论认为:印象80%来自于视觉以及视觉的引导。W绿茶的品牌形象之乱象,其核心在于未能建立清晰的、规范的、特色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即VI),以至于在宣传道具、对外展览、茶店氛围、会所文化、产品包装、公关推广、文化讲堂等诸多环节难以支撑别具一格、让人悦服的品牌视觉营造,所见都是拼凑的应急之举。实在令人遗憾之至(诸多实例暂不言表)。
4、品牌精神宽泛无力;
作为中国文化的最殊胜的代言者,茶的精神内涵与生俱来,我们仅需要做的是再发掘与再延伸,对于追求差异化的茶叶,品牌精神不仅反映了茶的品味,也体现了茶人的精神世界。
5、品牌属性概念偏差,大而不当;
W绿茶“振兴国茶经济、弘扬国茶文化”的经营宗旨,反映了其在品牌属性上对概念的理解偏差,坦率地说,W绿茶所谓的“国茶”之说,大而不当,连龙井都敢担当国茶之大任,何况W乎?如果指代的是茶在中国文化与国人心中的地位,则“国饮”之称谓比“国茶”更为恰当!
6、品牌承诺格局较小;
以“喝W绿茶,品盛唐文化”和“中华养生文化”为品牌文化,并以“让好茶者喝上好茶”为品牌承诺,一者,这些说辞过于零散,亟需聚焦;二者,品牌承诺太浮于表面,与目标消费者心理映射偏差过大,W绿茶应作为“盛唐文化的见证者、茶文化的普惠者”入手,塑造品牌承诺,将W绿茶演绎为生活高尚元素,而非仅迎合好茶者这一小众的一般诉求上。
7、茶企品牌、产品品牌、品类品牌缺乏清晰规划
作为茶企而言,坚守专注绿茶固然令人赞叹,但当前茶叶老势力根基稳固,新品牌层出不穷,都在讲文化、讲生活方式、讲特色,这就要求结合更新消费元素,对市场进行反馈检视,在整体市场战略的配合下,进行必要的品牌细分的深化,是当下非常必要的。
8、茶文化与企业文化未能深入,杂染不合,
茶文化与企业文化最好合二为一,但不要以一当二!从有限的了解中,可以窥见W绿茶是有相当的发心,当文化之难,就在于茶是文化中的文化,不深入不行,深入后不能出来也不行!所以,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非一日之功,但决不能因此而轻描淡写,忘失当下!
9、品牌陈旧,缺乏活力,品牌创新未能与时俱进
中国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营销传播者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在很多人看来,茶和茶行业的形象是非常传统的,其实不然,在消费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茶业也需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也越来越碎片化,消费者已经没有时间和兴趣停留在大篇幅的新闻报道上,这就要求企业顺势而变,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
比如,竹叶青春茶上市互动活动“新茶老友——春天里的第一杯茶”荣获金鼠标最佳社会化媒体营销金奖。在现场众多的互联网品牌和快消品牌中,竹叶青这种传统的中国茶品牌在获奖名单上显得极为特别。
相对而言,W绿茶更倾向于一般性的会议、论坛的指定产品和领导发言,互动营销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探索。
总而言之,W绿茶品牌的缺失非一时一处之弊!溯其根源主要表现在“缺乏战略顶层设计;只有落点没有体系;品牌文化空洞乏味、似是而非;脱节于市场竞争与时代演变;品牌视野与意识偏颇”,上述品牌之殇,对于具有深厚根基的W绿茶而言,这种落差实在太令人惊诧了!纲不举,目何张?!
二、W绿茶的品牌发展建议
茶,是中国文化的最精粹最具道性的生活载体,清寂和雅,托物言志,既暗合了中国人的根本价值示范——人生哲学,也是中国人生活哲学与生命哲学的完美集结,前者偏重于人与社会的关系,后者偏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气"作为中国特色哲学中最基本、最广泛、涵摄丰富而衍变繁杂的价值元素之一,是贯穿这两大哲学领域的基本范畴。
品牌建设应兼顾“内-我-外”三个部分,W绿茶亟需建立茶叶品牌与文化相应的是“精-气-神”! 重塑品牌活力与张力,从“品牌顶层设计”入手,统筹规划、逐步推进,W绿茶品牌应该走出“有和无”的认知中,走向“有和优”以及“优和佑”的境界!这,就是W绿茶真正成为差异化品牌识别的关键之路!
区区数言,不尽达意!愿此文能对W绿茶有所启发。
|
欢迎您关注和订阅西部美食娱乐网号和本号旗下的丝路茶网、丝路茶友会。我们一直用心在原创。关怀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