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牌的进化之路,是伴随着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变迁而不断演进的历程。以下是对汽车品牌进化之路的几点评论:
1.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从早期的蒸汽机车到燃油车,再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汽车品牌始终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如特斯拉等新兴品牌,通过引入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方向。
2. "品牌定位多样化":随着市场的细分,汽车品牌在定位上越来越多样化。从豪华品牌到平民品牌,从运动型到舒适型,再到新能源车,品牌定位更加精准,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环保意识提升":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品牌发展的新方向。各大品牌纷纷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如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崛起,展示了汽车品牌的绿色转型。
4. "智能化趋势明显":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从简单的车载娱乐系统到自动驾驶技术,汽车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舒适的驾驶体验。
5. "跨界合作与创新":汽车品牌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寻求跨界合作,如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等领域的合作,以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例如,宝马与英特尔、Mobileye等公司的合作,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6. "品牌传播与营销":在汽车品牌进化过程中,品牌传播与营销策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关内容:

王国信/文 如何在激变的市场中建立起更好的竞争优势?这是眼下汽车企业们正在寻找的变革方向,而这场变革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关乎生死。从年初至今,市场的变化加速了当下竞争格局的变化。即便是大众这样的强者,也在寻找未来竞争的基点。大众汽车在2019年年底发布了新的品牌形象,这一整套的焕新在于希望与中国90后新一代消费者建立新情感纽带,并重塑他们对大众的品牌认知。这是强者的危机感。大众在努力地维系自己的历史口碑,并试图在DSG+GTI之后建立起新的技术制高点。
然而来自最直接的对手——日系车的冲击是非常强烈而迅速的。日系车在2018年之后逐步开始起势,这源自于日系车企自2014年开始在中国市场的新一波技术投入。在经过长达4年时间的培育后,日系车终于扭转了在品牌和技术上的口碑。这是日系车的进化之路,但日系车的改变不止于此。从去年开始,日系车在新能源上的步调同样迅速,多样的混合动力技术配合纯电动汽车入局,日系车在新能源上的稳定发挥,正成为它们的一个新标签。
日产在北京车展发布其本土化品牌焕新计划,这是在大众之后,第四家在中国更新品牌形象的国际车企。在此之前,奥迪和宝马都相继更新了品牌形象,豪华车也正在筹备这新一轮的升级计划,BBA相继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电动汽车,同时在燃油车领域智能互联技术前所未有地集合出现,在代表性的豪华车,诸如A8L、奔驰S级以及宝马7系上,诸多新功能正在被装备,科技化成为豪华的新元素。
自主品牌的改变更是迅速。在最近一年时间中,长安、吉利、长城都启动了新的设计方案,其中代表性的产品是长安UNIT、吉利ICON以及哈弗大狗,它们代表了自主品牌在正向开发3.0时代的水准和方向。长城汽车延续了前两年大改营销体系的做法,在今年以大狗、坦克等新的车型命名方式刷屏,引发争议的同时,也使长城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而吉利和长安,在体系完善的基础上,正在进行新的尝试和技术更新。自主三强的系列动作代表了自主品牌的新一轮调整。
以上是中国汽车第一梯队的企业在今年的新动态,从豪华车到普通合资再到自主品牌。而在这些品牌之外,有一些新的力量需要重点被提及,以蔚来、小鹏、威马为代表的新造车企业,今年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特别是蔚来在今年“神转折”扭转了发展局势,并逐步稳住脚跟。但它们能否在未来成为新实力,仍有待观察,毫无疑问的是,它们的理念和方式,正冲击着中国车企固有的规则和观念。在过去一年中,通过精简人员、变革营销模式等方式断尾求生,成了车企的普遍做法。
进化的目的是为了生存,或者更好地生存下来。今年上半年,排名前十五名车企所占的市场份额已高达78.7%,与去年相比增加4.8个百分点。而上半年销量倒数40名车企名单,其中有10家销量赫然为“0”。弱势的车企想实现翻盘已经很难,而对于第二梯队的企业们来说,则仍处于放手一搏的关键时刻。
在今年有多个第二梯队的企业表现出色,比如红旗、蔚来、雷克萨斯、林肯等。另外,诸如上汽荣威、广汽传祺、长安福特、东风悦达起亚、北京现代、神龙汽车等多个第二阵营的企业正在改革之中。奇瑞汽车在去年开启混改,输入新血液,而上汽在新产品、新动力上不断推陈出新,还推出了新高端汽车荣威R标,而红旗的H9也相当有看点。东风集团则在上半年推出了岚图高端品牌,与红旗形成了南北双峰的局势。
今年,韩系车不仅重启了进口车业务,还在产品结构上进行大幅度调整,现代和起亚的新产品正在快速引入,新技术也已经在路上。作为法系车的代表,神龙汽车在产品上逐步调整了之前饱受诟病的悬挂等问题,同时内部改革正在强力推进。在今年9月,神龙汽车刚刚完成了新的管理层更替。
每一个企业都在寻找自己的道路,特别是在营销体系上,今年的改变是巨大的。线上和线下的双结合方式,考验着企业对市场的观察和响应速度。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建立了自己的演播中心,建立起企业内整套的直播流程,首开先河。而在去年,其数字体验店已经在全国多个核心城市开业。在今年的汽车业,类似的改变还有很多。
在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的情况下,中国车企的供应链也在改变。一些车企开始将芯片等关键部件逐步换为国内供应商,而筹备更多的备选零部件企业也成为新的链条形态。在零部件领域,竞争甚至比整车领域更激烈。比亚迪以“刀片电池”与宁德时代曾激烈相争,但它们同时面临着日韩电池的重新进攻波,这才是后续的挑战所在。
相比于之前,对资金链安全的担心正变为头等大事。今年,吉利、东风们开启了回归A股的计划,准备强化资金筹备。而诸如上汽如此体量的“航母”,也在上半年筹备了不少“子弹”,以充实的资金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如此种种,代表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当新消费急剧改变、当新物种不断进入、当产业融合不断发生,当宏观环境的外部因素猝不及防改变的时候,车企业们的升级正变为其新的竞争力。毫无疑问,这也决定着它们的未来。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经济观察报,访问yuanben.io查询【V0RHK1J2】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