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巨头,国民家电品牌欠美企40亿,今沦为三线市场边缘品牌

没落巨头,国民家电品牌欠美企40亿,今沦为三线市场边缘品牌"/

近年来,一些曾经辉煌的国民家电巨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一些甚至因为种种原因沦为三线品牌。以下是一些可能被提及的例子,以及它们目前的情况:
1. "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海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部管理问题,海尔在全球家电市场的地位有所下滑。虽然海尔仍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有所下降。
2. "美的":美的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另一巨头,近年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扩张受阻。尽管美的集团在国内市场仍然保持领先地位,但其国际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
3. "格力电器":格力电器作为中国空调行业的领军企业,曾一度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由于内部管理问题、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产品创新不足,格力电器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格力电器在国内市场上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
4. "创维":创维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知名企业,曾一度在彩电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产品创新不足,创维的市场份额有所下滑。目前,创维在国内市场上仍有一定的地位,但已沦为三线品牌。
5. "海信":海信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知名企业,近年来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国内市场上,海信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相关内容:

天上彩虹,人间长虹。

长虹电视剧作为90年代的民族品牌,销量常年稳居第一,更是做到了市场上每销售三台电视剧,其中一台一定是长虹。

巅峰时期,长虹一年销量达到1.2亿台,更是成为年轻人结婚三大件的必备物件。

但占据如此优势的长虹,却并没有像它的名字一样,一直长虹下去。

如今更是沦落为三线品牌,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牌子。

可以说长虹的成、败,皆由一个人而起。

他就是倪润峰。

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长虹为何能从国民级的企业沦落到如此的地步?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倪润峰“出山”·】——»

1985年,41岁的倪润峰临危受命,被调到国营长虹电器厂当厂长。

那时的长虹,地处偏远,还是个老军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暮气沉沉,毫无生机,甚至靠着国家补贴才能勉强维持。

于是,在倪润峰刚一到任,便亲自带领团队深入市场调研,结果发现随着老百姓生活品质提高,市场上早已经转行了,如今的彩电和录像机成为了市场的热门需求。

倪润峰瞅准时机,果断决定把彩电作为长虹转型的突破口。

长虹本来就是做电器的,生产彩电有一定基础,就这样,长虹顺利从军工产品生产,转向了彩电生产,踏上了成为世界级彩电巨头的征程。

在倪润峰的带领下,长虹彩电一推向市场,就凭借军工企业的质量保障,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一下子成了四川彩电销量第一名。

可倪润峰哪会满足于此,他很清楚彩电行业竞争有多激烈,国外品牌,像日本的索尼等,纷纷涌入中国市场。

而且那个时候消费者还特别推崇国外品牌,在这种情况下,长虹要想在竞争中胜出,产品必须过硬。

关键时刻,倪润峰做了个重要决定:引进日本松下最先进的射线管显示屏生产技术。

靠着这项先进技术,长虹彩电有了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下的底气。

先进的射线管显示屏技术使得长虹彩电的画质得到显著提升,色彩更加鲜艳、图像更加清晰,在显示效果上与索尼等品牌不相上下,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视觉体验的追求。

在价格方面,长虹作为国内企业,拥有更贴近本土的供应链体系,在生产、运输等环节成本相对较低。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长虹能够以更亲民的价格将彩电推向市场。

相比索尼等国外品牌,长虹彩电的价格往往低了10%-20%,这对于广大普通消费者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在那个消费能力还有限的年代,价格优势成为了长虹彩电迅速打开市场的有力武器。

可倪润峰这人心气儿高得很,哪能就满足于这点成绩,他心里想着,长虹还能往更高处走呢。

于是他提出,要把长虹打造成世界企业的战略目标。

«——【·“上当受骗”事件·】——»

2001年,长虹满心期待着能在美国市场闯出一片天地,恰好这时,美国APEX公司进入了它的视野。

APEX公司是一家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家电经销商,其创办人季龙粉凭借薄利多销的策略,成功将中国低价家电推向美国大型超市连锁。

对于急于拓展海外市场的长虹来说,APEX公司的渠道资源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此时的长虹满心以为,只要和APEX公司合作,自家的产品就能迅速在美国市场铺货、大卖特卖。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合作采用了赊销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长虹先把货发过去,APEX公司在规定的时间之后再付款。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还挺顺利,APEX公司的订单一个接一个,越来越多,长虹的出口额也跟着蹭蹭往上涨。

2002年,长虹的出口额一下子就达到了7.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APEX公司的订单。

可随着合作的次数多了,这APEX公司的本性就漏出来了。

APEX公司开始频繁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如产品质量问题、市场销售不佳等,但长虹为了维持合作关系,并未采取强硬措施。

可这APEX公司根本就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欠的钱越来越多。

到2003年底的时候,累计欠款竟然高达44亿元人民币。

这时候,长虹才彻底慌了神,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停止向APEX公司发货,并且马上启动追讨欠款的程序。

但APEX公司耍赖的本事简直登峰造极。

它对长虹的追讨要求百般抵赖,一会儿说没钱,一会儿又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更过分的是,后来干脆玩起了失踪,公司的人都联系不上了,使得追款难度极大。

期间,长虹也多次派专人前往美国协商追款,并采取了法律诉讼等手段,但为时已晚。

2004年,长虹蒙受了36.86亿元的巨额亏损,此前近6年半积累的净利润被吞噬殆尽,倪润峰也灰溜退场。

«——【·新掌门上任·】——»

同年,赵勇接替倪润峰出任长虹集团新掌门。

此时,中国电视市场正处于技术变革的关键时期,摆在彩电企业面前的是等离子和液晶两条技术路线,这一选择就像一场豪赌,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命运走向。

当时,长虹的一众股东都认为液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但是赵勇却认为等离子技术将是未来市场的趋势,于是他力排众议,坚定地选择了这条路线。

甚至还豪掷20亿美元收购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还投入6.75亿美元用于等离子面板的生产。

但可惜,这条路终究是撞了南墙。

没想到,液晶技术发展迅速,很快成为了市场的主流,而长虹的等离子技术,由于存在结构复杂、重量大、易发热等缺点,逐渐被市场淘汰。

2012年,长虹的等离子业务亏损达7.38亿元。

2014年,长虹不得不忍痛剥离等离子屏幕项目,以6420万元“废品处理般”的低价贱卖相关股份,2015年,长虹再次陷入整体性巨额亏损,金额高达17.22亿元。

之后,长虹积极涉足多个领域,还推出空调产品,正式进军空调市场,希望借助其在家电领域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和渠道资源,在空调市场分得一杯羹。

但可惜,在当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上,与格力、美的、海尔等行业头部品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就在2024年上半年中国空调市场零售量份额排名中,长虹空调仅占2.6%,远远落后于格力、美的等品牌。

在其他多元化业务领域,长虹也由于缺乏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在IT、通讯等领域的发展举步维艰,难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些业务不仅未能为长虹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反而分散了企业的资源和精力,进一步削弱了长虹在核心家电业务上的竞争力。

数据显示,2009-2023年,长虹的收入平均增长率仅为7.83%,最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更是低至1.05%,远低于消费电子行业复合增长率中位数11.28%。

如今,在整个市场方面,长虹也逐渐沦为三线品牌。

未来,长虹能否重振雄风?还需要看它的是否能适应市场需求,回首过往,长虹曾是国民心中家电的代名词,许多家庭都拥有过长虹彩电。

如今已经步入2025年了,你们家里是否还留着长虹品牌的东西呢?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