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3克绒充数竟称羽绒裤,品牌自律何在?别让“飘”字掩盖质量真相

锐评|3克绒充数竟称羽绒裤,品牌自律何在?别让“飘”字掩盖质量真相"/

标题:锐评|3克绒也敢叫羽绒裤,品牌不该这么“飘”
正文:
近日,有关“3克绒也敢叫羽绒裤”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反映出部分品牌在产品命名上的不规范行为,以及市场上对羽绒产品质量的监管缺失。本文将对此进行锐评。
首先,3克绒的保暖效果与羽绒服相比相差甚远。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与其填充物的克重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克重越高,保暖效果越好。而3克绒仅相当于一件薄衬衫的重量,其保暖性能自然无法与羽绒服相提并论。品牌将3克绒产品命名为羽绒裤,显然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
其次,品牌如此“飘”的原因在于市场对羽绒产品质量的监管缺失。我国《羽绒服装》国家标准规定,羽绒服的绒子含量应不低于50%,而绒毛含量应不低于30%。然而,在实际市场中,部分品牌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低质量填充物,甚至以次充好。这种乱象的存在,导致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时难以辨别真伪。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对羽绒产品质量的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市场上羽绒服装的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
2. 建立健全羽绒服装行业标准。制定更加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提高羽绒服装的整体品质。
3. 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

相关内容:

“只有大腿根部一块有羽绒填充,大腿中部到脚都没有。”最近,有消费者发文称波司登某专卖店一条售价700多元的羽绒裤,标注充绒量只有3克。这一事件引发不少吐槽,目前该款羽绒裤已经下架。

高价买“裤皮”,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对此,客服给出的回应是“绒跟绒不一样,我们用的绒朵,没有杂质的,在克数上会轻。”虽然服装材质直接影响了价格,非专业人士也可能分不清这绒那绒,但大家对“3克”还是有起码认识的,对“裤皮”里哪儿充了绒还是一摸即知的。一条裤子标价多少是市场行为,买不买纯属个人选择。但一条局部充绒,且充绒量只有3克的裤子具体靠什么保暖,特别是还能不能理直气壮叫羽绒裤,却是应该跟消费者说明白的。3克绒也敢号称羽绒裤,也难怪网友辣评品牌方有些“飘”了。

这段时间,消费者没少为羽绒服窝火。先有品牌以“丝”代“绒”虚标材质,再有新闻曝出7万件羽绒服含绒量为0……便宜的“平替”坑人,可调性颇高的知名品牌也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这不禁让人发问,想穿件物有所值的羽绒服,怎么就这么难?事实上,自2022年起我国就开始执行《羽绒服装》新国标。其中规定,羽绒服装应标明羽绒填充物的种类、绒子含量和充绒量,且羽绒服填充物的“绒子含量”不得低于50%。简单来说,羽绒服装也是有门槛的,不是有没有绒、有几朵绒就能标榜羽绒的。

对于羽绒服装的种种乱象,当然需要加强监管将问题产品、无良商家清出市场,更需要行业内部正视问题。每当提到羽绒服定价及质量问题时,很多经营者都叫苦不迭,或抱怨羽绒价格不断上涨,或解释面料和人工等成本走高。这些原因当然不可忽视,但绝不是粗制滥造、货不对板的借口。特别是如今不少品牌热炒直播间、尬吹“黑科技”,铆足了劲请明星、玩联名,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落在消费者头上。眼下,很多年轻人推崇“洋葱穿衣法”,军大衣加摇粒绒也挺暖和;或是找街头小店加绒翻新,发现还是旧款羽绒服质量过硬……这些穿搭思路或可看作是某种反击,“不好就不穿”更是对重营销轻质控的警醒。

羽绒服最初靠实用性得以流行。少搞噱头,做好品质,让消费者身暖心暖,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图源: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