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不再追求昂跑萨洛蒙(On Running)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同时也有其他几个品牌凭借以下特点实现了逆袭:
1. "市场饱和与品牌更新":
- 昂跑萨洛蒙作为一家新兴品牌,最初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性能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运动品牌,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 品牌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使得一些曾经热门的品牌逐渐被边缘化。
2. "以下四个被低估的品牌逆袭的原因":
a. "创新设计":
- 这些品牌可能通过独特的设计元素、颜色搭配或技术创新来吸引消费者,从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b. "性价比高":
- 相比昂跑萨洛蒙等高端品牌,这些品牌可能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c. "市场定位精准":
- 这些品牌可能针对特定市场或消费群体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
d. "品牌故事与价值观":
- 通过讲述品牌故事、传递价值观,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从而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以下是一些可能实现逆袭的品牌:
1. "New Balance":
- 以其经典的设计和舒适度著称,近年来在市场上逐渐回暖。
2. "Hoka One One":
- 以其轻便、缓震的跑
相关内容:
你发现没?
最近身边穿西装的中年大哥们,脚下悄悄换了画风——曾经满大街撞款的昂跑、萨洛蒙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丹麦小众品牌的商务感、凯乐石的户外范、鬼冢虎的复古潮,甚至日本Montbell的轻量户外鞋。

这届中年男人,咋突然不追“中产标配”了?
从“符号消费”到“价值消费”:中年男人的穿鞋逻辑变了
过去五年,昂跑和萨洛蒙几乎成了“中产运动鞋”的代名词。

昂跑靠轻量化设计和雷军等名人带货,成了城市通勤的“体面标签”;萨洛蒙则凭借山系穿搭的高级感,让中年男人在户外也能保持时髦。
但2025年的街头,这俩品牌的“统治力”明显松动了——社交平台上,“昂跑溢价高”“萨洛蒙烂大街”的吐槽越来越多,甚至有网友直言:“花两千块买双满大街都是的鞋,不如找个低调又舒服的平替。”

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年群体消费观的集体升级。
根据QY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运动鞋市场规模已达843.4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突破1220亿美元,但增长主力不再是“为logo买单”的冲动消费,而是“功能匹配+性价比”的理性选择。

尤其在中国市场,随着中产阶级规模突破4亿(摘要9),40-55岁的中年消费者更在意“鞋子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宽脚穿不进窄楦?
下雨会不会闷脚?

日常搭配是显油腻还是显精神?
这些细节,比“品牌够不够贵”更重要。

4个被低估的品牌:凭啥戳中中年男人的“隐秘需求”?
1. 丹麦小众:把“商务老伙计”做成了“隐形高级”
丹麦品牌的走红,完美踩中了体制内、商务圈中年男人的痛点。
它的鞋型偏长,3cm厚底既能增高又不夸张,皮质鞋面透气不闷脚,黑白灰的主色调能搭西装也能配休闲裤。

有网友调侃:“以前穿皮鞋磨脚,穿运动鞋怕显嫩,这双鞋刚好卡在‘成熟稳重’和‘舒适得体’的中间点,单位领导都在问链接。”更关键的是,700-2000元的价格带,比昂跑、萨洛蒙便宜30%-50%,性价比直接拉满。
2. 凯乐石:国产户外鞋的“反杀”,赢在“懂亚洲脚”
作为“国产户外第一品牌”,凯乐石的突围靠的是“本土化技术”。

萨洛蒙虽然户外基因强,但欧版鞋楦窄、前掌挤,亚洲宽脚穿久了容易磨泡;凯乐石则针对性加宽前掌,高脚背也能轻松驾驭。
更绝的是它的防水科技——FILTERTEC防水系统比萨洛蒙更耐用,暴雨天走半小时,鞋里还是干的;部分鞋款还加了Gore-Tex袜套和双BOA锁扣,户外徒步能打,日常出街也不土。

有户外爱好者实测:“同样走10公里山路,萨洛蒙磨脚,凯乐石像踩棉花,关键价格还便宜小一千。”
3. 鬼冢虎:复古风回潮,中年男人的“减龄神器”
谁能想到,被年轻人当“网红鞋”的鬼冢虎,成了中年男人的“真香款”?

作为亚瑟士的兄弟品牌,它的Mexico 66系列薄底轻便,李小龙配色自带经典感,配牛仔裤、卡其裤都不违和。
有网友晒图:“45岁穿这双鞋接孩子,被问是不是‘孩子他哥’,比穿老爹鞋显年轻多了。”更重要的是,几百块的价格没有“廉价感”——毕竟鬼冢虎的品牌底蕴在那儿,比买杂牌“装嫩”体面多了。

4. Montbell:日本户外的“性价比之王”,把“细分”玩明白了
日本品牌Montbell的爆火,靠的是“精准细分”。
它把户外鞋分成徒步、越野、跑鞋等类型,登山选Vibram大底的,通勤选轻量透气的,甚至连配色都分“简约款”和“明快款”——前者配冲锋衣低调,后者搭运动服显活力。

更戳中年男人的是它的“去油腻感”:亚洲宽楦不挤脚,GTX防水内衬不闷汗,BOA系带一拉就紧,不用弯腰系鞋带的细节,简直是“中年膝盖友好设计”。
有用户评价:“以前买户外鞋要么太专业像装备,要么太花哨像学生鞋,Montbell刚好平衡了‘实用’和‘时髦’。”

从“跟风”到“选我”:这届中年男人的消费觉醒,给行业提了个醒
这些被低估品牌的逆袭,本质上是一场“去符号化”的消费革命。
当昂跑、萨洛蒙还在靠“中产标签”卖溢价时,丹麦品牌用“商务适配性”、凯乐石用“亚洲脚型研究”、鬼冢虎用“复古经典”、Montbell用“场景细分”,精准填补了中年男人的“需求真空”。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全球前四大运动鞋品牌(耐克、阿迪、斯凯奇、新百伦)虽占50%市场份额,但新兴品牌的增速更快(摘要4)。
在中国,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靠篮球联名和科技突破,销售额增长超100%(摘要10);斯凯奇则凭借“工鞋级舒适”,以80亿美元年销售额稳居全球第三(摘要1)——这些案例都在说明:消费者不再为“品牌光环”买单,而是为“解决具体问题”的产品买单。
站在2025年的春天看这场“运动鞋变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几个品牌的走红,更是一个群体消费观的成熟。
当中年男人开始认真研究“鞋楦宽度”“防水等级”“配色适配度”,当“性价比”取代“logo大小”成为选择标准,这或许是中国消费市场最实在的进步——毕竟,真正的高级,从来不是穿给别人看的,而是穿得舒服、穿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