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19品进行时 | 赋予校园灵魂,培育创新人才的新路径”
正文:
在新时代的教育浪潮中,我国高校正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19品进行时,这一主题不仅是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追求,更是对培养具有“灵魂”的校园文化的深刻体现。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了一种新趋势。
一、有灵魂的校园文化
“有灵魂”的校园,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完善,更是文化底蕴的深厚。这种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下是构建有灵魂校园文化的几个关键点:
1. 崇尚学术:校园内应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师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
2. 重视人文:将人文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 创新实践: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4. 国际视野: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
二、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在“有灵魂”的校园文化熏陶下,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可能。以下是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方面展开的具体措施:
1. 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 课程设置:构建跨学科、综合性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相关内容:
第19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以“新解学校品牌方程式”为主题,由《学校品牌管理》杂志主办,珠海科技学院、广州学园设计有限公司、永博明教育研究院、广州书香家庭教育有限公司协办,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众多学校管理者莅临珠海科技学院,展开深入探讨与多方交流。
接下来,请随学品君回看今天(5月11日)上午“以美育人,打造‘有灵魂’的校园”板块与昨天(5月10日)下午“贯通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板块的精彩内容。

以美育人,打造“有灵魂”的校园主题报告方铭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参与多项重大决策项目
美的学校品牌影响力提升策略方铭琳从美学、美育的角度谈美的学校品牌建设。她认为,美像空气,人人参与、时时可见、处处可感。学校要警惕成人化的、灌输式的、说教式的美育。最美校园应集花园、乐园、家园、学园为一体,从环境育人的角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学校应为师生创造向上、向善、向美的沉浸式校园美学体验,让每个生命因教育而美好;打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校园美学体验空间,实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全方位学校品牌提升。
品评+品鉴美的学校体验,希望有更多的学校成为有故事、有情感、有灵魂的地方,影响师生乃至家庭、社会。
经验分享姜 楠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珠海市九洲中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省名书记、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让求真育人文化融入校园日常珠海市九洲中学的文化内生实践
姜楠表示,学校文化超越时空,为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积淀了丰厚的精神底蕴。
她简要阐述了九州中学选择"求真育人"作为文化内核的缘由,并侧重分享“1256”文化体系发展规划中的六大实践路径。其中,在环境文化方面,创建“真美”校园;在管理文化方面,实施“真诚”管理;在课程文化方面,构建“求真”课程体系;在学生文化方面,培育“纯真”学子;在教师文化方面,建设“率真”教师团队;在课堂文化方面,打造“真实”课堂。
杨鼎芳
特级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市名校长,电白一小党支部书记、校长
“自一教育”赋能校园文化特色发展
杨鼎芳分享了电白一小所打造的“自一教育”品牌内涵:自我赋能、自主成长、自信争一、自觉兴华。
在具体实践上,一是重传承,树榜样,精神文化促发展;二是重育人,导品行,环境文化蕴内涵;三是新课堂,新文化,构建自主学习生态;四是齐参与,聚活力,活动文化展风采。
跨界分享王培斌
波司登集团飒美特校服事业部、销售部总监王培斌
以美为径 育见未来王培斌表示,尽管美育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仍浮在表面,面临着不少困境与挑战。对此,家校社应共同发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美育全面落地生根,形成多层次的美育生态。
波司登·飒美特校服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创新提供定制化的美育课程、美育论坛、美育研学等,旨在进一步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的美育差距,为织密全社会美育网络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美育滋养。
赵 东
瑞东创始人兼CEO,为国内多家顶流文博机构打造了一大批爆款文创品
策划校园文创,让学校品牌飞得更远赵东以“文创+博物馆”“文创+文旅”为切入点,谈及国家对文创产业的重视,万物皆可做文创,校园文创更蕴含着学校品牌DNA。
他结合国内外多所名校的文创案例,提出“校园+文创+科技”的合作模式,并建议学校通过课程与活动,充分发挥文创的育人价值,让学校品牌飞得更远。
案例分享王 凯
校园文化实战专家,广州学园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校园文化设计、空间设计、品牌设计跨界达人
校园文化美学空间的五大主题场景“设计中国最美校园”是学园设计公司的使命与宗旨。王凯介绍了近期推出的五大主题产品——科技创新主题、国学文化、书香校园、红色文化和生态校园,并赏析了部分经典案例。
专题分享智慧校园,成就美好人生严文桂

高级教师,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凤凰教育集团总校长,凤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数字德育赋能和谐校园文化严文桂表示,打造“智慧校园”是为了减压,让教师更轻松;是为了减负,让学生更快乐。基于数字化管理理念所建设的“线上+线下”数字化德育阵地,以自主开发的“数字校服”收集与分析学生信息,这体现与践行了“三全育人”理念。
尹恩德
副研究员,宁波市督学,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党总支书记,省首批中小学校“双带头人”党组织书记典型
智慧教育情境赋能校园文化新生态尹恩德认为,技术应用决定教育科学深度,这由教育的现代性、专业性决定。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智慧教育创新和教学高质发展,才能双翼齐飞。而这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新生态——让智慧教育情境赋能校园文化新生态。
学术主持人林 玮
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大会主持人
《学校品牌管理》杂志办公室副主任翁思欣、《学校品牌管理》杂志编辑部副主任范帆
《学校品牌管理》杂志2024年度作者颁奖仪式

《学校品牌管理》杂志编辑部主任盛海辉(右一),为年度优秀作者代表林伟、方铭琳和林玮颁奖(从右往左)
更多大会精彩瞬间



大会组委会向全体女性参会代表敬献精美香薰,送上母亲节祝福
2025年5月10日下午贯通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区域分享李春娥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智启罗湖,育见未来李春娥简要介绍了罗湖教育“1-4-10-4”变革思路,即“1”个核心目标,“4”个重点突破和“10”个具体实施路径,达成“4”个满意。
随后,她侧重分享了区域教师队伍培养体系探索,尤其是五环一体”(晋级导向、积分达标、项目驱动、实践历练、研训赋能)的创新设计,对打造区域教师品牌和建设“教育强区”影响深远。
名校分享唐云龙
正高级教师,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党委书记,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立足前沿,高位引领,向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度继续攀登唐云龙以所在学校十年来的三大教育实践探索为例,阐述立足前沿、高位引领,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度攀登的历程。
他提到,学校不能空谈立德树人与人的现代化,而应结合生情、校情,让教育行动落到实处,引领学生向拔尖创新人才方向前进。这要重视改革推进策略,让久久为功、凝心聚力、渐进推进相结合。
同时,他提到关于未来的新思考,涵盖智能时代青少年科技创新中心等8大中心。
名校分享王维松
高级教师,深圳市盐港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校长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
特长为支点,融通为杠杆:盐港中学实现教育的善之打开路径王维松认为,教育最大的善是带给所有参与者希望,学校最大的善是实现这样希望的路径和可能。
作为一所综合高中,盐港中学积极推动职普融通,以破界融合与突围创变,实现共生共赢。这不但使学校赢得新发展、新口碑,更让每个学生找到不断成长的支点,成为“有志气、能笃行;有正气、能致远;有朝气、能创新”的未来人才。
案例分享熊 奎
《学校品牌管理》杂志培训部副主任,致力于名师名校长培训策划与执行,已为近百所学校提供专业服务
立足培训实效,推动教师育人智慧提升熊奎列举了区域与学校师培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结合个人研究分析,提供多个解决方案。例如,要通过多方调研,了解与掌握培训对象及其单位的需求与优劣势,有针对性地定制师培课程,并强化互动设计与反馈优化。
名校分享刘 冰
珠海科技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老年大学副校长
产-城-校-企融合共生 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刘冰认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目前毕业就业难的问题是供需不适配。多年来,珠海科技学院以“融合育人”理念为引领,配合目前的就业形势与挑战,对学生进行可就业能力分析,包括情绪管理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数智素养等,通过打造“产-城-校-企”融合共生体系,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发展路径。
学术主持人林 伟
正高级教师—二级岗,教育学博士,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珠海科技学院优质生源基地校授牌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