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根据澳媒报道,中国新兴手表品牌正在向瑞士手表巨头发起挑战。以下是一些相关情况:
1. 中国手表市场:近年来,中国手表市场逐渐壮大,消费者对高品质手表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使得许多中国新兴手表品牌看到了发展的机会。
2. 技术创新:中国新兴手表品牌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部分品牌采用了智能手表技术,将传统手表与智能手机功能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
3. 设计独特:中国新兴手表品牌在设计方面独具匠心,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4. 品牌知名度:随着中国手表品牌的不断发展,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逐渐提升。一些品牌已成功进入瑞士手表市场,与瑞士手表巨头展开竞争。
5. 价格优势:中国新兴手表品牌在价格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相较于瑞士手表,中国品牌在保证品质的同时,价格更加亲民,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总之,中国新兴手表品牌在技术创新、设计独特、品牌知名度以及价格优势等方面逐渐展现出与瑞士手表巨头的竞争力。未来,中国手表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相关内容: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7月23日文章,原题:新兴中国手表制造商正在向瑞士巨头发起挑战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生产了全球30%的手表,其中出口量超过5亿只。然而,中国手表的影响力从未与瑞士手表相提并论,瑞士每年仅出口约1600万只手表。
这种差异的根源可追溯到中国制表史。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的钟表厂都是国有企业。那些在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竞争中幸存下来的中国制表企业,大多生产价格实惠的钟表,进一步强化了作为大型工业综合体的形象,与瑞士坐落于山谷中的手表作坊形象大相径庭。
中国独立手表品牌埃菲列文的联合创始人罗宾表示,许多国际收藏家并不了解中国制表企业的规模,在他们眼里,著名的中国品牌像是“小型初创企业”。尽管如此,如果你看一下海鸥这样的品牌,这家中国手表制造商每年生产多达300万个机芯,是劳力士的3倍,并且在中国以外也享有盛誉。
与中国大型制表企业相比,许多崭露头角的中国制表师不被主流收藏家所熟知。埃菲列文每年生产约2000只手表,但罗宾表示渴望在未来10年内提高产能,目标是让产品“畅销”世界。他说:“成为一个独特的中国品牌,这不仅要体现在制造工艺上,而且还体现在有关理念、风格和创意上。”
总部位于中国深圳的手表品牌贝伦斯,旨在通过制造技术精湛、价值主张鲜明的手表脱颖而出。2022年,该品牌推出零售价为1.35万美元的自研机芯手表,提供地—月天体显示和逆跳等功能,这表明该品牌雄心勃勃,瞄准中国越来越庞大且精通技术的手表爱好者。
像饶宽这样的中国年轻独立制表人也在吸引类似群体。饶宽设计的手表展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品质,其灵感来自道教哲学和海洋野生动物等不同主题。后者是他设计的一款限量版手表的灵感来源。他表示由于自己专注于“反专业化”,这款手表的交付被推迟两年。其目的是最大程度上打造一款从零做起的原创手表。
这些作品能否帮助中国制表业巩固在国内外手表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香港一个手表爱好者网络社区的联合创始人乔纳森·陈预计,这种认可需要时间,但他补充说:“到目前为止,我对在(中国)独立(手表制造商)领域的所见所闻感到兴奋。看看该领域的这些手表,即使是非本地人也会称赞它们。”(作者Randy Lai,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