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非凡,从这五本书开启你的时髦人生之旅

品味非凡,从这五本书开启你的时髦人生之旅"/

品味是一种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而阅读是提升品味的重要途径。以下几本书籍被许多人认为是开启时尚品味之门的经典之作:
1. "《时尚先锋》"(The Sartorialist) - 秦奋(Scott Schuman)的摄影集,通过街头摄影展示了全球不同文化和背景下的时尚风格。
2. "《时尚的历史》"(A History of Fashion) - 帕特里夏·沃森(Patricia Watson)所著,详细介绍了从古至今的时尚变迁。
3. "《服装搭配的艺术》"(The Art of Dressing Up: A Guide to Everything Fashion) - 瑞秋·齐姆(Rachel Zoe)的著作,提供了实用的时尚搭配建议。
4. "《时尚帝国》"(Empire of Style: A History of the Fashion System) - 詹姆斯·L·舒尔茨(James L. Shulz)探讨了时尚产业的历史和运作方式。
5. "《时尚圣经》"(The Fashion Bible) - 约翰·E·格罗斯(John E. Gross)编写的时尚词典,涵盖了从服装到时尚术语的广泛内容。
6. "《时尚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Fashion) - 约翰·E·泰勒(John E. Taylor)和苏珊·C·泰勒(Susan C. Taylor)合著,分析了时尚与心理

相关内容:

时尚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概念,它背后是一个上千亿元的大产业,它并不局限于穿衣打扮的小天地,时尚无处不在。时尚有很多故事,值得一读。



我编辑出版的第一本时尚图书是《奢侈的》,英文版名叫《Deluxe: How Luxury Lost its luster》,由时尚记者黛娜•托马斯花了十多年时间撰写而成,我们是2009年买下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权,2011年出版。它也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第一次尝试出版时尚类图书,还好它一上市就获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增强了我们社出版时尚类图书的信心。它是一本当代时尚史,一份时尚产业调查,想要了解这个产业,它是必读的书之一。直到现在它依然在销售,时常能挤进生活类图书的前几十名。对未来的图书出版,我依旧充满信心,我们这代人或者下一代人,只要阅读习惯没有崩坏,大家还重视阅读这件事情,它无论是内容还是介质都需要多样化,并且每一个类别都会不时出现一个个小风潮。时尚图书就是如此。



时尚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概念,它背后是一个上千亿元的大产业,更别谈它带动的相关产业了。它并不局限于穿衣打扮这个小天地里。设计、摄影、绘画、当代艺术、建筑、美食、美酒……时尚无处不在,就连学术研究也投入了时尚的怀抱,时尚是很多跨学科研究必须要探讨的话题。无论什么时期,时尚和时尚话语权都是强国们争夺的对象。从人们对巴黎独特的时尚文化地位虎视眈眈就可看出:“二战”时候的德国,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美法设计师的凡尔赛之战),70年代的日本(巴黎时尚界的日本浪潮)。



重庆大学出版社已经出版了超过150种时尚及其相关图书:从品牌、设计师传记、颜色、风格故事,到文化史、品牌意象、社会现象、跨学科研究成果,等等。我们之所以出版这么多时尚类的图书,就是希望大家不要用肤浅的眼光去看待时尚,也不要用一个视角,比如虚荣的或阶层化的视角去看待它。从多角度的视角,借鉴前辈思想家们的思考,以及当下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下的时尚文化潮流,更清晰地认识,更深入地了解,才能让我们在各种场合,做出既时尚又得体的选择。

我已经回忆不起和时尚作者顾晨曦是怎么认识的,只记得我们第一次合作是请顾晨曦帮忙救急审校一本书,而刘芳则是顾晨曦向我推荐的译者。刘芳曾是时装设计师,还有与亚历山大麦昆共事的经验,最开始我们请刘芳帮忙审校一套偏专业的书《1920-1940年代时尚权威资料集》,每个年代一本,刘芳帮我们审校了三本。最近她亲自翻译了20世纪70年代那本。她审校非常认真,后来逐渐发展成了我的人工版deepseek。遇到一些专业词汇,我都会发信息问她,她都会耐心回复,甚至会搜索相关图片发我,以便我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她是一个希望做点实事,为时尚行业或时尚教育做点事情的人,有她把关专业知识,我们会放心很多。




记得在修订《迪奥的时尚笔记》的时候,曾咨询她:“衣骨”到底是什么样的,它的作用,以及它和欧洲小姐们穿的勒死人的紧身胸衣有区别吗?虽然书里只是提到了这个词,但我还是很好奇,希望了解多一点。她特别耐心地一步一步为我解答:“衣骨”和紧身衣骨是一样原理,早期是用天然材质做骨,像是鲸鱼骨,所以这个称谓一直用“骨”,现代是用人造材质做骨,现在小礼服为了贴合身体塑形防止掉落会用骨绷住身体。这种骨是缝纫机缝的,一般缝在里子上。像Dior这种高定时装屋,用骨的小礼服都是有工艺技巧在内的,每个定制品牌做法和用法都不同,根据设计和款式来定,工艺很讲究,这是定制的秘密武器。能进到时装屋才能真正见识到,还要和老裁缝学习到用法和缝制经验才能做得好,简单的模仿是很难用好骨的。所以Dior的礼服腰身贴合的型号,腰身平整没有褶皱。



当我告诉她,我以为现代服饰已经去掉了这些累赘,只有婚纱之类的才会用到衣骨时,她解释说:“并不是,她的前老板(亚历山大·麦昆)就曾在纪梵希学到了相关技术,回到英国后还专门去挖懂相关工艺的元老级裁缝。麦昆的很多小礼服上也运用了骨和面料的结合来做廓形。”一方面她的耐心、专业的解释让我感动,她还在网上,甚至淘宝上检索了相关图片发给我,最高级的、最原始的、最廉价的骨到底是怎样的,区别在哪里。另一方面,也让我感慨,国内外优秀设计师和高级时装屋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一种精湛的技艺只有真正融入当下,才能更好地被传承下去。


编辑的时尚图书多了,会发现很多有趣之处。比如日本设计师,很多都是散文家,山本耀司的《我投下一枚炸弹》中,写母亲做衣服的情景,写对友人的怀念,让人动容,甚至看得眼眶湿润。另外,也会对“何为时装设计师”或者怎样界定一个“设计大师”产生怀疑。因为他们工作方式完全不同。比如川久保玲不会打版,不会剪裁,关于做衣服的一切,除了非常了解面料,好像什么都不会。她的员工甚至吐槽过:在讨论某季服装概念时,她把一张A4纸揉成一团放在大家面前说,就是这一季的概念。也难怪从她手下出来的版师都是大神,这需要很强的领悟力和想象力。与之相对,麦昆本人就是一个大神级的版师、剪裁大师。不过后来在编辑迪奥的书稿时,系统地了解了高级定制工坊的运作模式,又觉得时装设计师好像真不需要这些技艺。



现在越来越多的歌手、演员成为品牌主理人,甚至成为大牌的创意总监——时装设计师与造型师的界限又在哪里?也许答案就在某一本我们尚未读到的书中。


编辑/张弛

图片提供/重庆大学出版社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