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传敏在谈论中国高端品牌的发展时,提到的“内卷”和“五项修炼”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以下内容:
"“内卷”":
在商业语境中,“内卷”一词源自社会学领域,原指一种社会或文化现象,即在一个系统中,个体为了竞争有限的资源而不断进行过度的自我强化和内耗,导致整体效率下降。在品牌发展的背景下,“内卷”通常指的是品牌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进行的过度竞争,这种竞争往往集中在价格战、营销战等非差异化竞争上,导致品牌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
"“五项修炼”":
段传敏提出的“五项修炼”可能是指高端品牌在“内卷”环境下实现突围和升级的五个关键步骤或策略,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解释:
1. "品牌定位修炼":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差异化定位,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2. "产品创新修炼":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3. "服务升级修炼":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增强客户忠诚度,建立品牌良好的口碑。
4. "文化塑造修炼":打造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形象,使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5. "国际化修炼":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这五项修炼,中国高端品牌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相关内容:
5月10日,由河南日报社主办的“中原品牌 闪耀全球”2025河南品牌传播交流大会在郑州举行。会上,高端品牌实验室核心发起人、财经作家段传敏以《品牌高端化的“五项修炼”》为题,和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300多位嘉宾分享了中国品牌的升级之路。
以下为他演讲的内容摘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2023年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强调“设计精良、生产精细、服务精心”的高端品牌标准,标志着中国品牌高端化进入系统性攻坚阶段。

当前,国内市场上真正以本土之名立足高端市场的品牌屈指可数。这一局面背后,既有消费者对国产品牌长期形成的认知壁垒,也折射出中国企业在品牌精神价值构建上的短板。
高端品牌的核心:超越价格的精神共鸣
高端品牌究竟“高”在何处?
价格仅是表象,高端品牌的本质在于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高阶层次——精神、文化与情感价值。浙江方太集团探索的高端品牌标准是:高价格定位、高品质产品、高价值感知、高身份象征、高信任声誉,揭示了高端品牌需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
真正的“高端品牌”需在三个维度实现突破:一是成为消费者“自我奖励”的载体;二是提供社会身份提升的象征;三是赋予人生意义与梦想。高端品牌既是心智之战,更是精神之舞,不但要走进消费者的身边、走进他们内心深处,还要与消费者的灵魂、情感产生共鸣。
破局之道:中国高端品牌的“五项修炼”
面对西方品牌的围堵与文化话语权的竞争,中国品牌如何高端化?要做好以下五项修炼:
贵有所值。价格高必须以价值为支撑。茅台从地方酒企跃升为全球烈酒市值冠军,核心在于坚守传统工艺与时间沉淀;而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则凭借智能化、电动化技术创新,在全球市场实现弯道超车。这揭示出中国品牌高端化的双轮驱动:传统产业靠匠心与品质升级,新兴产业凭技术颠覆创造新价值。
品位超然。在“颜值经济”时代,美学已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红旗汽车通过国潮设计重塑品牌调性,华为Mate系列以东方美学融合科技感征服高端市场,方太推出高价位冰箱仍受追捧,均印证了设计力的溢价能力。
极致体验。高端品牌需重构用户体验逻辑,不再盲目追逐新客,而是深耕老客户价值。依据“峰终定律”,打造服务过程中的“峰值体验”(如专属定制、稀缺服务),并通过细节沉淀口碑。
文化共鸣。文化是高端品牌的灵魂。西方奢侈品牌依托历史叙事与艺术联名构建溢价,中国品牌则需深挖东方文化精髓。仰韶酒业以“彩陶文化”重塑品牌基因,茶饮品牌“茶颜悦色”借力中式美学突围,均展现出本土文化叙事的可能性。未来,从哲学思想到传统工艺,均可成为品牌差异化的源泉。
品牌向善。在中国市场,高端品牌需承载社会责任与正向价值观。安踏通过环保科技材料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白象食品雇用残障员工彰显社会关怀,这些实践表明,“向善”不再只是营销标签,而是高端品牌不可或缺的基因。
未来展望:中国高端品牌的“黄金十年”
中国高端品牌的终极目标不应是成为“东方爱马仕”,而是构建基于中国人文精神的独特价值体系——既不复制西方奢侈品的铺张叙事,也不止步于产品功能升级,而是在精神层面提供“中国式答案”。未来十年,谁能在产品、美学、体验、文化与价值观上完成系统进化,谁就能在高端市场的全球化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段传敏简介:
高端品牌实验室核心发起人、著名财经作家。长期致力于研究优质制造企业战略营销管理、品牌建设等方向,被多家头部企业聘为战略营销观察家和顾问,是中国营销高峰论坛等多项具有影响力的活动策划发起者。(辛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