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慈善商店打造爱心品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明确品牌定位:
- 确定慈善商店的目标受众,如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残疾人等。
- 明确品牌使命,如“关爱弱势群体,传递爱心”。
2. 打造特色商品:
- 收集和销售二手物品,如衣物、家具、电器等,确保物品质量。
- 开发特色商品,如手工制品、环保产品等,体现爱心与环保理念。
- 与当地企业合作,引入企业捐赠的物资,丰富商品种类。
3. 突出爱心公益:
- 定期举办公益活动,如义卖、捐赠、志愿者服务等,提高品牌知名度。
- 与公益组织合作,共同开展项目,扩大影响力。
- 设立爱心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家庭、救助弱势群体。
4. 优化购物体验:
- 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如温馨的装修、整洁的货架等。
- 培训员工,提高服务质量,让顾客感受到关爱。
- 开展会员制度,为会员提供优惠和专属活动。
5. 加强宣传推广:
- 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宣传品牌故事和公益活动。
- 与媒体合作,报道慈善商店的感人故事,提高品牌知名度。
- 举办线下活动,如慈善晚会、义卖活动等,吸引更多人关注。
6. 建立
相关内容:
2016年,宁波市慈善总会设立了慈善商店项目,其主要功能是盘活闲置社会物资、筹集善款、让低收入人群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帮助残障人士及家庭增加收入,并使之成为社区慈善文化宣传空间。目前,宁波共有10家慈善商店,其中市本级3家,区(县、市)级7家。
宁波市慈善总会的3家慈善商店在功能上各有侧重。周江岸路店重点发挥社区慈善文化宣传空间的功能;中山西路店拥有固定客户群,已成为一家“网红小店”,通过视频号直播、培育慈善伙伴、扩大捐赠货源等方式,巩固并增加销售收入;甬城智充菱池站店发挥地段优势,丰富经营内容,开展心智障碍青年就业实践等。
宁波市各区(县、市)慈善总会联动相关部门,结合区域特色相继开出慈善商店。海曙区慈善商店打响“天天义工”品牌,依托商店平台,联合圆梦、安健、红烛等义工大队提供义工服务,累计为居民提供服务3000余人(次);鄞州区的“慈善义站”商店,除了面向市民提供各类义工服务,还向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等群体提供免费休息场所,为他们提供多项便民设施;北仑慈善屋开展全年“365天无休式”慈善义卖,开展了“益老义小”慈善行、指尖公益慈善直播、一日慈善“小店长”等品牌活动,包含青少年义卖、慈善教育、特殊青少年帮扶等服务;余姚慈善超市主要承担爱心款物的接收和义卖、困难群众帮扶、义工公益服务和慈善文化传播四大功能,爱心市民可以通过捐赠、购物等多种方式,了解慈善、感受慈善,如果遇到了困难,也可以到超市来求助。
据介绍,慈善商店里的商品基本由爱心单位、热心市民提供,一些市民在购买了店里的商品后,也从家里拿出物品捐到商店,从而形成爱心循环。慈善商店还会将捐赠人的名称制作成手工纸牌,与捐赠的物品放在一起展示。
“为了让捐赠者有更好的参与感,他们都能获得由慈善总会出具的捐赠证书。同时,我们在对商品定价时会参考他们给出的建议。”据慈善商店运营负责人王珍英介绍,如果捐赠方对售价没有明确要求,在考虑促进捐赠货物快速流通的基础上,商店会结合低收入人群消费心理价位,以及货物的品质(包括瑕疵)、库存等因素,适时进行折扣或降价处理。此外,慈善商店也会根据慈善总会的要求将物资赠予各类特殊人群。
据了解,目前,市级3家慈善商店的厨房用具、生活收纳用品、书籍等出货速度较快,但也有部分商品容易出现滞销的情况。慈善商店运营相关人员也希望爱心企业和市民可将闲置的物品捐赠给慈善商店。为了不影响二次销售,捐赠给慈善商店的物品,除了书籍、玩偶之外,都要求是未经使用的;书籍、玩偶要求八成新及以上。
“目前,余姚、鄞州、海曙、北仑等多个区(县、市)都开设了慈善商店,并结合区域优势形成了特色。但在商店的运营上,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宁波市慈善总会(宁波市慈善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周忠贤坦言,“要将宁波慈善商店品牌做强、做大,依然要发挥区域优势,形成人人慈善、处处慈善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截至今年中旬,宁波市慈善商店累计接收和处理捐赠物资1900余批(次),筹集善款92.72万元(用于支持儿童救助项目),先后为困难群众、特殊人群发放商店物资300多次,吸纳两位残障人士和5户心智障碍者家庭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