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倡多元共融的时代,性小众依然活在「可见」与「被理解」的夹缝之间。为了找到归属感,我们为自己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籤,而那些难以定义的生命经验,又会否因此失去了原本的开放与留白之美?为响应6月「同志骄傲月」及7月「身心障碍骄傲月」,Eaton HK以「取向未来」为主题举办一系列活动,其中《Soft Crash摄影展:时尚、性别与酷儿凝视》尝试拆解传统时尚摄影男性凝视的框架,带出LGBTQ+群体的生存实境——既非完全隐形,又未获真正接纳。

(图片来源:子朗)
Eaton HK同志骄傲月《Soft Crash摄影展:时尚、性别与酷儿凝视》
传统上,时尚和摄影经常被框限于二元对立的框架中,透过异性恋主流和男性视角来呈现作品。《Soft Crash》透过酷儿、跨性别及非二元性别的摄影师及被摄者的视角挑战这种狭隘观念。我们一般觉得停车场只是个短暂停留的空间,从来不是主角,展览特别选址Eaton HK停车场上落客区,以此隐喻许多酷儿人士的生活经历——总是在不同边界之间徘徊,存在于抵达与离开、可见与被忽视之间。

(图片来源:子朗)
被看见但不被认可是怎样的感受?被精心塑造却未被真正理解又意味什么?摄影展每一幅影像都是对身份的探索,也许比起找到绝对的答案,那些流动的自我才是我们最真实的模样。

Kent Foran 作品(图片来源:《Soft Crash》)
《Soft Crash摄影展:时尚、性别与酷儿凝视》
日期:即日起至7月20日
地址:香港逸东酒店停车场
阅读更多:6月艺术展览推介
专访策展人郭家赐:非二元是生活态度、思维模式,也是沟通方式
MF Madame Figaor
KK Kary Kwok

策展人Kary Kwok(图片来源:《Soft Crash》)
MF 展览名称《Soft Crash》的灵感来自什么?
KK 灵感来自这次展览的空间和场地——停车场,和一套1996年的电影《Crash》,导演是David Cronenberg!

Wing Wong作品(图片来源:《Soft Crash》)
MF 展览强调「非异性恋主流视角」,您如何挑选参展艺术家和作品?
KK 首先我心目中会有一些艺术家、摄影师,我熟悉和知道他们的作品有一种Queer Gaze的感觉,亦有一些艺术家和摄影师我是第一次和他们合作。我会跟每位艺术家和摄影师先沟通好,再一起挑选作品,也有艺术家特别为这个展览创作的新作品。

Leung Mo作品(图片来源:《Soft Crash》)
MF 有没有哪幅作品的故事特别让你印象深刻?
KK 其实每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都令我印象很深刻。如果一定要选一幅或者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就是已故Ren Hang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一场”Soft Crash “,近年来很少看到他的作品有展览,今次有幸地有机会展出他的作品,其实他的作品本身就会令人印象深刻!

Ren Hang作品(图片来源:《Soft Crash》)
MF 何谓「被看见但不被认可」的酷儿经验?
KK 现时在Social Media上面都会看到很多关于LGBTQ+的讯息,但我同时也看到世界各地都有国家反对trans people或LGBTQ +的活动。

Layla Sailor作品(图片来源:《Soft Crash》)
MF 选择停车场上落客区作为展览场地非常独特,您认为期望会如何影响观众对展览的体验与解读?
KK 充满矛盾,既优雅又挑衅,既精緻又充满情感。每一幅影像都是对身份的探索——大胆、脆弱且流动。在展览时尚不再只是装饰,而是一种声明。

(图片来源:子朗)
MF 您曾是时装编辑,女装男穿、性别模糊在时装界并非新鲜事。您如何理解「非二元」 ?
KK 非二元不只是关于性别或者时装或者潮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

Issac Lam作品(图片来源:《Soft Crash》)
MF 酷儿表达往往被边缘化或美化为「潮流」,提倡多元包容有时候也会被贴上「政治正确」的标籤,您认为何谓真正的平权?怎样才能达至真正的平等?
KK 对我来说,最好连Non-Binary的标籤都没有,因为我们不需要任何Label去让我们形容自己,不需要去顾及那些标籤,重点是怎样去接受自己,接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