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风云,拉力赛道上的速度小钢炮传奇

"拉力赛场的小钢炮"这个说法通常用来形容在拉力赛场上表现出色的赛车,其中“小钢炮”一词源自德语“Kleiner Bär”,意指体积小但性能强劲的赛车。在拉力赛中,这类赛车往往体积不大,但动力充沛,操控灵活,能在复杂多变的赛道上发挥出色。
具体到车型,以下是一些在拉力赛场上被誉为“小钢炮”的例子:
1. "福特RS200":这是一款由福特制造的赛车,曾在1980年代初期在拉力赛场上取得过显著成绩。
2. "三菱Evo":特别是Evo IX和Evo X车型,它们在拉力赛和街道赛上都有出色的表现。
3. "斯巴鲁Impreza":斯巴鲁的Impreza车型,特别是WRC版本的Impreza,是拉力赛场上非常著名的“小钢炮”。
4. "雷诺Clio RS200":这是一款由雷诺生产的赛车,专为拉力赛设计,曾在1980年代中期取得过辉煌的成绩。
这些赛车虽然在尺寸上可能不是最大的,但它们在赛道上的表现却足以证明“小钢炮”的称号实至名归。

相关内容:

蒙特卡洛拉力赛(Rallye Automobile Monte-Carlo)是一项起源于1911年的汽车拉力赛。最初比赛的名称为摩纳哥拉力赛,1924年改名为蒙特卡洛拉力赛。1960年的拉力大赛,这赛事在该年的元旦时间举行,那就意味着迷你要面对的是冰天雪地的路面,对手有法拉利、路特斯的同场竞争。

在上世纪60年代,一台来自英国的小家伙统治了这项拉力赛,在众多大马力怪兽眼皮底下连续多年获得该项赛事的冠军,这款车便是Mini,这不仅是Mini技术实力的证明,更是对“以小博大”赛车哲学的经典诠释。

Mini从诞生之日便起得益于其轻便灵敏的操控性能开始在欧洲各大拉力赛场暂露头角,但是真正使得Mini在赛场上取得胜利便不能不提JohnCooper应该说就是John Cooper使得Mini具备赛车的根本要素,也可以说是他和AlecIssigonis共同创造了Mini Cooper以及后面更猛的Mini Cooper S

这里先插个抽奖

现在是轮语每周抽奖时间,这次抽奖的奖品是1/64 DCT模型2个(随机色),关注轮语春秋研究社公众号后,在公众号信息窗口填写“666”即可通过抽奖小程序参与抽奖,不是在本推文评论而是在公众号界面回复。抽奖结束后抽奖小程序会提示中奖情况,请及时填写收货地址,我们会按照地址发货。(抽奖活动最终的解释权属轮语春秋研究社公众号)

JohnCooper和Alec Issigonis是好朋友,同时也是数不清的赛场上的竞争对手。当然,他们也是商业伙伴,因为Cooper的公司从BMC购买引擎。当年Mini刚刚面世的时候,Cooper和Issigonis对这个小家伙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Issigonis注重Mini的使用性,旨在制造一种日常生活用车,而Cooper则看到了Mini背后隐含着无限的运动潜能。

所以在Mini诞生的最初时间里,Cooper已经派了试车手去试驾Mini。有鉴于Mini在1960年上的表现,Cooper建议生产一种基于Mini的GT改型。虽然Issigonis对此表示怀疑,BMC的首席执行官George Harriman最终还是采纳了Cooper的建议,生产1000台Mini Cooper,装备一台55马力的发动机,比原版的Mini大21马力,新的Mini Cooper最大速度到130km/h(80mp/h),车的其他方面也得到了加强。

MiniCooper在1962年的各项锦标中大放异彩,并取得了不少大赛的冠军,包括Pat Moss获得的郁金香拉力赛和德国拉力赛的冠军,该年Pat Moss驾驶304号的Morris Mini Cooper在蒙特卡罗拉力赛上获得了26名,女子里的第一名。如果不是芬兰车手Raino Aaltonen在领先所有赛车的情况下,最后3公里的时候出现了车祸,MiniCooper的第一个冠军将在1962年的蒙特卡罗诞生。

不过,命运的始终偏爱这个小家伙。1963年RainoAaltonen驾驶288号的Morris Mini Cooper取得了蒙特卡罗拉力赛的第3名,而Paddy Hopkirk驾驶66号的Morris Mini Cooper赛车取得了第6名的成绩。受到Mini Cooper取得各项优异成绩的鼓舞,Issgonis开始认同与Cooper的理念并很快的加入的Mini Cooper的升级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发挥Mini Cooper的潜能,Issgonis为其升级了发动机,装备了1071cc排量,最大马力70匹的Mini Cooper S诞生了,由此开创了Mini Cooper S在蒙特卡罗赛道上的一段传奇。

1964年的蒙特卡洛拉力赛是Morris Mini Cooper S首次参赛,其原型车源自英国汽车公司(BMC)的Morris Mini Cooper系列。面对当时动力占优的竞争对手(如福特Falcon的V8发动机和梅赛德斯-奔驰300 SE的六缸引擎),BMC对Mini Cooper S进行了针对性升级1.07升四缸发动机功率提升至91马力,极速突破160公里/小时;车身也进行了轻量化设计车身重量仅700公斤,轴距短(2.28米),横置前驱布局提升操控灵活性

1964年BMC派出6辆赛车参赛,由北爱尔兰车手Paddy Hopkirk与领航员Henry Liddon驾驶37号赛车,赛前在雪山赛道进行高强度训练,优化冰雪路面调校。比赛首日突降大雪,赛道被积雪覆盖。大型V8和六缸赛车因动力过剩难以控制,而Mini Cooper S凭借紧凑车身和短轴距,在狭窄弯道和湿滑路面的灵活性优势凸显。Hopkirk利用赛前积累的雪地驾驶经验,选择抓地力更强的雪地胎,并采取低速高扭矩策略稳定输出。

赛程过半时,Hopkirk与福特Falcon车手展开贴身战。尽管福特动力更强,但Mini通过精准过弯和连续加速逐步缩小差距。最终阶段,两车差距仅剩17秒,Mini凭借终点前的稳定发挥锁定胜局。法国裁判曾质疑Mini的前大灯卤素灯丝不符合规则1966年法国人就得逞了),但经核查后判定合规。最终,37号Mini以总成绩领先第二名17秒夺冠,成为蒙特卡洛拉力赛史上首款微型车冠军。

Mini能在蒙特卡洛中获胜并非偶然,有其自身技术优势与战术解析Mini的横置前驱布局减少传动损耗,四驱版本(部分赛车)在冰雪路面提供更强牵引力;Hopkirk采用“滑行-点刹”技巧应对弯道,避免动力过剩导致的失控;再加上BMC工程师根据赛道特点调整悬挂阻尼,优化刹车平衡

此次胜利使Mini从“国民代步车”转型为赛道传奇,奠定其“卡丁车基因”的品牌标签;1964-1967年,Morris Mini Cooper S连续三届问鼎蒙特卡洛拉力赛,1967年177号赛车更在争议中完成“完美复仇”了上年法国人使诈剥夺Mini 1966年的冠军。1964年蒙特卡洛拉力赛的胜利,不仅是Mini技术实力的证明,更是对“以小博大”赛车哲学的经典诠释。Paddy Hopkirk与37号赛车的传奇故事,至今仍是汽车运动史上不可忽视的篇章。真车图来自网络)

太阳星的这个1/12蒙特卡洛1964年冠军37号Morris Mini Cooper还不是更强劲的S版本,从车头Morris标志上没有S标志就可以看出来;我们试玩的这台其实是很多年前的原版,最近太阳星联合微影把这款模型给复刻了,其实和当年的版本没啥区别,所以很多当年没能收到这款经典Mini赛场的玩家可以补补课。太阳星的经典Mini有很多款,其实模具都是一样的,这个也得益于经典Mini从1959年到2000年一直都没有改变的基本外形,而太阳星的这款37号Mini外形上非常饱满,这个也符合经典Mini的外形特征。

但是这款模型最大的弊端就是模型轮胎做得不够宽,虽然更符合真车比例,但是看起来就是不太舒服,如果轮胎能做宽点就好了,不论是京商的1/18还是富兰克林的1/24的经典Mini模型,以及其他牌子1/12的经典Mini,轮胎都做的非常丰厚,看起来更加能够体现Mini憨厚的感觉(想到了憨豆先生),当然从太阳星还原真车的角度来说,更多是处于尊重原型的考虑。

当然从细节和可玩性的角度看,太阳星的这款37号经典Mini确实太多可谈的地方了,考虑到模型比例比较大,而且那么多可以玩的地方,没到2k的价格还是挺有性价比的,而实际到手会更低。

模型的包装为浅绿色硬纸盒,正面有模型的照片,值得一提的是这款37号经典Mini是有宝马授权的,当然这款模型的原型和宝马并没有太大关系,不过是因为宝马现在的新Mini需要经典Mini的历史来讲故事而已;纸盒内部是泡沫塑料,模型有螺丝固定,这个螺丝不好拆,也不好装回去;除了模型本体外,产品还提供了一个工具包、一些赛事配件,一盏外挂顶灯,还是证书和说明书什么的。

对比的真车不是37号,当然即便现在找到37号的经典蒙特卡洛Mini赛车也是后期复刻的;对比真车可以看出,外形上还是还原到位的,有几个关键点可以看出点门道,真车从A柱向下延申以及C柱向下延申分别是两条外焊接线,这点模型还原得很到位;模型的侧面包括轮眉是一条贯穿全车的电镀饰条,侧面饰条下方依然有车身同色的喷漆,这个也还原了;这款Morris Mini Cooper是对应内部编号ADO15的MK1型号,这个型号车门还是采用外露的铰接结构,直到MK3的时候才改成内置的铰接结构;车门把手也是电镀的独立分件,而且能够扭动,具备真实功能;模型的电镀车窗边框也是高度还原的,真车的车顶是完全独立盖上去的,有较明显的分界,这个模型也高度还原了;模型的漆面质感不算太好,毕竟1/12有很多大面积的漆面,车顶是白色的,有点偏黄,车牌号码应该是移印的,还有一些赛事标志和英国国旗,这些应该是移印的。

模型的轮毂为银色的大饼轮毂,有4颗螺丝固定,轮子是可以拆卸下来的,而后轮前侧有个固定支架的洞,通过模型提供的支架可以支撑起车身更换轮子,不过轮子又窄,轮胎的质感也比较差。

由于赛事的需要,蒙特卡洛的Morris Mini Cooper车头有特别多的探照灯,这款37号车头除了大灯之外,车顶1盏+车头5盏一共有6盏探照灯,而且这些探照灯也是根据赛段不同有所调整的,更多时候有可能包裹起来;模型的车头进气格栅为MK1的式样,电镀横幅格栅,下沿向外翻,和后期的MK2版本的六角边形不同,而很多真车玩家将涂装改成37号,但是沿用了MK2之后版本的格栅,这就不够考究了,可以考虑从EBAY上购买MK1的格栅,毕竟有大量拆件存在;模型的探照灯和大灯都是高度还原的,透镜有纹路,内部有灯杯灯珠细节;模型的Morris车标也是独立电镀件的,还有独立件的前盖皮扣(不过这个不具备功能性);模型的车前盖前侧被涂成黑色,上面印了赛事车牌,前盖上还印了蒙特卡洛赛事的标志;模型的前杠是Mini Cooper式样的,有冲角和两侧小护杠,从车头看轮子真的很窄,不好看,特别是作为赛车车型。

模型的前轮转向角度还算大,符合摄影党的需求,但是由于轮子太薄,可拆卸的结构也导致处于转外状态时,轮子会向一边斜。

模型的车尾配件也很多,因为是赛车,因此两侧都有油箱盖,这个也是独立分件的,就是不能打开;模型的车尾也有1盏探照灯,这个细节和其他是一样的;车尾还有一块金属的蒙特卡罗赛事牌,车尾牌照上也印了33 EJB的赛车车牌和GB标志,车牌照下方有电镀件的牌照灯(待考究);模型的车尾灯为独立分件,有电镀镶边,尾杠也是电镀分件的,有冲角和两侧小护杠,尾杠还有红色的警示标志贴;模型的尾盖也是全功能性的,合页是外露的,尾箱盖把手可以扭动打开尾厢;经典Mini的排气都是单管的,而且放置在中间,模型的排气管是塑料的独立分件,管口也有处理,就是太细了。

多角度欣赏一下太阳星这款1/12的Mini赛车,因为Mini实在太小了,模型虽然比例是1/12,长度上还不如很多1/18模型。

模型采用了标准的4开结构,车门的铰接和真车是一样的,车门还是采用外露的铰接结构,而车门把手也是可动的,基本还原了真车的结构;模型前盖用了较大的狗腿,而发动机的结构也比较简单(因为真车就是那么简单),真车的后盖是功能性的,打开后可以放置较大件的行李,而模型后盖也是铰接结构,后盖的把手也是真实还原真车结构的,转动可开。

来看看模型的内饰,和对比用的真车图有较大差异(真车应该是后期复刻版本);那个年代的赛车,内部结构也就是在普通车型基础上做简单的改进即可,模型的内饰以黑色为主,驾驶位的座椅化成了红白色的赛车座椅(其实也就是稍微不同而已,和现在赛车的桶式座椅有较大区别);模型方向盘的刻画比较到位,方向盘木质扶手和铝质支架都有所刻画;模型的地板有植绒,驾驶位还刻画了脚垫以及油门、刹车、离合脚踏板,车内后视镜和遮阳板都刻画了,遮阳板还可动;不过整体上看内饰比较简单。

模型的发动机式独立结构的,4缸发动机,1071cc的排量,也算是很低的配置了,这些细节模型都还原到了;横直的发动机,放侧方的散热风扇都是Mini独创的,当时也是挺前卫的;发动机的管路刻画也很到位,还有各种铭牌标志等。

后盖打开后,有一个人造皮革的工具袋和备胎,备用轮胎和工具袋都是可以使用的,可以拿下来换到车上;后盖翻开后有两条限位的绳索。

模型车门内侧细节不算多,有分件储物箱,内侧皮革用油漆刻画,车门结构式有还原的。

模型的前座椅是可以向前翻转的,这样进入后座也是挺难受的。

模型的后车窗可以稍微打开,这个结构也是还原真车的。

模型的前车窗也是能前后推动的,这个也是MK1时的配置,后面改成摇杆提升式车窗。

拿出模型提供的工具包,有一个可以将后车身支撑起来的千斤顶,通过提供的扳手,可以实现轮胎的拆卸和更换。

模型的车顶为白色(偏奶白色),前雨刮器是塑料独立分件的,也是可以动的,不过不太牢固,导致雨刮器会耷拉下来。

底盘是全金属结构的,悬挂结构也是真实的还原了真车,这方面确实要赞一个,包括转向和前驱机构都能够清晰看到,而且刹车的液压管路也做了出来,当然这些都非常简单,因为真车就是那么简单的。

太阳星的这款蒙特卡洛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