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衣×MO" 这个组合看起来像是一个品牌或产品名称的结合。以下是对这个组合的一些可能解释:
1. "品牌合作":可能是指两个品牌或公司的合作。"知衣"可能是一个服装品牌或服装相关的公司,而"MO"可能是另一个品牌或公司的名称。这种合作可能涉及产品开发、市场推广或其他商业活动。
2. "产品名称":"知衣"可能是一个产品或服务名称,而"MO"可能是该产品或服务的特定型号、系列或功能。"×"在这里可能表示乘法或结合,意味着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产品或服务。
3. "缩写或代码":"知衣×MO"也可能是一个缩写或代码,用于在特定领域或行业内标识某个产品、服务或活动。
由于缺乏具体上下文,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解释。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知衣"和"MO"的信息,我可以尝试给出更准确的答案。
相关内容:
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服装行业,一个本土品牌却在中高端女装赛道持续领跑近二十年:创立于2004年的MO&Co.,隶属EPO时尚集团,不仅成为年销售额近80亿的头部品牌,更成功孵化出高端线Edition、童装线Little MO&Co.、彩妆REC及男装Common Gender,构建起覆盖都市精英全生命周期的品牌矩阵。
从2004年创始之初押注彼时"难而正确"的中高端赛道,到如今成为各平台女装榜单的霸榜常客,MO&Co.的逆周期增长绝非偶然。
而这一切的起点,竟是创始人金霓那句朴素的抱怨:“找不到自己喜欢的衣服”。
在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MO&Co.究竟是如何实现持续增长的?其“酷女孩”商业哲学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智慧?

(图源:网络)
01 品牌进化论
1.反套路的定位突围(2004-2010)
21年前的2004年,如果你说你想在国内成立一个中高端女装品牌,绝大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回复一句:“你疯了吧?”
的确,彼时的国内服装市场上,大多数国产服装公司还在处于“低价批发,加价零售”的草莽年代,抓紧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是当时绝大多数服装老板的共识。
而且从消费者的心智角度来看,20多年前的国内服装市场上,绝大部分消费者们还处于追求实用好穿、高性价比的阶段。因此绝大多数品牌都会出于安全和市占率的考虑,入局主流的中低价格带市场。
而在这个时候,MO&Co.创始人金霓选择Hard模式:瞄准中高端空白市场(定价500-2000元),以“比快时尚有品质,比奢侈品更亲和”的差异化卡位开启MO&Co.的创业之路。
彼时和创始人金霓品味相近的“酷女孩”们受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追求中性风、欧美范,MO&Co.便主打黑白灰主调+摇滚DNA+中性剪裁,强调中性感,精准狙击被主流市场忽视的“酷女孩”群体。
成立的第一年,MO&Co.就自信地高举高端女装的旗子,与法国时尚先驱PECLEPS PARIS开展合作,为自身品牌的色彩企划及商品企划提供专业建议。
2010年官宣与丹麦超模Freja Beha Erichsen(“王子系超模”鼻祖)合作,精准打响品牌定位,将品牌美学提升至国际水准。

(图源:MO&Co.)
2. 场景化扩展“酷女孩”维度(2011-2020)
进入2010年之后,国内消费者对潮流女装、高品质女装的需求逐渐开始上升,风格定位鲜明独特的MO&Co.越来越深入大众的视野。
伴随着年轻消费者们对“酷”的理解多元化,MO&Co.决定启动一系列联名战略:
× 迪士尼:突破年龄圈层,为Z时代打造“甜酷风”穿搭× SUNNEI:意式松弛感,重塑“松弛酷”通勤装× Reebok:运动廓形嫁接都市机能,打造“运动酷”× coperni:科技面料实验未来穿搭,共同缔造“科技酷”
通过一系列的国内国际的品牌联名,MO&Co.不仅在破圈获取更多调性、审美相似的客群,而且还在不断地在产品端提供“新鲜感”和“拓展性”——一边找到更多酷女孩聚集的地点、场景;一边借助联名快速将品牌的认知植入到他们的心里。

(图源:MO&Co.)
与此同时,他们还意识到随着时代变迁,先前跟随和喜爱MO&Co.的“初代酷女孩”们,如今已经开始进入职场,有的甚至成家成为了妈妈。
随着社会身份发生改变,她们的消费偏好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但MO&Co.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些初代顾客,相反,它顺应消费者的变化,并挖掘出新的需求——
这群高审美、偏爱“Rock Chic”的妈妈们同样很难为自己的孩子买到好看的衣服。于是集团推出童装品牌Little MO&Co.,快速填补了又一块空白的蓝海市场。
3. 从“制造酷”到“孵化酷”(2020-至今)
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MO&Co.进入3.0时代:品牌从潮流输出者转型为文化共建者。
在这个阶段,“酷女孩”的定义和需求更加复杂多变,读懂她们的“心”变得更难。
一众服装同行中,有人开始卷更快的上新率,以更多的上新数量提升命中爆款的机会;有人开始转型,去拓展更多品类或创立不同风格、不同价格带的子品牌,希望找到第二条增长之路。
但MO&Co.并没有随大流改变自己的品牌初心。相反,它仍旧深耕“酷女孩”群体,更深入地了解当代女性消费者的需求和态度,并主动建立情感链接。
纵观来时路,MO&Co.的二十年发展史,本质是一部“酷女孩”们的进化史。而支撑其持续引领的关键,是对品牌内核的精准锚定与动态刷新。

(图源:MO&Co.)
02 消费者洞察
那么MO&Co.究竟是如何在每个阶段都读懂“酷女孩”们所需所想,从而不断敏锐捕捉到市场风向,实现业绩逆势增长的呢?建立会员制,强势布局私域运营;开展“她”主题线下活动,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
除此之外,MO&Co.在2022年与知衣科技达成深度合作,借助旗下“知衣”等服装大数据产品辅助分析市场流行趋势,洞察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与偏好。
利用“知衣”产品中的【消费者说】功能,品牌的工作人员可以聚合分析消费者的线上评价,实现市场-品牌-店铺-商品四维的消费者评价洞察。
以商品纬度为例,品牌可以利用此功能搜索热销竞品的消费者评价,获取经大数据智能打标归类后的评价数据,查看正向声量集中在哪些纬度和细分方向,将其作为后续企划和改款时重点保留的爆款基因;将负向声量集中的问题作为优先改善的方向。

(知衣-消费者说-某商品的正向声量分析)
此外,还可以针对特定的穿着场景、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洞察。
如在出品“运动酷”相关的商品时,可以针对性圈选女装品类,或女士瑜伽裤、休闲运动套装等二级品类,选择“运动健身”场景下的消费者声量纬度,快速获取消费者们最关心的重点及痛点,针对性解决问题,提升产品的爆款几率。

(知衣-消费者说-运动健身场景负向声量分析)
除了通过消费者评价获取真实反馈外,利用“知衣”系统追踪监控竞争对手,也成为众多品牌更好“读懂”消费者偏好的一个重要功能。
尤其对中高客单价的品牌来说,高客单用户在市场的整体销售占比份额较少,因此市场上榜单热销品、飙升爆品往往无法反映目标人群的偏好和需求。
因此,利用【竞店监控】功能直接追踪同类竞争对手店铺,可以更精准地了解高客单市场的整体趋势。
知衣支持在【找店铺-全部】中筛选评价客单价为高的店铺,可直观查看店铺的在售商品数、上新数、销售额、销量等数据。

(知衣-找店铺-商品均价高店铺列表)
在【监控中心】中,支持一站式查看所有监控店铺在自定义周期内的热销商品、上新品、预热品,无需去电商原站逐个搜索店铺,快速了解竞争对手的款式趋势和销售情况,为自身的商品企划提供直观科学的参考。

(知衣--监控中心-竞店热销)
此外在【竞店分析】功能中,还支持将监控分组内的店铺数据整合进行分析,支持从品类属性、价格、面料等维度进行交叉分析。
如想查看近3个月短外套的流行色彩,可以通过色彩分析快速获取流行色占比,支持与去年同期对比,了解各色彩的流行走势。

(知衣-监控中心-竞店分析) (知衣-监控中心-竞店分析)
如需了解更加宏观的市场流行趋势,可以使用“知衣”的【行业洞察】-【交叉分析】功能,圈定细分品类、价格带(如1000以上),选择目标属性(如面料、流行工艺、图案、袖型等……)。
通过交叉分析快速了解设计元素的组合效果,查看对应的销量、销售额及上新分布,同时支持链接展示热销商品,获取直观竞品参考。

(知衣-行业洞察-交叉分析)
03 结语
在“不确定”的时代,不断锚定“确定性”,也许正是MO&Co.独具特色的破局之道。无论市场怎样变、对手怎样变,MO&Co.的底层逻辑始终清晰:不断深挖和洞察“酷女孩”群体的需求,与消费者一起成长。
正如EPO集团数字化负责人所言:“我们销售的从来不是衣服,而是女性自我表达的解决方案。”
当服装行业步入白热化竞争,MO&Co.与知衣的合作范式揭示出:真正的增长不在于追逐风口,而在于用数据深挖用户价值的矿脉。
在这个意义上,MO&Co.的“酷女孩”哲学与知衣的数据智能,正在共同编写一部关于服装品牌的新叙事:当感性的美学表达遇见理性的数字洞察,商业的浪漫主义才真正开始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