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凝胶VS气凝绒,金标P棉防寒服,保暖效果究竟谁更胜一筹?

气凝胶、气凝绒和金标P棉都是现代保暖材料,它们的保暖效果各有特点,与羽绒相比,它们在某些方面可能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气凝胶": - "保暖效果":气凝胶是一种轻质、多孔的纳米材料,其孔隙率极高,可以达到99.8%以上,因此它具有非常出色的保温性能。在同等重量下,气凝胶的保暖效果通常优于羽绒。 - "特点":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即使在极寒环境中也能保持温暖。
2. "气凝绒": - "保暖效果":气凝绒是一种新型的保暖材料,其保暖性能与羽绒相当,但更轻便、更易打理。 - "特点":轻便、透气、不易变形,适合户外运动穿着。
3. "金标P棉": - "保暖效果":金标P棉是一种合成纤维,其保暖性能通常不如羽绒,但优于普通棉絮。 - "特点":保暖性好,不易变形,易于清洗。
与羽绒相比,这些新型保暖材料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轻便":气凝胶、气凝绒等新型材料比羽绒更轻便,适合长时间户外活动。 - "易打理":气凝胶、气凝绒等材料不易变形,清洗方便,使用寿命长。 - "适应性强":气凝胶等

相关内容:

今年,气凝胶的概念很火。市场上出现了气凝胶防寒服,商家宣称气凝胶是航空航天材料,可以实现比羽绒更好的保暖效果,且更加轻盈透气。那么,气凝胶真的可以替代羽绒,成为新一代过冬神器吗?

气凝胶是一类包络大量封闭微孔的三维网络结构材料,是世界上质量最轻、密度最小的固体。目前业界对它的定义并未统一,严格来讲它不是一种材料,而是一种物质形态结构,很多物质只要能维持基本形状不变,拥有高孔隙率(一般在80%以上)和低密度,都能称之为气凝胶。气凝胶内部含有大量纳米级微孔,空心率较高,因此热导率较低,隔热效率较好。

记者调查了市场上的气凝胶产品,有气凝胶防寒服、气凝胶金标P棉棉服、气凝胶气凝绒双重抗寒服、气凝胶棉裤、气凝胶保暖内衣、气凝胶保暖被等等产品。记者查看这些产品的水洗标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普通面料制作的,和气凝胶没任何关系。

而与气凝胶相关的填充物又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100%聚酯纤维(涤纶);

二是,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粘纤)、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氨酯弹性纤维(氨纶)、羊毛等面料混纺;

三是,聚酯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混纺。有些商家还会特意标注:“聚酯纤维用的是气凝胶湿防科技”或“气凝胶检测出来是聚酯纤维”。也就是说,商家宣称的气凝胶材料实际上就是聚酯纤维。

市场上的气凝胶产品,填充物大都是聚酯纤维,或聚酯纤维和其他面料混纺。

聚酯纤维可以制成气凝胶结构吗?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黄晨告诉记者,气凝胶纤维的力学性能普遍较弱,高孔隙率根本无法支撑聚酯纤维的纺丝过程,很容易拉断。因此,聚酯纤维无法做成真正的气凝胶结构。上述商家中有相当一部分采用的是气凝胶涂层技术,即在衣服面料内涂一层二氧化硅气凝胶,不过一般涂层很薄,材质很脆,会随着磨损和洗涤出现掉渣的情况,保暖效果就会越来越差。还有的商家会选择用PU涂层将气凝胶粉末粘在面料上,但粘合剂又会影响气凝胶的孔隙率,进而影响衣服的隔热效果。因此,用涂层技术制成的气凝胶服装,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保暖效果会逐渐下降。

另外,有一款明星品牌的气凝胶防寒服号称是由聚酯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混纺而成,聚酰亚胺纤维正是应用在航天服和防护服中起到隔热作用的高性能纤维。其水洗标中标注的是:填充物1:88.5%聚酯纤维、11.5%聚酰亚胺纤维。填充物2:非纤维物质(二氧化硅气凝胶特性)。

有的气凝胶防寒服填充物,使用了聚酯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混纺。

不过,航天服和防护服属于一类特种个人装备系统,使用聚酰亚胺气凝胶作为夹层,可保护人体免受外部高温环境伤害。在宇宙环境下,局部温度可能会达到1000℃,此时羽绒会被烧焦,而气凝胶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气凝胶是有优势的。

不过黄晨认为,气凝胶更适合在极端环境,尤其是高温环境下进行隔热,而不是制成防寒服用于防寒,日常穿着必要性并不强。此外,气凝胶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只是航天服系统的一部分,在宇宙环境中,还需要配备其他材料和设备来实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湿热平衡,航天服是完全不同于日常服装的系统。

记者体验了这款声称加入聚酰亚胺纤维材质的气凝胶防寒服,在0℃左右下,保暖性确实不错,但穿着时间长了会略感闷热。记者也看到有消费者评论称,在-20℃穿还是会觉得冷,其保暖效果不如羽绒服。由于这款防寒服的主要填充物还是聚酯纤维,因此其特性依然与传统化纤防寒服类似。

可见,虽然市场上的气凝胶产品众多,但很多产品在结构、性能等方面打擦边球,存在比较严重的炒概念现象,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注意查看面料标签,按需理性选择。

来源: 上海网络辟谣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