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帕体育,作为曾经的体育用品品牌,曾经凭借其产品的设计和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近年来,有关卡帕体育产品质量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使得这个品牌昔日的光环逐渐褪色。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分析:
1. 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近年来,卡帕体育的产品质量问题不断被曝光。从服装面料、鞋底质量到配件问题,消费者对卡帕体育产品的满意度不断下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还损害了品牌的形象。
2. 竞争加剧,品牌定位模糊
随着体育用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卡帕体育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品牌的压力。在众多品牌中,卡帕体育的品牌定位逐渐模糊,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度降低。
3. 管理层变动,战略调整
近年来,卡帕体育的管理层频繁变动,导致品牌战略调整频繁。这种频繁的变动使得品牌在市场中的定位和竞争力受到影响。
4. 消费者需求变化
随着消费者对体育用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卡帕体育在产品研发和设计上未能及时跟进。这使得消费者对卡帕体育产品的兴趣逐渐减弱。
5. 媒体曝光,舆论压力
在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的情况下,媒体对卡帕体育的曝光不断增多。这给品牌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使得卡帕体育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卡帕体育应采取以下措施:
1
相关内容:
产品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
卡帕体育是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动向的子公司,负责中国大陆地区Kappa品牌产品的运营与销售业务。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的通告显示,卡帕体育生产的一款背提包(款号:K0EY8BS03)被检出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
针对卡帕体育抽检不合格的情况,监管部门此前已立案,调查结果显示,该产品由卡帕体育委托广州科比皮具有限公司(下称“科比皮具”)生产,构成了生产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对此,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卡帕体育作出行政处罚,罚款1.3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5141.89元。
这并非卡帕体育首次因质量问题被罚。2023年10月,卡帕体育就因委托科比皮具生产的另一款背提包(款号:K0CY8BS37)存在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而被罚,罚没金额超5万元。
2024年8月,卡帕体育还曾因一款紧身运动长裤“使用说明和纤维含量不符合所检依据和相关规定,综合判定为不合格。”被罚没1437.50元。
截至2024年12月19日,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监管系统中,卡帕体育五年内因产品质量问题已被给予过5次行政处罚。
Kappa品牌店铺数据亮红灯
Kappa“背靠背”标志广为人知,但其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已大不如前。公开资料显示,Kappa1916年在意大利诞生,后成长为欧洲知名运动品牌,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2006年中国动向收购了Kappa在内地及澳门的品牌所有权。
随着Kappa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张,中国动向业绩也迎来爆发式增长。2007年,公司于港交所上市,当年销售额达17.11亿元,同比暴涨99.2%;归母净利润近7亿元,实现翻倍。到了2010年,公司业绩销售额飙升至42.62亿元,归母净利润达14.64亿元。
随着体育用品市场调整和电商崛起,Kappa面临需求下滑和库存积压等压力,2011年公司业绩急转直下,净利润暴跌93%,门店数量也首次出现负增长。
扩张过快的Kappa明显陷入了“船大难掉头”的困局,之后的几年间,中国动向营收一路下滑,Kappa影响力也大不如前。因此,中国动向积极开展投资业务,2014年还从对阿里巴巴的投资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但如何重振核心业务,恢复Kappa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仍是中国动向需要直面的挑战。因此,2017年起,Kappa启动品牌转型,频繁开展跨界合作及联名尝试,力图重塑品牌形象。虽然有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是整体表现仍较为波动。2018年起,公司改为以财年统计业绩(截至每年3月31日的15个月或12个月周期)。
2019财年,中国动向营收数据出现了回暖,不过,利润却没有跟上,2022财年亏损约17.83亿元,2024财年亏损6.39亿元。
最新数据已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九个月,中国动向Kappa品牌店铺零售流水按年录得中高单位数下降;以去年同季度已投入运营的Kappa品牌店铺计算,同店销售按年也录得了中高单位数下降。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