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虽然这两次购买热潮都涉及到了热门的玩具或产品,但参与的人群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当年的“暴力熊”热潮可能吸引了一部分追求潮流、喜欢收藏的消费者。而“Labubu”(或者类似的产品)的热潮可能吸引了另一部分消费者,他们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而购买,比如产品的新颖性、品牌效应、或者是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
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动机是多样化的,因此,尽管两次热潮都涉及到热门产品,但参与其中的消费者群体可能存在差异。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消费者同时参与了这两次购买热潮。
相关内容:
在潮玩这片洋溢着无尽想象力与个性表达的市场天地里,Labubu与暴力熊(Bearbrick)无疑是两颗极具代表性的璀璨明星。它们的崛起与陨落,不仅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中国潮玩产业的发展变迁,更深刻地揭示了Z世代消费者对于“情绪价值”与“社交属性”的执着追求。今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这两款潮玩,剖析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探寻其背后深藏的故事。

一、起源与设计理念
暴力熊(Bearbrick)
暴力熊发源于日本Medicom Toy公司,是日本平成时代“宅经济”的典型代表之一。它以模块化积木熊的独特造型为显著标识,设计风格倾向于暗黑与工业美学的融合,曾在潮流圈中一度成为身份与品味的象征。暴力熊借助与LV、Dior等奢侈品牌的联名合作,精心塑造出高端奢华的形象,在设计上着重凸显“反叛”与“个性”的特质,因而深受当时年轻群体的青睐。然而,随着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暴力熊的设计陷入了同质化的困境,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Labubu
与暴力熊截然不同,Labubu是由中国香港设计师龙家升匠心打造的精灵形象,其灵感源自北欧神话中的森林精灵。它的设计以“九颗尖牙”“不对称眼睛”等别具一格的“丑萌”元素为鲜明特色,大胆突破了传统萌系玩偶的审美定式。Labubu身上“邪恶感”与“软萌感”相互交织、并存,精准地契合了Z世代对于个性化表达的强烈需求。泡泡玛特巧妙运用盲盒机制和饥饿营销的策略,将Labubu推向了全球市场,使其一跃成为潮玩圈的顶级流量担当。
二、市场策略与爆火路径
暴力熊
暴力熊的火爆主要得益于限量联名和艺术化的市场定位。它曾与多个奢侈品牌携手合作,成功赋予自身投资收藏的属性。在其发展的巅峰时期,半人高的玩偶价格甚至可达数十万元之巨。然而,由于设计的单一性,导致后期市场逐渐饱和。暴力熊的衰落也从侧面印证了潮玩市场的短暂性特征。

Labubu
Labubu则依托泡泡玛特成熟的IP运营体系,采用了一系列精妙的市场策略。例如推出概率低至0.69%的盲盒隐藏款、借助卡戴珊、贝克汉姆等明星的带货效应以及推广美黑贴钻、娃衣定制等DIY文化,极大地强化了其社交货币属性。其与Vans等品牌的联名款在二手市场上价格涨幅惊人,高达46倍,甚至拍出了108万元的拍卖天价。Labubu的火爆,不仅仅源于其独特新颖的设计,更在于它通过“情绪价值”与“社交属性”,充分满足了年轻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诉求。
三、当前市场现状
暴力熊
如今,暴力熊的热度已然大幅减退,二手市场的价格更是暴跌至原价的三分之一。曾经备受瞩目的联名款,如今被人们戏称为“时代眼泪”,这也标志着市场正逐步回归理性。
Labubu
2024年,Labubu的营收同比增长高达726.6%,成功跃升为泡泡玛特的第一大IP。然而,市场并非一帆风顺,黄牛囤货、门店抢购等乱象频繁出现,仿版“Lafufu”以及溢价问题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尽管面临这些挑战,Labubu的全球影响力依旧在持续拓展。

四、争议与风险
炒作泡沫
两者均遭受依赖资本炒作的质疑。暴力熊的市场崩盘,已然证实了潮玩市场的短期性特征。而Labubu的高溢价现象则被形象地比作“塑料茅台”,部分消费者指出其成本仅为几十元,不仅制造成本低廉,而且可复制性极强,热潮过后极有可能沦为“废品”。
文化价值差异
暴力熊是日本平成年代文化符号的体现,而Labubu则被视作中国潮玩出海的典型代表。然而,由于其设计内核与北欧神话关联紧密,其原创性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用户态度分化
对于Labubu,支持者认为它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宛如“对抗焦虑的容器”;而批评者则认为它本质上是收割智商税的“庞氏骗局”,并呼吁消费者理性消费。

五、未来展望
潮玩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IP的迭代能力。暴力熊的衰落与Labubu的崛起,深刻揭示了市场的运行规律:消费者的需求正从“收藏保值”向“社交资本”转变。然而,IP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内容的拓展,如影视化等形式,以及文化内核的深化。目前,泡泡玛特已精心布局多IP矩阵,试图延长各IP的生命周期。但能否避免重蹈暴力熊的覆辙,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暴力熊与Labubu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潮玩发展逻辑。前者因设计的同质化而退出市场舞台,后者则凭借运营模式的创新登上行业巅峰。然而,两者的共性在于都面临着资本驱动下的市场泡沫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理性界定“情绪消费”与“投资属性”的边界至关重要。Labubu的爆火,不仅是一场商业奇迹,更是一次文化出海的大胆尝试。它以“丑萌”风格打破传统审美定式,通过盲盒机制营造稀缺氛围,借助联名合作引爆全球市场,最终成为Z世代的情感寄托之所。然而,它的成功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任何热潮都可能在泡沫破裂后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