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鞋市场逐渐成为了一个潜力巨大的赛道。在这个赛道上,众多品牌纷纷入局,竞争日趋激烈。然而,从最新的市场调研数据来看,消费者在选择老年鞋时,更加关注的是鞋子的款式和舒适度,而非品牌。
以下是几个原因:
1. "消费观念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化需求。因此,在选择老年鞋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款式新颖、舒适度高的产品。
2. "产品同质化严重":在老年鞋市场上,很多品牌的产品在功能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更加注重鞋子的外观设计和穿着舒适度。
3. "品牌忠诚度较低":与年轻消费者相比,老年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他们更看重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实用性,而不是品牌效应。
4. "性价比考量":老年消费者在购买老年鞋时,会综合考虑价格、款式、舒适度等因素。在同等价位下,他们更愿意选择款式新颖、舒适度高的产品。
针对这一市场趋势,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注重产品研发":品牌应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设计,提高舒适度,满足消费者对时尚、个性化的需求。
2. "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础。
相关内容:
来源:【厦门日报】

我市大型商场内虽然未设老人鞋专卖店,但多个品牌均有适老款。

鞋类品牌推出适老款。
靠“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这句广告语打开老年人鞋类细分市场的足力健,如今面临债务困境:相关税务部门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欠税公告显示,足力健人力增值税欠税余额879077.92元;前不久,据知名广告策划人金枪大叔透露,某老人鞋品牌拖欠一内容供应商900万元,据称欠款方为足力健。
知名的“专业老人鞋”陷入困境,老人鞋市场还“香”吗?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状况
曾经盛极一时 如今陷入了债务困境
2015年,足力健品牌创立,率先举起“专业老人鞋 ”的大旗。2016年,“国民媳妇”张凯丽为品牌代言,将“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的口号植入海量消费者的心坎里,足力健也成功借“孝心”营销切入银发市场。公开资料显示,足力健创立后第三年,营收便从前一年的6000万元飙升至18亿元。到2019年,足力健的营收达到40亿元,全国门店数量约5000家,可谓盛极一时。足力健还围绕老年群体进行品牌延伸,推出老人服装、有机食品、健康用品等。
然而,最近税务部门发布的一则欠税公告让大众大吃一惊:曾在老人鞋赛道上叱咤风云的足力健居然陷入了债务困境。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其实,近年来,足力健在品牌信誉方面频频受创。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其产品存在不合格情况,如鞋底过度磨损变形、帮底剥离强度不合格等。在社交媒体上,足力健的“劝退帖”也不少,内容大多是鞋底开裂、气味大、鞋体设计不舒适等。
分析
面对众多对手 其先发优势已经丧失
在昆仑战略定位福建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傅有看来,足力健品牌陷入当下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产品质量、扩张过快等原因,还有就是缺乏精准定位,在老人鞋品类中,未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差异化竞争优势。
“足力健创立的时候,老人鞋这一细分领域尚无替代品牌,足力健做的是对空白市场的填充,新开店是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市场上涌入众多同品竞争者,这个优势很快就丧失了。同样都是老人鞋,消费者为什么选你?肯定要有一个品牌‘标签’,是便宜、舒适还是其他什么优点,至少要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傅有说。
市场
众多品牌发力 老人鞋赛道竞争激烈
尽管足力健陷入了困境,但我国老人鞋市场仍在扩容。除了足力健、舒悦等专营老人鞋的品牌外,奥康、斯凯奇、骆驼、红蜻蜓等知名品牌也纷纷发力老人鞋赛道,凭借丰富的制鞋技术和成熟的销售网络,推出了众多适合老年人的鞋款,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7月1日晚,记者走访了我市多个大型商场,在鞋类最为集中的楼层,虽然未发现老人鞋专卖店,但是奥康、安踏等品牌均有适老款。在SM城市广场的奥康专卖店,设置了“我的爸爸是男神”“父能量MAX”等海报,进门一排货架上,都是中老年款,标出“防滑,提供稳定防护”“轻量大底”等老年人关注的信息。不远处的安踏工作人员听说记者找寻“老人家要穿的鞋子”,随即取下货架上的几个款式表示,虽然不是专门为老人家设计的,但是这几双当季新款鞋底柔软、鞋子很轻、底纹防滑,上了年纪的老人买得比较多。
记者在线上平台搜索发现,骆驼、斯凯奇、红蜻蜓等品牌的适老鞋款销量不俗。例如,斯凯奇某款一脚蹬网面鞋的销量显示超1万双,回力某款妈妈鞋售价不到百元,销量已经超3万双。
消费者
给老人家买鞋 主要看款式和舒适度
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给老人家买鞋子,一般是到线下店,让老人家上脚试穿,看款式、看舒适度。她说,现在很多鞋类品牌都有适老款,没必要非得老人鞋品牌。“去年老人家过生日,孩子网购了一双足力健老人鞋做礼物,但脚感一般。”
“看到合适的就买,不认牌子。”市民刘老先生说,平时选购鞋子,他都是和几位老朋友约着一起到店试穿,综合考虑价格是否合适、穿着是否合脚等因素。
观点
品牌不代表一切 产品质量过硬是关键
企业要想在老人鞋这个赛道稳健掘金,并实现长足发展,应该抓住哪些关键?傅有认为,在了解消费群体诉求的基础上,企业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深耕一个小而美的品类,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必围绕老人群体做跨品类运营,分散资源;战略节奏也很重要,要调查后先试点,不要一开始就大面积拓店、铺货。
“产品质量过硬是关键点之一。在老人鞋市场,不是老人鞋品牌才有机会,更多品牌是因产品价格、质量、舒适度等被消费者喜爱。”傅有提醒,新一代银发族及为父母购鞋的年轻子女,在购买决策逻辑上已发生改变,若再采用早年“洗脑式”的营销,效果将大打折扣。
此外,随着短视频、直播等碎片化信息大量涌入生活,消费者的注意力被高度分散,竞争逻辑早已重构。傅有认为,从营销角度看,老人鞋仍是一个较笼统的提法,使得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感知并不明显,企业要着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让自家的老人鞋与同品类竞争者拉开距离。
预测
目前处于蓝海状态 千亿时代还未到来
观研天下发布的《中国老人鞋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整体来看,虽然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持续增长,但专门针对这一细分人群的鞋品牌几乎处于蓝海状态,我国老人鞋行业千亿时代还未到来。
据知名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老人鞋零售市场规模约819.6亿元,在整体鞋履零售市场中占比约17.7%,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21.3亿元。
(文/图 厦门晚报记者 吴佳)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