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零售业的“扛把子”指的是德国的零售巨头阿尔迪(Aldi)。根据公开的数据,阿尔迪的年销售额约为2000亿欧元(约合1.3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超过了其他欧洲大型零售商,如奥乐齐(Lidl)和家乐福(Carrefour)。
阿尔迪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即提供大量低价商品,同时减少非必要的开支,如门店装饰和广告。这种策略吸引了大量寻求性价比的消费者,使其在欧洲市场上迅速崛起。
以下是阿尔迪与奥乐齐、家乐福的一些对比:
1. "年销售额":
- 阿尔迪:约2000亿欧元
- 奥乐齐:约1500亿欧元
- 家乐福:约1000亿欧元
2. "门店数量":
- 阿尔迪:约12000家
- 奥乐齐:约10000家
- 家乐福:约10000家
3. "市场份额":
- 阿尔迪:在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 奥乐齐:在德国、波兰、捷克等国家的市场份额稳定
- 家乐福: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阿尔迪在欧洲零售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当之无愧的“扛把
相关内容:
欧洲实体零售快顶不住了?
德国施瓦茨集团闷声发大财,去年狂卷1820亿美元(约1.33万亿人民币),直接把家乐福、奥乐齐甩出三个身位。

这波价格战赢麻了。
家乐福中国四家店打包卖四块钱的新闻刚过去一个月,欧洲本土战场更惨烈。
德勤最新报告里欧洲老三阿霍德年收978亿,老二奥乐齐1236亿,但都被施瓦茨1820亿按在地上摩擦。
最扎心的是家乐福,全球排名掉到13位,中国门店从300家缩水到四块钱贱卖,当年零售鼻祖混成现在这样真唏嘘。
施瓦茨手里两张王牌打得狠。

Lidl专攻折扣超市,Kaufland搞大卖场,全球14000多家店全靠低价策略横扫。
上海前滩去年开的Lidl门店天天排长队,同类商品比隔壁便宜三成,这谁顶得住?
更绝的是自有品牌占比冲到四成,粮油生鲜贴个Deluxe标直接当高端货卖,利润率还比代销高一大截。
电商巨头在欧洲也干不过实体店。
亚马逊消费电子做到175亿欧元销售额确实牛,但在德国本土38%份额被五家实体店分食,法国33%市场捏在欧尚这些本土商超手里。

荷兰电商扛把子Bol照样压着亚马逊打。
实体店现在玩更狠,扫码比价即时调价,价格战打到分钟级。
欧盟六月新规还给实体店加buff。
手机平板必须贴能效标签,亚马逊上那些杂牌机合规成本暴涨,反倒是施瓦茨这种自有品牌早备好法文检测报告。
隔壁西班牙服装巨头Inditex(ZARA母公司)都学聪明了,线上线下同价同库存,关店率直降两成。

说到底零售这行光靠烧钱补贴没戏。
看看家乐福当年跨国并购花掉几十亿美金,现在全打水漂。
施瓦茨五十万员工死磕供应链,连装蔬菜的塑料盒都自己开模做。
德国首富把成本抠到骨子里,货架补货时间精确到秒级。
价格战打到这份上,真不是谁都能抄作业的。
Lidl上海店里大爷大妈抢牛奶的场面比双十一还疯。
零售这行说到底,能把三块钱的卷心菜做到五毛钱品质还赚钱的,才是真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