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高端婴幼儿服饰产业特色产业集群调研行⑩,智改数转加速,创新发展势头强劲

特色产业集群调研行⑩ | 宁晋高端婴幼儿服饰产业加快智改数转、创新发展
【导语】近年来,宁晋县以高端婴幼儿服饰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篇报道将带您走进宁晋,了解该县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婴幼儿服饰产业集群。
【正文】
一、产业背景
宁晋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河北省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枢纽。近年来,宁晋县依托丰富的纺织产业基础,着力发展高端婴幼儿服饰产业,形成了以婴幼儿服饰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二、智改数转,提升产业竞争力
1. 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宁晋县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婴幼儿服饰生产设备,如全自动电脑绣花机、激光切割机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推进智能化生产,实现个性化定制
宁晋县鼓励企业加大智能化生产投入,通过引进智能化生产线、研发智能设备,实现婴幼儿服饰的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3. 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宁晋县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创新发展,打造国际品牌
1. 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宁晋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高端人才,

相关内容:

宁晋高端婴幼儿服饰产业加快智改数转、创新发展

实现“织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

在宁晋县服装企业的全智能自动吊挂系统流水线上,一排排悬挂的布料像坐在“空中”,被精准分配到不同工位,由工人取下,裁剪、熨烫、拼块,一气呵成。生产车间内,自动排料系统、自动铺布机、自动裁床机等“机器员工”越来越多,产业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家庭作坊起步,宁晋县的高端婴幼儿服饰产业如今已华丽蜕变。全县拥有生产及配套企业547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大中城市,更远销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24年,产业集群完成营业收入116.84亿元,同比增长5.4%。

作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河北省纺织服装强县,宁晋县是如何引导这个传统产业撕掉“老旧、低效”的标签,从劳动密集型车间向智能化数字工厂蜕变、向科技产业转型的?记者深入企业一线,探寻其升级密码。

河北丽达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电脑绗缝机。资料图片

智能驱动 重塑生产筋骨

一件婴童服饰从设计到成衣,往往需经历上百道工序。在宁晋,高端婴幼儿服饰企业正围绕这些关键环节,大力更新设备,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设计、打版是服装生产的起点。7月8日,在河北丽达制衣有限公司的3D数字化打样室,数字面料、数字打版、3D样衣等数字孪生技术,让设计服装变得如同搭积木般直观便捷。设计师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向记者演示一款儿童卫裤的设计过程:样板导入、虚拟缝合、面料属性调整直至样衣呈现一气呵成。“以往设计一件样衣,从找面料、手工画图到打版、寄送,至少需要7天时间。”企业设计部经理焦贤介绍道,如今应用3D技术,一个月能设计出30多款新衣。

在童泰婴幼儿服饰有限公司的裁剪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智能设备。资料图片

精度是婴幼儿服装的生命线。在童泰婴幼儿服饰有限公司的裁剪车间,自动化裁床将裁剪精度提升至毫米级。工作人员在智能屏输入数据,裁床随即精准裁切布料。该公司裁剪车间主任姜浩解释:“相比成人装,婴童装对裁剪精度要求更严苛。传统手推刀易造成布料层间误差,而自动化裁床即使处理100至200层布料,上下误差也能控制在0.5毫米内。”

走进河北奔发制衣有限公司的制衣车间,一幅高效运转的图景映入眼帘:裁片、半成品、成衣如同乘坐“空中快车”,在智能吊挂系统的牵引下,有序穿梭于各工位之间。2014年引入吊挂系统,今年又对18套吊挂系统进行智能升级,奔发制衣成功串联起上百道生产工序。“有了这套系统,我们生产的近20个品牌服装,可以实现同时在线生产,而且还减少了人工搬运、绑扎等环节,生产效率提升了25%。”企业总经理李娟介绍,更重要的是,这一系统顺应了小单快反的市场节奏,满足客户品类多、订单量小的新需求。

从制造到“智造”,从凭手感到靠智能,宁晋高端婴幼儿服饰产业的生产方式正经历深刻变革。目前,该产业服装生产企业中,电脑设计自动排料系统、自动剪裁系统、生产吊挂传输系统、立体式仓储系统的应用率已超过60%。

在童泰婴幼儿服饰有限公司缝纫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缝制童装。资料图片

创新谋变 锻造品质品牌

市场需求旺盛,竞争也异常激烈。要在婴童服饰红海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求新谋变。

7月8日,童泰公司9楼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一场以“嗨,森林派对”为主题的2026年春季订货会气氛热烈。工作人员正向来自全国近千家加盟商推介着2000余款新品。“我们每年举办4次订货会,共推出超8000款新产品。”公司销售经理贺朋表示。支撑如此庞大新品量的核心秘诀,正是创新。“创新不仅在于款式。”设计师张秀丽拿起一款婴儿连体衣举例,“我们在棉质基础上添加了莫代尔成分,使衣物更加爽滑亲肤。”强大的设计团队是童泰创新的引擎,其在意大利米兰、日本东京、法国巴黎均设立了研发设计中心,每年自主研发面料超百种。

创新同样根植于生产环节。

在奔发制衣车间的一角,智能化电脑绗缝机只需按下启动按钮,机械臂便可以沿着半透明亚克力模板精准缝纫。这些复合型模板上已预设好拉链、肩膀、口袋等部位的槽线。“过去做一件羽绒服需要多名工人依次操作。”李娟介绍,开发出复合型模板后,他们将羽绒服其中的19道工序整合为一道,一台机器一次性做19道工序,效率与标准化程度双双跃升。

品牌意识的觉醒是产业升级的另一标志。记者走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宁晋企业开始精心培育自主品牌,220余家纺织企业拥有自主品牌:童泰牌婴幼儿服饰获评河北省十大服装品牌;宁纺集团的“灵音”牌灯芯绒曾获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流行面料,如今又延伸至服装品类;丽达制衣的“正羽”品牌休闲服已陆续投放市场,销售良好;河北旭宝制衣有限公司则推出“米乐熊”“莫菲鱼”两大婴童服饰品牌,成功进驻万达、奥特莱斯、北国、孩子王等知名商圈,步入健康扩张期。

链式管理 重塑产业生态

“这款新生儿半背衣采用纯棉面料,柔软蓬松,半开背设计防浸湿,现在下单,今天发货!”7月10日,在河北童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4楼直播间,主播正在通过直播平台介绍产品。

在河北童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直播间,主播在介绍产品。范素素摄

童泰供应链公司是童泰婴幼儿服饰旗下企业。其3楼办公区域,一套通常在大型仓库才能见到的快递分拣系统正高效运转。“4楼直播,3楼发货,这种一站式仓储配送模式,将时效较传统流程至少提升了1天。”公司副总王严告诉记者。该仓储中心拥有1.2万个货位,配备了先进、绿色节能的输送分拣设备,日分拣配送能力可达5万单。今年“618”大促期间,单日销量峰值高达78148件;5月13日至6月20日,电商渠道累计销售婴童服饰产品超88.86万套。

童泰婴幼儿服饰有限公司每年推出新款产品超8000款。资料图片

在宁晋,像童泰一样推行供应链管理模式、整合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的企业正日益增多,重塑着传统服饰产业的生态。

“服装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如同调配资源的巧手,协调着生产、采购、物流调度等环节,让整条链如河流般畅通无阻。”丽达制衣经理王为民深有感触。正是看中供应链管理的显著效益,该公司去年新设了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为应对电商与网购快速发展趋势,宁晋县积极鼓励企业拥抱B2B、C2C、O2O等新模式,搭建交易网站,引进外贸人才进行线上洽谈。同时,支持品牌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通过建立连锁门店、开设网络旗舰店和品牌商城,并创新采用网上订货、实体店取货、网购宅配等多元化营销策略,全面拥抱数字化转型。

短评

智改数转激活传统产业发展基因

张莉

宁晋县高端婴幼儿服饰产业的这场“智改数转”革命,为传统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迭代范本。

在这座以服饰加工闻名的城市,数字孪生技术正重构生产逻辑。设计师轻点鼠标即可完成打样,自动化裁床将误差压缩至0.5毫米,智能吊挂系统让小单快反成为可能。从“制造”到“智造”,从“凭手感”到“靠智能”,宁晋高端婴幼儿服饰产业的生产方式正经历深刻变革。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链的集体觉醒——童泰服饰用仓储分拣系统将发货时效提升24小时,丽达制衣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跨环节无缝衔接,这种从“机器换人”到“万物互联”的进化,折射出县域经济拥抱数字化转型的自觉。

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不只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它既是连接供需的数字桥梁,更是重构产业价值的发展代码。对于众多传统产业集群而言,宁晋的实践有着很好的示范意义: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的必答题;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从生产基因到商业模式的系统性革新。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