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时代逆流而上:Jean Prouvé 展X《Magazine C》全恩庆,从一张椅子看见纸本、设计的永恆价值

六月迎来了一场瞩目的设计盛事,携手瑞士知名家具品牌,与来自韩国的设计椅专门誌《Magazine C》,共同推出全新展览《REIMAGINING THE STANDARD|Jean Prouvé 设计标準再进化》。展览以经典的为起点,再深入剖析了法国设计大师 Jean Prouvé 的结构美学与设计精神,更带来了 Antony Chair 2025 年限定版全球首发亮相的重磅消息。

《REIMAGINING THE STANDARD|Jean Prouvé 设计标準再进化》主视觉。

Antony Chair 20252025 年度限定版 安东尼休闲椅(欧洲松木、红海盗)

由法国设计师 Jean Prouvé 为 Antony 大学城打造的 Antony 椅,是 1950 年代极具代表性的现代家具之一。2025年Vitra 将推出年度限定版,椅壳採用欧洲松木,金属椅架则涂以 Prouvé 经典红。此版本向 Prouvé 晚期重要作品致敬,也延续 Vitra 与 Prouvé 家族自 2000 年以来的深厚合作。Antony 椅的力学结构源自 Compas Direction 桌设计语彙,兼具美感与工艺逻辑。每张限量椅皆附编号标籤,致敬设计大师的经典精神。 

本次展览以 Jean Prouvé 知名作品《Standard Chair》为主轴,透过 Vitra 现行生产的二十余件经典设计,深度解析 Prouvé 的创作理念、工业实践与独特美学语彙,展现其、及鲜明色彩运用,勾勒出简洁优雅且高度功能性的家具结构。

展场同步邀请韩国知名设计杂誌《Magazine C》参与策展,特别以创刊号《Standard Chair》提供文化诠释视角,引领观者探索经典名椅的故事脉络。现场亦展出现代建筑大师 Le Corbusier 与 Charlotte Perriand 于 1928 年共同设计的《LC4》躺椅、Prouvé 的《Grand Repos》与《Klappstuhl》等珍稀老件,以及义大利品牌 NM3 的当代金属工艺作品,从中窥见 Prouvé 设计精神对当代设计的延续与启发,是设计迷不可错过的本月大事。展期即日起至2025年7月6日(日),可在参观。

延伸阅读:

丹麦设计首次来台,推出新作&Tradition《Ita》系列展现引人入胜的极简主义



是坏时代,也是好时代

我从未拥有风格,也从未设计形状;我所做的是结构。—Jean Prouvé

无论是展场或是新闻稿中,都能看见 Jean Prouvé 的经典名言:展览就以此揭示了他设计的本质。似乎也巧妙地呼应了本次专访的主角—《Magazine C》执行董事全恩庆女士(Ms. Eunkyung Jeon)所追求的精神。

Jean Prouvé 的经典名言出现在展览现场。

《Magazine C》是一本来自韩国的季刊,虽然诞生在纸媒式微的数位时代,却逆势崛起,以传统纸本形式、每月只专注报导的故事。其编辑脉络其实有迹可循,因为杂誌隶属于集团旗下,由韩国知名外送平台(배달의민족)创办人金奉辰先生(Kim Bong-jin)新创的媒体事业。

杂誌创办人金奉辰先生(Kim Bong-jin)。

在这之前,2011年创刊的《Magazine B》其实就是成功的先例,这本月刊不但没有广告来维持内容中立与纯粹,每期深入剖析单一品牌的本质作为主题,将视为核心精神,反而逆势崛起,成功的在韩国、国际市场上取得迴响与肯定,至今已出版接近80本作品,包括许多知名品牌,像是Rolex、Disney、MUJI、ACE Hotel 等等⋯⋯。

2011年创刊的《Magazine B》至今已出版接近百本作品。

《Magazine C》即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然而却将焦点锁定在椅子这个物件上,每期精选最具影响力的标誌性椅子进行深度报导。创刊号即选定本次展出的设计师 Jean Prouvé 的《Standard Chair》,内容鉅细靡遗地呈现其设计师生平、诞生历程,乃至于製造商 Vitra 的工艺细节,其内容涵盖设计师、品牌、製造商、收藏家,甚至坐着这把椅子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探讨其对相关产业和普罗大众所产生的影响力。

《Magazine C》将主题聚焦在设计椅上。

在这次《REIMAGINING THE STANDARD|Jean Prouvé 设计标準再进化》展览期间的三场主题讲座中,全恩庆女士也亲临现场,在6月28日(六)与 Vitra 经典设计总监 Stine Liv Buur、藏家与策展人共同对谈,分享对设计、媒体以及对纸本价值的独到见解。

展览现场展示。


关于《Magazine C》的选题哲学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许多人对《Magazine C》最好奇的地方。

在还未访问全恩庆女士之前,我最先接触到的是《Magazine B》一本介绍《ASTIER DE VILLATTE》的专书开始认识这整个出版体系。其内容不只让读者看见了瓷器本身,更感受到一个品牌如何将生活风格、香氛记忆、甚至是纸本工艺都融入其美学之中。一本杂誌,竟然能把一张椅子、一只杯子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变得如此丰富、好读,这也让我对《Magazine C》在这样极度垂直又专注的题材里,编辑们又是如何衡量与的标準呢?

全恩庆女士以温和而专注的语气开场:他接着解释,因为主要题材是,他们选择的标準则有五个,第一是造型上的原创性(Design Originality),第二是技术上的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第三是它对产业有没有影响力,第四是对大众的影响力,最后一个就是否具备历久弥新的价值(Timeless Value)。他总结道:

此外,虽然是2024年才创刊的《Magazine C》,然而团队早已列出了大约百张值得报导的椅子清单:他表示,团队主要透过内部讨论来决定,但也会弹性地考量外部议题,有时也会对应时事风向,让《Magazine C》在不失品味的前提下,触及更广泛的受众。

《Magazine C》执行董事全恩庆女士(Ms. Eunkyung Jeon)。




纸本逆袭,将会成为奢侈的经验

我认为印刷媒体不是过时的,而是将会变得更加奢侈、高级、珍贵。—全恩庆

而身为长期在媒体工作的编辑,常常听到的声音出现,尤其在人人滑手机、短影音当道的时代,到底还有谁还会关注纸本杂誌?更别说是专为这个小众的题材,仔细又扎实地编辑一本刊物。也因此,我不禁提出这个问题:

他接着大胆预言纸本的未来价值:

不过,理念归理念,回到实际经营,纸本杂誌依然面临着收益的挑战:他强调,即使追求极致的美学和深度,也必须确保杂誌的永续经营,团队依旧会考虑销售额和数字,每天都会确认销售状况。即使在现实与理想间不断拉锯,对于一本杂誌应该承载的价值,团队始终有着清晰的想法,这也构成了《Magazine C》独特的生存之道,就如他所说,最终期望製作出一本。

《Magazine C》希望能做到成为一本有收藏价值的杂誌。



Jean Prouvé 的永恆价值

这次展览中同步展出的《Magazine C》创刊号,正是以 Jean Prouvé 的《Standard Chair》为主题。而,选择一位在亚洲市场尚未广为人知的设计师,其背后也展现了《Magazine C》独到的编辑眼光与更深沉的理念:

Jean Prouvé 不只是一位设计师,他同时也是政治家、建筑师、教授。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Magazine C》为何会把 Jean Prouvé 放在创刊号的核心位置。因为凌驾在设计之上,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价值观,也因此,Prouvé 的作品放到今天来看,反而更显得更有份量。

Standard 标準单椅(浅橡木座面、钴蓝椅脚)

法国建筑大师 Jean Prouvé 的作品,利用特殊的金属结构设计将重量压力分散至地面,椅脚和支柱选用坚固的钢铁製作,接触人体的部分则改为温暖的木材胶合板,两者搭配兼顾乘坐者的舒适度与稳定度,不仅工法独到,更兼具美观及实用性,足以称为单椅界的标準。售价:NT32,200

Lampe de Bureau 金属檯灯(钴蓝、110V)

经典工业设计檯灯《Lampe de Bureau》展现 Jean Prouvé 对于功能性、简洁性与工艺美学的独特见解;此款灯饰最初诞生在 1930 年,为 Prouvé 替法国 Nancy 大学城宿舍所设计,其採用单片金属弯折而成的结构,轮廓简约且极富现代感,并提供适切的照明角度,无论置放工作室、办公空间或家中书房皆合宜。售价:NT11,200

Compas Direction 罗盘工作桌(浅橡木、深黑桌脚)

擅长以质朴、不加以修饰的金属零件与木材成为家具主体结构的法国设计师 Jean Prouvé,在 50 年代创作出匠心独具的 Compas Direction 工作桌,以窄版、片状式金属结构化桌脚设计,巧妙地向航海世代伟大领航者的致敬。Jean Prouvé 自小受到身为教育家的父亲影响,进行创作时总是和人道关怀及社会意识有所连结,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与的特点被一再强调, Compas Direction 工作桌以钢及橡木组合而成,一刚一柔的鲜明对比,不只成为坚韧却温润的实用设计,拿捏得当的桌身比例,放置于居家或工作室皆合适。 售价:NT 102,900




以翻译西方设计语言

这次透过展览,让《Magazine C》以正式的形式与台湾读者交流,全恩庆女士也分享了对台湾市场的观察与期待:

《Magazine C》杂誌内容。

他接着以生动的例子阐明了这种在地化诠释的可能性:所以你可以看见杂誌中企划了单元,完全呼应上述的具体实践。其内容介绍了五个不同城市、家庭,如何使用诠释同一把椅子。他们甚至也因为来到台湾取材,透过如此企划完美展示了这些椅子在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们之间是如何被使用和传承。他认为,将椅子视为,而非单纯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帮助亚洲读者理解西方设计的深层意涵,弭平潜在的理解落差。

而一本关于椅子的杂誌,若能在不同文化之间打开对话的可能性,那正是《Magazine C》最想带给读者的价值。

《Magazine C》杂誌内容。






《Magazine C》

en.magazine-b.com/magazine

IG @chair.magazine.c


明日家居 MOT CASA

www.motstyle.com.tw/store

FB/IG

延伸阅读:

独家专访|走进瑞典设计师 Gustaf Westman 的工作室,用设计诉说日常生活的幽默可爱独家专访|巴黎圣母院礼拜椅设计师 Ionna Vautrin: 台湾精品交织在文化脉络里生命故事,以阿美族工艺谱写生活之美独家专访|巴黎圣罗兰博物馆总监 Elsa Janssen:2025大阪特辑|世博女性馆,设计师永山祐子: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