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现象!小众潮牌在特定圈层里迅速崛起,LOGO被印在各种意想不到的物品上,比如板砖、墙壁、甚至是一些有象征意义的废弃物上,这往往被视为一种反主流、个性表达和社群认同的象征。
然而,正如你所说,当这种“稀缺”和“独特”变得过于泛滥,甚至脱离了原有的文化和艺术语境,粉丝们的态度就可能发生转变。为什么会怒了?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失去稀缺性和独特性:" 潮牌的核心魅力之一在于其小众和难以获得。当LOGO被大规模、低成本地印在廉价物品上,甚至随处可见时,它就失去了原有的神秘感和独特性,变得“普通”甚至“廉价”。粉丝会觉得品牌在“媚俗”或“为了赚钱而牺牲了核心价值”。
2. "商业化过度,价值观稀释:" 当品牌开始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而不再专注于设计、文化内涵或社群建设时,老粉丝们会感到失望。他们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个商品,更是一种态度和身份认同。过度商业化会让他们觉得品牌不再“酷”,而被金钱绑架。
3. "审美疲劳和媚俗感:" 过度曝光和滥用LOGO,会让粉丝产生审美疲劳。看到LOGO出现在板砖上可能还觉得有点“酷”或“有态度”,但当它出现在所有
相关内容:
眼下正红的潮牌Supreme,近日也传出了被私募基金看中的消息。据Business of Fashion、Highsnobiety等媒体报道,Supreme将向美国私募投资集团凯雷集团(The Carlyle Group)出售少数股权,双方即将就此交易达成协议,但目前具体的交易条款尚未披露。按照Supreme创始人James Jebbia向BoF独家发表的声明来看,此次融资是为了维持增长,”与凯雷合作,能让我们专注于做我们擅长的事,并一如既往地掌握品牌。“
豪不夸张地说,Supreme每一季的最新联名名单和发售单品目录都会引起忠诚消费者大力追捧。Supreme由James Jebbia于1994年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创立,是结合滑板、Hip-hop等文化并以滑板为符号的美国街头服饰品牌,Supreme语意为最高的、至上的。在知乎上,有人用限量、吵架、噱头来形容Supreme一路的走红路径,但这些词汇并不是负面评价,反而精辟地总结了当下追求潮牌的消费者心理。
街头品牌向来喜欢借力,Supreme本年度的重大动作就包括了与传统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合作的联名系列,将“LV老花”重新推给年轻人并使之接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Supreme的确做到了,门店和官网的抢购盛况验证了这一点。事实上,近几年Supreme的联名名单越拉越长,似乎只要印上Supreme的红字标签就能自命不凡,服饰系列自然无需多说,剃须刀、电吉他和筷子也很有趣,那么一块板砖呢?在几乎所有传统零售业都在叫苦的时候,Supreme独有的排队景象实在太惹眼了,这种如日中天的景象也让Supreme 决定在纽约布鲁克林开设第二家店铺。
10月5日,位于纽约布鲁克林高档街区Grand Street的Supreme新店正式开业,这是Supreme在纽约开设的第二间店铺,和曼哈顿SoHo店相比,除了 3000英尺的巨大空间,内部装潢与待客压力几乎是一样的。
“事实是我们在曼哈顿的零售空间已经被挤爆了,“Supreme的前品牌总监Angelo Baque如是告诉《女装日报》,“我们无法再服务更多客户或出售更多的商品……我们希望有一个离城市稍近一些的商店,不会给我们的曼哈顿顾客带来不便。”

门店的扩张意味着Supreme有着更多业绩增长的需求,过去,它的许多中心门店都有大排长龙的情况出现,显然市场需求大于供给。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信号,今年早些时候,就有传闻推测Louis Vuitton母公司LVMH集团即将以5亿美元收购Supreme,虽然过后来被LVMH方面否认,但无疑表示Supreme已经受到了重量级资本公司的注意。而此次凯雷的消息传出后,双方公司都还未做太多解释。
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本公司之一,资产组合达到了1,930亿美元。集团热衷于追逐多个领域内表现优秀和有增长潜力的品牌,如2008年收购了意大利奢侈品牌 Moncler,在接下来的两年里,Moncler在全球主要市场开业了33家新的门店。并且,作为一家一直非常关注中国市场增长的投资公司,如果Supreme此次被收购成功,这个品牌或许也会踏上扩张全球市场,尤其是大中华区市场之路。
即使看起来,投资Supreme这种现象级的品牌似乎并不符合凯雷的一贯作风。但有业内评论人士认为,除了Supreme品牌在年轻一代中的号召力,品牌独有的超强联结性、创新思维和销售模式也是重要的得分项。抛开Supreme的自身优势不谈,在凯雷的投资版图里,和Hip-pop文化有关的产业确实很少,而如今嘻哈文化的占领区已不限于街头,凯雷想要入股Supreme占得先机也可以理解了。
然而如何定义小众文化?关于这句话的方式永远是例举多于力证,随着这次Supreme的收购风声一走漏,又会有怀有悲观私享心理的粉丝开始哀叹Supreme的前景了。
【原标题:小众潮牌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凯雷资本将入股Supr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