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新闻信息点很清晰。可以将其解读和提炼如下:
"核心事件:"
“大连羊绒大衣”这一区域品牌正式推出或开始强化推广。
"关键背景/行动:"
产业链上的各个参与方(如养殖户、加工厂、设计师、销售商、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举行了对话交流活动。
"主要目的/成果:"
通过这次对话,各方共同探讨如何促进大连羊绒产业的融合发展,为该区域品牌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支持和建议。
"解读:"
1. "品牌建设:" “大连羊绒大衣”正从一个可能分散的产地概念,向一个有区域辨识度的"品牌"迈进。这通常意味着在产品质量、设计、文化内涵等方面有提升和统一标准。
2. "产业协同:" 产业链多方对话是关键。这表明产业意识到单打独斗的局限性,希望通过沟通协调,整合资源,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如市场推广、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品牌营销等)。
3. "融合发展:" 这是目标。意味着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销售环节连接,而是要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合作、价值共享和模式创新,可能包括:
"上下延伸:" 从源头(养殖)到终端(销售)的整合。
"横向整合:" 设计、制造、营销等环节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模式创新:
相关内容:
2025第二届中国(大连)羊绒大衣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日前在2025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期间举行。本届论坛以“科技重塑制造,时尚定义未来”为主题,汇聚国内头部服装品牌、新锐设计师、优质制造商及创新面料企业进行现场“对话”,推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展现大连羊绒大衣产业“匠心工艺+时尚基因”。
大连作为北方重要的时尚产业聚集地,依托港口区位优势与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培育了一批有国际视野的羊绒大衣生产企业,形成从原料采购、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到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44家,包括全美、瑞岚达、欣万代等知名企业。“大连羊绒大衣”区域品牌正式发布,成为大连新的城市名片。
大连市副市长冷雪峰指出,羊绒大衣产业是大连特色优势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目前,全市近300家生产企业,年产能达3000万件,占全国40%,产品畅销国内外。他表示,本届论坛紧扣产业新趋势,从多维度搭建对话平台,有助于推动大连羊绒大衣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屈飞表示,大连是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羊绒大衣产业区域品牌影响力显著。论坛的连续举办是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现,旨在汇聚各方智慧,探讨产业在科技赋能、设计创新、品牌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新思路。

会上,大连市服装纺织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学志解读了《大连缝制 手缝双面呢大衣》团体标准。该标准的制定与宣贯将提升大连羊绒大衣品质,填补手缝大衣相关标准空白,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科技·时尚”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聚焦“科技赋能工艺升级”“东方美学设计表达”“绿色供应链构建”等议题,深入探讨产业链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

森马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徐波认为,企业增长需聚焦客户端、地区端和业务端三大战略方向。国际化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可分为产品出口、跨国运营和全球资源配置三个阶段。

浙江凌迪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郴指出,全球供应链向“在地化生产+数字化协同”模式演进,AI在时尚领域应用成熟,能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成都今时秀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孔杰表示,今时秀专注高端羊绒双面手工大衣,通过源头精选、注重工艺细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实现转型升级。他认为,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企业应尽早改变,赢得先机。

三只小山羊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辉表示,公司通过聚焦单品、主打爆品取得新突破,在品牌战略和传播矩阵方面发力,聚焦大衣品类,打造差异化。同时,公司整合直播、短视频、梯媒等多种渠道,让品牌深入人心。

览众数据创始人陈灿表示,览众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能力构建企业产供销决策的数据底座,应用“机器学习最优化+启发式优化”的双重应用,推动智能决策商业化落地。

抖音电商女装综合业务运营经理王静怡介绍,市场上裤装、毛织物需求增长,羽绒服、外套销售稳定,2025年流行六大服饰风格,意式美学受一、二线城市上班族青睐。
撰文 / 本报记者 张贵东编辑 / 王丹阳 审核 / 同黎娜 终审 / 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