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加盟店,赚与赔的真相?揭秘三笔账,帮你算清加盟店投资回报!

开加盟店是赚是赔,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品牌实力、市场环境、经营能力等等。但我们可以通过算清楚以下三笔账,来更清晰地了解加盟店的盈利潜力:
"第一笔账:启动成本账"
这包括开设加盟店所需的所有初始投入,例如:
"加盟费:" 向品牌方支付的费用,获得品牌使用权。 "保证金:" 通常在合同期满后可退还,但可能存在扣除。 "品牌使用费/管理费:" 按年或按月支付,用于使用品牌和获得支持。 "装修费:" 按照品牌标准进行店铺装修的费用。 "设备费:" 购买所需的设备,如厨房设备、收银系统等。 "首批货款:" 采购首批货物的费用。 "人员工资:" 招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证照办理费:" 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手续的费用。 "其他费用:" 如开办费、市场推广费等。
"要算清楚这笔账,你需要:"
"详细了解加盟品牌的收费标准和合同条款。" 不同的品牌,收费标准差异很大。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估算各项费用。" 例如,不同城市的租金、装修标准、人工成本都不同。

相关内容:

在加盟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加盟商最容易被两样东西诱惑,一个是门店排长队,另一个是门店高营业额。

看到人头攒动、排队不断,很多加盟商就以为“稳了”,立刻咨询加盟,甚至想一次性拿下多店。但现实往往是:门店热热闹闹,却不一定赚钱。因为——门店火爆 ≠ 门店盈利

要判断这个加盟店到底能不能开,首先要冷静下来,算清楚以下这三笔关键账:

算清楚保本营业额

开店做生意,要“先预败,再预胜”。

只有搞清楚每个月至少要做多少营业额才能不亏本,心里才会有底。

所谓保本营业额,就是门店在不赚钱也不亏钱的情况下,要做到的流水金额。这个数字可以通过一个简单公式来计算:固定开支 ÷ 毛利率。也就是说,要先清楚每月必须支出的成本,再结合门店的实际毛利率,反推出门店要做多少收入才不会亏损。

固定开支主要包括租金、人工和其他日常运营杂费,这些费用不管门店生意好坏都得支出。比如租金通常是固定的;人工可以根据门店最少需要的人员数量来计算;而杂费中尤其要注意电费。

对于用电量较大的品类,比如火锅、电烤类烤肉等,电费对利润的影响不容忽视。以一家月营业额为50万元的自助烤肉店为例,采用电烤还是碳烤,每月电费支出差异可达2万元左右。

还要考虑门店具体选址不同,电价也存在差异,单价从0.8元/度到1.2元/度不等,成本差距每月动辄几千元。如果开在商场,还要特别关注空调使用情况。比如商场是否提供免费制冷?冷量是否足够?是否需要额外加装空调设备?这些都会直接影响门店的用电负荷和电费支出。

图源:红餐网摄

除了固定成本,毛利率也需要准确评估。

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点是:门店营业额越低,损耗占比反而越高,毛利率也会被拉低。因此,在估算毛利率时,不能只看品牌宣传数据,必须综合考虑多个关键因素。

比如原材料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损耗,品牌方是否对营业额进行抽点以及抽点比例,堂食与外卖的占比——通常外卖的毛利率更低,以及各种促销活动的运营成本等等,都会影响实际的利润空间。

因此,评估毛利率时,要多种渠道了解真实情况,比如可以咨询已经营业一段时间的加盟商,去门店考察运营细节等。

举个例子,王明想加盟一家茶饮店。他估算每月固定成本包括:人工1.5万元、租金1.2万元、杂费1万元。如果实际毛利率为50%,那么这家店的保本点就是:(1.5 + 1.2 + 1)÷ 50% = 7.4万元

也就是说,这家店每个月至少要做到7.4万元,平均到每天,大约需要卖出2466元的产品,才能稳住成本线。

预估理想门店业绩

计算完门店的最低保本营业额之后,还需评估理想情况下的业绩表现。开店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不亏”,更重要的是实现盈利。

要合理预估门店的营业额,必须参考周边同类型门店的实际经营情况。如果该区域整体生意偏冷,即便品牌势能再强,也很难独善其身。因此,从选址阶段开始,就能通过了解同类型门店的表现来预估门店的经营情况。

有时候,商场管理方或房东可能会提供一些区域门店的大致情况,但出于招商或转租等目的,存在一定程度的“美化”。

因此,实地蹲点观察和多方验证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例如,可以连续几天在同一时间段记录竞对门店的客流情况、翻台率、上座率等运营数据,并结合外卖平台上的销量、评分等公开信息,综合判断其实际运营水平。

图源:红餐网摄

同类型门店的业绩作为参考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一些更具体的场景下可能存在的业绩差别。

比如,对比同品类的不同品牌开在同一商圈甚至同一家商场里的案例。通过对比它们的产品种类、动线布局、营销方式,以及实际的营业额表现,了解业绩差,这样对自己门店在该商圈的业绩表现能有更准确的预估。

同时,还可以关注品牌在周边不同商圈的表现。由于商圈特性、消费习惯、营运水平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商圈的门店实际业绩可能相差较大。

值得关注的维度包括:周末与工作日的客流及营业额变化、午市与晚市的客流分布、外卖与堂食的比例、促销活动对营业额的影响等。这些细节数据有助于为新店业绩做出更贴近现实的预判。

除此之外,在提交门店选址方案时,也可以向品牌方选址人员咨询营业额预估;或者与老加盟商交流,其经历了完整的选址、开业和运营周期,往往能提供更贴近实际情况。

拆解建店成本

很多品牌的加盟手册都会列出“预估投资额”,但通常只涵盖加盟费、设备和首批物料采购等基础费用,忽略了房租、押金等关键支出。与此同时,为了招商,品牌方往往以最理想的情况进行估算,导致实际建店成本常常高于预期。

而建店成本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回本周期的长短,也决定了投资风险的大小。要真正算清楚这笔账,必须对建店的开支项逐一拆解,并从中寻找节省空间。

例如,加盟费通常比较固定,但并非完全不可谈。一些品牌会在特定阶段推出优惠措施,减免费用或赠送首批物料。加盟商可以主动咨询品牌招商部门,展示自己的资源和运营能力,争取更多支持,同时也可以关注品牌活动节点,看看有没有阶段性优惠政策。

装修通常是建店成本中的大头之一。装修费用一般按照“门店面积 × 每平方米单价”来计算,品牌方通常会采用固定单价,面积越大,总费用越高。

如果能够向品牌方争取“利旧”和“自装”方案,往往能大幅降低装修成本。例如,某烤肉品牌方统一装修的价格在1200元/平方米左右,而通过自装,成本可降至约800元/平方米。

以一家300平方米的烤肉店为例:若由品牌方统一装修,总费用为:1200元/㎡×300㎡= 36万元;若选择自装,总费用为:800元/㎡×300㎡= 24万元。仅装修一项,就能节省高达12万元,这对于控制前期投资、缩短回本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设备采购也是重要一环。了解清楚哪些设备可以不从总部采购,如果品牌开放利旧政策,并且原来的铺面没有这些相关设备,可以在总部进场前在市场上购得相关的二手设备。这样既能节省成本,又能确保设备符合品牌要求。

最后是租金问题,除了尽量争取更低的租金外,还应重点关注付款方式:到底是“押二付一”还是“押二付三”?甚至有些房东还会要求一次性支付一年的房租。这些都会占用前期投入资金。

总之,只有把每一项开支拆开来看,仔细评估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遗漏、是否有压缩空间,才能真正算清开店的实际成本,避免盲目入场,提升投资的成功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品招”,作者:红餐品招,36氪经授权发布。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