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团顶流穿达芙妮?揭秘Z世代助力“土掉渣”老品牌逆袭巅峰的秘密

确实,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关注的现象。女团顶流穿着达芙妮(Daphne China)等老牌国货,似乎正在引发一波“国潮”复兴的讨论,甚至让这些一度被认为“土掉渣”的品牌,开始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现象:
1. "女团顶流的选择与影响:" "自带流量与示范效应:" 女团顶流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她们的穿着选择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和影响力。当粉丝看到偶像穿着昔日或许觉得普通甚至过时的品牌,会因为喜爱偶像而买单,从而带动品牌的关注度。 "“反差萌”与个性表达:" 顶流穿着老牌国货,可能形成一种“反差萌”,既符合她们亲民的定位,又能展现一种不盲目追随国际大牌、敢于尝试国货的个性。这有时甚至被视为一种“国货骄傲”的表达。 "性价比考量:" 对于部分品牌或款式,达芙妮等老牌国货可能具有价格优势,符合偶像或其团队在特定场合(如日常、非核心舞台造型)的需求。
2. "老牌国货(如达芙妮)的困境与机遇:" "曾经的辉煌与衰落:" 达芙妮等品牌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曾是中国鞋服

相关内容:

你可能没想到,BLACKPINK演唱会上,Jennie那双引领潮流的过膝靴,竟然出自“时代眼泪”达芙妮。

一个一度被视为“妈妈级”甚至“土味老气”的老品牌,就这么被Z世代炒成了时尚新宠。

不是谁强行怀旧,这些曾被遗忘的国产服饰巨头们,正在用各种花式新招杀回舞台中央——活得比谁都滋润,而且越来越懂年轻人的心思。

每次刷到这类新闻,有没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拉夏贝尔、达芙妮、真维斯、回力、骆驼……小时候穿过、逛过的品牌,明明被我们默默装进了记忆抽屉,甚至有点小嫌弃,可如今的潮流最前线,却频频出现它们的身影。

难道是Z世代审美变“土”了,还是我们这代人低估了老牌们的重生能力?

事情要从BLACKPINK的一场演唱会说起。

网络上的讨论炸开了锅:Jennie脚上那靴子,居然是达芙妮的!

很快,“达芙妮还活着”“达芙妮终于不土了”直冲热搜。

要知道,这个鞋履老牌在大众印象里早已和“妈妈专属”画上等号,甚至还有门店一坡坡关门清仓的惨象。

可现在呢?

光2024年一年,达芙妮的营业收入高达3.22亿港元,净利润暴涨71%。

从2023年起,达芙妮还连续霸占抖音女鞋月度销量榜第一。

品牌不再死磕线下,门店从巅峰7000多家缩减到只剩两百多,全力转向线上,几乎把所有流量新打法都玩明白了。

说起来,达芙妮的变身路还真挺“拼命三娘”风格。

营销团队几乎每年都在试错。

网友评论设计“土黑丑”——品牌直接砍掉了80%老款,集中做25-35岁通勤女性的“轻熟女鞋”;上新品的速度快得离谱,单2023年上半年就推出了2000余款,数量秒杀HM、ZARA等快时尚总和。

新出的产品卖得好立马加大产量,不行就果断下架——灵活得让人怀疑是不是互联网大厂出身。

不久前,宋茜正式担任达芙妮全球代言人,主打一句“闪耀回归,自在新生”。

营销上的大胆年轻化,彻底告别了“妈妈鞋”标签。

而有类似逆袭故事的可不只达芙妮。

国产女装老大拉夏贝尔,头戴“A+H双上市”光环,“女装第一股”巅峰风光后,前些年衰落破产,大家都觉得它凉透了。

没想到2025年7月,公司正式完成破产重整,变更实控人,活生生杀回牌桌。

老牌子不仅没死,反而完成了“回血”,各大电商和社交平台还总能见到它的新品露脸。

真维斯,曾经那句“真情、真我、真维斯”简直是县城青春校服的代名词。

我还记得小学班里,谁有一条真维斯牛仔裤就能被吹嘘大半年。

但电商浪潮冲击加剧,主流市场过剩,门店缩量到谷底,2014年年收50亿到2020年只剩4.6亿,仿佛只剩情怀。

可2023年以来,品牌倒是不再端着,营销完全接地气。

大城市收缩阵线,把重心放回三四线和县域,“99元加绒卫衣”“加大码牛仔裤”卖得巨好,夏季T恤一件只要29.9元,叠加促销甚至“两杯奶茶钱穿一周”。

老实人干老实事,结果还真行——2024年618抖音直播间,单场GMV(销售总额)直接突破5000万。

谁能想到,这样的法宝居然在“内卷”的网红圈里也能成,还活得越来越精明了。

提起回力,多少人的童年回忆杀?

1930年代上海的老国货代表,渐渐被认作小学生标配。

可最近几年,玩“国潮”玩得比年轻新品牌还创新。

联名中国航天推限定款,和故宫合作各种爆款IP,头一茬板鞋一上架就卖断货,甚至成了国外潮流博主打卡标的——谁说经典就只能老旧?

骆驼也是典型。

当年是“不入流”中年男鞋形象,近几年直接横跨户外装备,借露营热搅局市场,还死盯女性用户需求。

比如“冷白皮”系列防晒衣,光2024一个炎热夏天就卖了200万件。

说不定你闺蜜朋友圈正在晒呢。

还有百丽,电商浪潮里摔了一跤,被资本收购。

当年好多人觉得张磊肯定买亏了。

如今靠AI算法、3D打印、线上定制等“黑科技”,加上一站式服务旗舰店,销售额蹭蹭上涨,回头客随手一拉就是五六双鞋。

成都太古里的旗舰店,每月销售能上500万。

牌子真没被年轻人抛弃,反倒是越玩越溜。

这些老品牌转型背后,其实就是把经营里的“人、货、场”全面翻新:谁在买?

怎么买?

在哪里买?

变着花样去抓住新一代消费者的口味。

别看这些大牌年纪大,转型的灵敏度,有时候真不输当下的网红品牌。

顺便说说网红经济的翻新套路。

2024年以来,不少昔日女装类大网红集体闭店清仓——罗拉密码暂停直播,张大奕“吾欢喜的衣橱”清仓谢幕,甚至连“WeMargiela”“井上梧桐”等淘系老牌也偃旗息鼓。

一时间有人大呼“网红神话”破灭,其实这些头部玩家只是“金蝉脱壳”,悄悄换个马甲,重头再来。

你以为张大奕真的退休了吗?

实际上早早铺好了下一摊生意——新品牌“TheVever”本质还是自己背后的公司控盘,只是产品风格和价格全面升级,上新速度跟快时尚有一拼。

雪梨被封后,悄然推出“LilylikesOnline”,一年多粉丝破百万,月销超20万件,还转型做成多品牌矩阵。

谁说网红红不过三年?

换条赛道照样翻新活下去——现在她们不拼低价,而是切高端路线,面料、版型、模特、宣传画风全部大改,告别个人IP色彩,主打品牌化和专业化。

回望这些年服饰业大起大落,为什么那些“班尼路们”当年轻轻松松就能火爆全国?

说白了,就是早期敢砸钱、猛开店,抓住一波消费升级红利。

当社会刚进入小康时代,人们愿意为一件“洋气”T恤买单,加盟模式、广告轰炸、明星代言,想不红都难。

港星刘德华、张曼玉、周润发……全都轮番打call,班尼路更是一天开3家新店,成了内地年轻人心头爱。

类似的老牌套路被写进商学院教材。

可惜在时代洪流里,快时尚巨头ZARA、H&M、优衣库等杀入中国,互联网和电商井喷式爆发,消费者逛街渠道骤增,更新效率、性价比全面对标国际水平,老品牌闭店潮“砍瓜切菜”一样来。

再加上品牌老化,失去年轻兴趣点,市值和营业额犹如过山车。

不过这事儿也有意思——大牌破产、网红关店,只是阶段性现象。

因为只要愿意自我革新,服装这行没有绝对终局。

“伺候好”消费者,任何牌子都能重生一回。

就像香飘飘,居然也能靠“明前特级龙井轻乳茶”新品在直播间爆卖,新玩法、新颜值带货,靠着颜值店员+品牌转型,硬生生洗掉“老土”形象。

蔻驰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2024年财报,大中华区贡献18%销售额,北美一年拿下650万新客,过半Z世代和千禧消费——数字化+设计升级,这套组合拳打得很有未来感。

如果要对比国际巨头的“翻身仗”,可口可乐如何对抗功能饮料?

靠推无糖系列,新品多样化搭配各种IP联名活动,抓健康、潮酷属性。

李宁则借力国潮,专攻年轻市场,从“中国李宁”系列到线上营销,全网种草热度爆表,转型效果立竿见影。

如今的中国服饰市场越来越像赛马场——只要你能比别人多懂一点00后、90后心理,多琢磨一点数字化玩法,哪怕是公认的“不可能翻身”的老品牌照样焕发新春。

上班族用上张大奕新牌的真丝衬衫,脚踩BLACKPINK同款达芙妮,转身再换个回力国潮板鞋,国货已然成了个性和新潮的选择。

是的,没有永恒赢家,但不断适应年轻消费者、不断讨好用户、承认自己“老去”并愿意自我革命的企业,倒是最有活力的。

时代的浪打来打去,从未死气沉沉。

不如等着看,下一个被Z世代带火的老品牌,会不会就是你童年衣柜里那件不舍得扔的“古早单品”?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