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披着洋名字的国产车品牌,识得一个你就够牛!

哈哈,这个说法很有趣!确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国产汽车品牌为了提升国际形象、扩大海外市场,采用了听起来比较西化的品牌名称。以下为您列举10个比较典型的“洋名”国产车品牌,看看您听过几个:
1. "名爵 (MG)":源自英国,但现在是上汽集团旗下的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非常受欢迎。 2. "荣威 (Roewe)":上汽集团旗下品牌,名字结合了英文和中文,但整体感觉偏西化。 3. "名爵 (MG) 的姊妹品牌 启悦 (Roewe)":同样来自上汽,与荣威共享一些技术和理念。 4. "吉利 (Geely)":虽然名字有“吉”字(吉利),但发音和视觉上可能让一些外国人联想到 "Gee" 或 "Jelly",整体感觉比较中性偏西。 5. "沃尔沃 (Volvo)":虽然是与吉利合资的豪华品牌,但沃尔沃本身是瑞典品牌,现在在中国市场由吉利主导运营。 6. "比亚迪 (BYD)":发音上可能被一些不熟悉中文的人读成 "Bi Da Ee",虽然名字本身是中文,但国际化发音使其有“洋味”。 7. "众泰 (Chery) / 君越 (Suzuki)":这里可能有点争议,因为众泰和奇瑞(

相关内容:


近年来国产车企扎堆起“洋名”的现象引发热议,有人发现连刚成立的本土品牌都要硬拗成英文音译,仿佛不带点欧美味就卖不动车。

从巴菲特到摩登,这些“假洋牌”一边喊着文化自信,一边用“国际范”包装自己,骨子里还是觉得中文名撑不起高端定位。

格罗夫氢能车用着德国河流名,阿娜亚房车顶着梵语标签,说到底还是对本土文化底气不足。

最讽刺的是泰克鲁斯·腾风这种品牌,中文名硬凑四个字撑场面,英文名“TECHRULES”又想蹭科技感。

企业家们可能忘了,特斯拉、比亚迪这种真正全球化的品牌,用的都是创始人名字或拼音缩写。

现在某些车企起名就像在玩文字cosplay,既要模仿豪车命名规则,又要塞点“禅意”“格调”,结果成了四不像。

消费者查完企业背景后发现,所谓高端定制奔驰车的“巴菲特”,注册地址居然在某个产业园的地下停车场。

改名叫莱茵的河南车企就更迷惑了,救护车和防弹运钞车这种特种车辆,起个德国河流名难道能提升防弹性能?

与其在这些虚头巴脑的名字上绞尽脑汁,不如学学五菱宏光、蔚来ES8,用汉字堂堂正正闯市场。

什么时候国产车不再需要“洋马甲”撑腰,那才是真站起来了。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