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加价,不买不放人”确实是部分不良影楼(或称“黑影楼”)惯用的欺诈手段,给许多年轻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困扰。这种所谓的“影楼骗局”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坑惨年轻人:
"一、 核心骗局手段:“层层加价”与“不买不放人”"
1. "低价诱饵,吸引上门:" 影楼通常会通过线上(如某些婚恋网站、不规范的婚嫁平台、过度美化的广告)或线下(传单、地推)以非常低廉的套餐价格吸引情侣或新人上门。这个价格往往只包含了最基础、最廉价的套餐内容(如极少的服装、简单的化妆、几张快照等),看似性价比高,实则是一个诱饵。
2. "合同模糊,陷阱暗藏:" 一旦客户上门,影楼会拿出精心准备的合同。合同条款往往非常模糊,对于服装数量、款式、拍摄时长、精修照片数量、相册相框规格、是否有加价项目等关键信息语焉不详,或者用一些看似包含实则不实的词语(如“多款服装任选”、“超长拍摄时间”等)进行包装。
3. "销售施压,层层加价:"
"服装加价:" 合同里可能只写“提供多款服装”,但实际到达影楼时,销售人员
相关内容:
在国内,影楼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骗局频发的现象引人深思。
起初,国内照相馆主要围绕人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开展业务,像满月、上学、结婚、离世等,这些特殊节点的拍照留念是其主营业务。
到了80年代中后期,居民身份证制度的推行,让拍摄证件照成为照相馆的主要收入来源。进入90年代,照相馆业务逐渐多元化,家庭合照、个人艺术照、风景照等受到不少人的青睐。
但当时拍摄场景有限,主要依靠墙上可拉动更换的画布来营造不同背景,从天安门到东方明珠塔,从小桥流水到瀑布高悬,应有尽有。造型方面也较为统一,很多人都有过眉心一点红的独特造型体验。

90年代中后期,一批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婚纱影楼进入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大城市,开启了婚纱摄影的细分市场,成就了影楼的辉煌发展。
其中,来自台南的堂兄弟李峻卿和李绍白极具代表性。
1986年,摄影师李绍白在台湾高雄开设了主营婚纱摄影的巴黎婚纱影楼,李峻卿原本在巴黎婚纱工作,后另创维纳斯品牌。90年代初,台湾婚纱影楼市场饱和,李峻卿将目光投向内地,经考察后在上海长寿路开设了维纳斯内地首家店。


他采用价格策略试探市场,从最初的198元一套婚纱照,到开业前一周提升至298元,正式开业为398元,虽价格高于普通照相馆,但仍被大众接受,验证了内地市场的潜力。
李绍白随后带着巴黎婚纱进入北京,兄弟俩一南一北,普及了婚纱摄影概念。受此影响,大量老式照相馆为提升竞争力,纷纷从外观和经营方式上进行从照相馆到影楼的升级改造。
外观上,传统照相馆多为前店后工厂模式,摄影棚小,陈设类似街边小卖部,靠贴满照片的橱窗吸引顾客。
而影楼则显得高大上,闪闪发亮的店名和灯箱,橱窗里摆放着精美的婚纱。
国内影楼纷纷效仿,扩充店面并重新装修,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经营方式上,传统照相馆仅负责拍摄,提供简单梳妆工具,无专业化妆师,照片冲洗后用信封包装。婚纱影楼则带来了一套全新流程,从到店咨询、套装选择、预约化妆造型拍摄,到后期选片、制作画册,一应俱全。拍摄场景也从画布逐渐转变为实景,后期更拓展到户外。
早期国内婚纱影楼市场供不应求,毛利可达70%左右,吸引众多人入场。

但随着市场饱和,竞争加剧,影楼经营愈发困难。
一方面,地价上涨导致租金增加,好的拍摄环境需要较大面积,租金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行业流程标准化使得人力成本不可避免地增长,除摄影师外,还需化妆师、造型师、选片师等。
此外,服装器材、广告投入等费用也必不可少。而手机摄影的发展,使人们对影楼的需求减少,影楼价格高则在价格战中无优势,低则难以回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影楼骗局频发,常见的骗局有两种:
一是模特骗局,有人在网上发布招聘模特信息,应聘时告知需拍写真作为样品,指定到某影楼拍摄,拍完后需支付两三千元。甚至有人在大街上发名片,伪装成星探,诱骗学生、年轻人到影楼试镜,拍摄后强制收费,一些人因身处封闭环境不敢反抗而乖乖交钱。

二是选片骗局,以低价写真吸引顾客,如原价1199元的写真现价199元,但这只是一次消费,后续通过二次、三次消费盈利。到店后,告知体验套餐服装和造型有限,升级套餐可选择更好的,很多人因来都来了且衣服好看而增加预算。

选片时,摄影师拍几百张照片,套餐仅包含十几张底片和几张精修照片,选片师展示原片和精修区别后,开始删片并给出专业建议,引导顾客保留更多照片,最后以相册套餐诱惑,甚至引导顾客贷款。有些影楼若顾客未付到满意价格,就不给照片,逼迫顾客选更多照片,原本1000元的套餐可能最终涨到五六千元。

影楼的这种“杀猪盘”骗局并非个例,在各行各业都有类似倾向。
如健身房以低价体验课程吸引顾客,上课后教练通过测试身体数据,夸大健康问题,诱导购买课程;理发店在顾客理发时,以发型不适合、发质不好等理由,推荐烫染、护理服务,诱导充卡消费。
这些行业人员底薪低、提成高,在系统话术培训下,顾客稍不注意就可能答应要求,付出数倍预算。
面对此类销售话术,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保持坚定的立场,不要被夸赞或贬损影响。
无论销售人员如何花言巧语,都要坚守自己的底线,不办卡、不提前消费,坚持单次消费,因为花得越少才越划算。
#财经##经济##生活##人像写真摄影约拍##你们都遇到过哪些骗局#
文本内容源自@IC实验室的视频内容
文本内容源自@IC实验室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