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选择,两者都是手动计时的标杆,但风格和品牌定位差异很大。选择哪一款取决于你的个人偏好和需求。
以下是两款手表的分析,帮助你做出选择:
"百达翡丽 5172 (Patek Philippe 5172)"
"品牌:" 百达翡丽 - 瑞士钟表业的巅峰,以其极致的工艺、保值性和品牌声誉著称。
"机芯:" 自动上链 Cal. 324 S QR。这是一颗经典的百达翡丽 324 机芯,经过现代化改进,动力储存约 70 小时,具备 Incabloc 防震器。它以稳定可靠、精准耐操闻名。
"设计:"
"风格:" 经典、优雅、低调、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unisex - 男女皆宜)。
"外观:" 浅碟形表盘,设计简洁,指针和刻度清晰易读。表壳轻薄,佩戴舒适。有多种表壳材质可选(玫瑰金、白金、黄铜)。
"尺寸:" 相对较小,表径约 36 毫米,适合手腕较细的人或喜欢小巧手表的人。
"手动计时功能:" 采用独立的小秒针盘设计。这是最经典、最优雅的手动计时布局之一,不占用主表盘空间,整体观感非常干净
相关内容:
高手对决,分外精彩。当双方的修炼都臻于化境时,一招一式都是极致。

数十年前,钟表界还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机芯领域更是如此,各藏绝技。手动计时作为业界奇葩,数量之多,远大于现代,美耐华、摩凡陀、浪琴、维纳斯、valjoux、Lemania等品牌都曾涉猎,如今它们要么被并购,要么消亡于历史长河中。
大浪淘沙,当代高级手动计时,被几个顶级制表给“掠夺”了过去,其典型的两个,就是本文所说的百达翡丽5172和朗格大头。有表友会说,这两个就不是一类表,大头功能更多,拿来对比不合适,我看未必,况且谁说本文的主题是PK?*
先聊朗格大头 吧。

“大头”是国人给朗格DATOGRAPH系列作品起的昵称,1999年首款铂金大头诞生时,表友趋之若鹜,神作就此诞生。
第一代已停产**,表事儿见到的这枚是2015年推出的大日历 计时动力储存指示腕表玫瑰金款,是第二代大头,较第一代仅多了六点位的动力储存指示功能,表径由39毫米增大到41毫米。

在朗格的几大系列中,“大头”是最早推出的计时表。据悉,早在1994年10月朗格首发四枚“复兴款”时,品牌就把设计计时机芯作为了首要任务。此时距离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在1868年制作的首枚计时表已经过去了100多年。

对朗格 来说,研发机芯似乎是吃饭穿衣般简单从容,1994年至今,短短31年,朗格已经推出了75枚自制机芯。
仔细看朗格大头的盘面设计,两个小表盘相对水平中线是略微向下的,如果只有计时功能,可能颜值不够,但是加上12点位的大日历,就和谐多了。朗格也有单一计时功能表款,在1815系列中,也许是晚了那么几年发布,否则大家讨论朗格的计时表,更多的就不再是大头了。

把大头翻到背面,它的精髓便出现了。都说朗格是可以反着戴的表,原因就在此吧。
计时机芯应该做成什么样,朗格做了表率,但是它的出现,似乎也招来了不少“嫉妒和恨”,想模仿它都难如登天,更不用说超越了。

朗格的工艺经得起多方位的审视,德国银部件和钢制零件有着强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立体感十足的布局也是当下手动计时机芯的一大特色。

受拍摄条件的限制,图片无法展现更多机芯的工艺,但依然可以简单直观地欣赏朗格的制表哲学。除了刚刚提到的德国银,黄金套筒、蓝钢螺丝、手工雕花摆轮夹板等共同点缀了如此精美的机芯。
参数:表径41毫米,L951.6型手动上链机芯,飞返计时功能,约60小时动力储存。

朗格大头的外壳工艺,一般是中壳拉丝、表圈和底盖抛光的组合。
说来也巧,当朗格大头首发时,彼时手动计时表的另一典范,正是百达翡丽的5070,早一年推出,机芯为27-70,改自Lemania 2310。
如今,大头换代,但是风格依旧,百达翡丽变化略大,从5070进化到5170,以及之后的5172。接下来,我们结合实物,聊聊百达翡丽目前在产的单一手动计时表,即5172。***

百达翡丽5172首发于2019年,至今只有白金蓝盘和白金三文鱼盘两款。

从5070的42毫米,到5170的39毫米,再到5172的41毫米,百达翡丽单一计时表的直径一直在变。自5170开始,这个表款开始搭载29-535,百达翡丽的首枚自产手动计时机芯。
5172的三段式表耳颇具特色,据称此设计来自百达翡丽的古董钟表,在当代与之类似的还有万年历5320。

金质立体阿拉伯字块时标、“针筒”型时分针是5172的另一特征,这一点和5320如出一辙。不难发现,三个针轴也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小表盘的中心低于大表盘的中心点。

2009年,经过数月重建的巴黎旺多姆广场百达翡丽沙龙焕新启幕,品牌特别推出旗下首枚手动计时机芯CH 29-535,它和追针计时机芯CHR 27-525,以及自动计时机芯CH 28-520,共同构成了PP的自产计时机芯阵营。从2005年到2009年,短短数年间,百达翡丽就在计时机芯领域布局完毕,速度堪称奇迹。

29-535的制表哲学又是另一派,黄铜加了镀层后,和钢制零件的颜色几乎无差别,所以它的整体色彩略显单一,这只是风格不同,无关好坏。
另外,你依然看不到百达翡丽的导柱轮长什么样,因为它还是带着亮闪闪的“帽子”。
有人说29-535的美学设计不如前代27-70和更老的13-130,但相信百达翡丽在美学和性能方面做了平衡。比如上图左侧那根离合推进杆限位簧的设计,从早期的S型逐渐过渡至现在的单一曲线,再比如摆轮由大号的带配重莲花摆到如今的Gyromax砝码微调摆轮,你能说这些是功能上的退步?

5172的按钮也经过了特别设计,圆柱型泵式计时按钮还带有放射状雕刻,同样也是复古气息浓郁。
百达翡丽的两款5172,盘面和表带不同,整体风格迥异。

关于朗格和百达翡丽的故事,并未结束,接下来还有更精彩的计时万年历,下期见。
有句话忘了说,高手的同台竞技更多是英雄相惜,输赢不再那么重要。
想必你也注意到了,小尺寸腕表如今开始回归,两大品牌是否会再次推出40毫米以下的单一计时表,还是挺值得期待的。
*复兴后的朗格尚属年轻,百达翡丽则有更多古董巨星级手动计时作品,如若对比历史显然不合适。
**2024年,在初代大头问世25周年时,朗格推出了一枚特别款作品,搭载特制L951.8机芯,表径41毫米,算是对初代的一种复刻。
***受拍摄环境、表款自然氧化等因素影响,配图和官图存在细微色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