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这10个披着洋名字的国产车品牌,听过一个算你牛!

哈哈,这个说法很有趣!确实,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很多国产汽车品牌为了提升国际形象、拓展海外市场,采用了听起来比较西化的中文名称。这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引发过一些讨论的。
这10个品牌(排名不分先后):
1. "吉利 (Geely)":源自瑞典名车吉利沃尔沃,这个名字简洁有力,国际化程度高。 2. "奇瑞 (Chery)":这个名字据说有“奇特新颖,瑞气盈门”的含义,听起来比较现代,也方便国际发音。 3. "比亚迪 (BYD)":结合了创始人姓名的缩写,加上"Automotive"(汽车)或"New Energy"(新能源),直接明了,科技感强。 4. "名爵 (MG)":虽然是源于英国老牌名爵,但在中国市场长期使用,发音简单,接受度高。 5. "吉利帝豪 (Geely Empow)":帝豪(Empow)寓意“帝王般的力量”,结合了力量感和科技感。 6. "吉利远景 (Geely Vision)":远景(Vision)直接点明面向未来、具有远见。 7. "吉利博越 (Geely Boyue)":博越(Boyue)意为“博学多才,越俎代庖”,寓意进取和超越。 8. "哈弗 (Haval)":源自“

相关内容:


中国车企扎堆起洋名,到底是文化不自信还是营销套路?

最近车圈掀起一波讨论潮,有网友发现不少国产车明明总部在东莞南通,非要用巴菲特、阿娜亚这种高仿外国名,连上海造的新能源车都叫"摩登",知道的说是本土新势力,不知道还以为是欧洲老爷车复活了。这事确实挺魔幻,五千年文化底蕴撑不起个车标?

仔细观察这些"假洋牌",基本集中在房车、改装车、电动新势力这些细分领域。像东莞阿娜亚用梵语包装成禅意房车,武汉格罗夫顶着德国味儿卖氢能源,说白了就是吃准了特定消费群体对"洋气"的滤镜。有车主直言改装奔驰的巴菲特,车尾标换成德文能多卖30万。这种操作像极了二十年前温州皮鞋厂注册意大利商标,现在看其实挺Low的。

真正站稳脚跟的国产品牌早不玩这套了。比亚迪直接拿朝代当车系,蔚来ES8听着就带劲,理想L9大气又好记。倒是这些擦边洋名的,既不敢大大方方承认中国血统,又蹭不上真正的国际影响力。就像网友说的:"特斯拉听着像塞尔维亚的,但人家真是美国货,咱们这些'莱茵''法诺'倒像是拼夕夕国际版。"说到底,产品硬才是王道,名字再洋气也变不出V8发动机啊。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